永发信息网

东藏人的煨桑祭祀的形成?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2 18:18
  • 提问者网友:半生酒醒
  • 2021-04-22 04:58
东藏人的煨桑祭祀的形成?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渡鹤影
  • 2021-04-22 05:27

藏族原始宗教的祭祀仪式,包括煨桑、血祭、跳神三个内容。在举行宗教仪式时,这三个内容,往往都是一并举行的。后来苯教还将其毫无变动地纳入自己的祭祀仪轨。佛教传入藏区后,除了在“血祭”这一内容上有所变动外,其余全部继承了下来。


“桑”是藏语的音译,其意“烟”或“烟火”。至于“煨桑”,较确切的译法应是“烟火祭祀”或译为“烟祭”。为什么民间有此俗称,那是因为煨桑这一宗教仪式,在近代已经逐渐演变为一种民俗活动。从内容看,民俗的“煨桑”和宗教仪式中的“煨桑”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只是宗教的煨桑仅是祭祀仪式中的一个内容,而民俗中的煨桑是单独举行的。煨桑所用的材料有扁柏、小叶杜鹃、艾蒿、青松、糌粑等物品。


藏族先民的煨桑活动都是在部落外的山头或河岸上举行,煨桑时把扁柏、艾蒿、小叶杜鹃的枝叶堆起来,中间放上五谷杂粮,然后由仪式主持者洒上一点水,点燃后祀神。藏族原始先民常把煨桑视为部落社会中的头等大事,他们借用煨桑来结集群众,加强部落联盟,以壮大声势。出战或行军途中也经常煨桑,祈求神灵保护以获得胜利,在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中就不乏这方面的描述。


学界认为煨桑起源于藏族的原始时代。那时,每当部落中的男子出征和狩猎回来时,部落中的族长、老年人、妇女和儿童,便在部落外的空地上,点燃一堆艾蒿、小叶杜鹃等有香气的枝叶,让出征者从上面跨过,并不断地往他们身上洒水。开始也许是想通过熏香草的方式,除掉出征者身上的血腥之气,用水洗去其污秽。后来便演变成宗教仪式,人们再不从“桑”堆上跨过,水也不再洒在身上,而是洒在“桑”堆上。煨桑的目的也变成祭神祈福。后来,再加上苯教和佛教的渲染,煨桑便成了藏区宗教特有的一种祭神仪轨,与其他一些属于苯教和藏传佛教的祭祀仪规配合在一起,显得更加庄严。


煨桑时一般还要念诵一种叫《小桑》的经文,或请喇嘛念,或者自己念。一般都认为莲花生大师创制的《小桑》经文,可以使人无论是在家,还是外出,随时诵之,皆能心想事成,如愿以偿。煨桑作为一种祭祀祈愿的活动,在过去,几乎人人都参与,从官方到民间,尤其是在祭祀中更是如此。日常生活中,煨桑祭祀也占重要位置。



详见: http://www.yiyuanyi.org/plus/view.php?aid=24107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