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柳州有十都,分别是那几个,那个十都谣谁知道。

答案:3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31 18:51
  • 提问者网友:杀生予夺
  • 2021-05-31 13:38

有个六都谣,本来是十都的,后来慢慢就失传了那多,就成了六都。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孤独入客枕
  • 2021-05-31 15:03

很多东西都在我们的成长中消逝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思契十里
  • 2021-05-31 16:56
一都米、二都女、三都大财主、四都五都平平过、六都臭狗屎。其余的不记得了。
  • 2楼网友:天凉才是好个秋
  • 2021-05-31 15:35
“都”是过去乡镇级基层政权的别称,清代柳州就有6个都,民国以后改称为乡。

当年的六都,主要是指穿山一带,就是现在的柳江县穿山镇。

旧时柳州管辖下的柳江,分为六个都(行政区),今天的柳江县拉堡、进德和柳州市郊部分地区属一都,柳江县成团属二都,三都还是三都,百朋是四都,洛满即五都,里雍、穿山、洛埠归六都。由于各个都的地理环境和人文习俗不同,各都有各都的特点,柳州流传这样一首民谣:“一都米,二都女,三都大财主,四都平平过,五都臭狗屎,六都没有米。”讲的是一都土地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当地人又善于稻谷种植,故盛产优质稻米;二都女子会纺织,精女工,善持家;三都村屯多在官道旁边,村民大多农商兼顾,手头上活钱多,生活比较宽裕,少数人还蛮富有;四都在还没有开通铁路以前,相对闭塞,但是生产生活一般还过得去;五都洛满在乡镇 圩场中是比较大的,不单是附近农副产品集散地,连柳州、宜山等地的商贩都赶洛满圩,加之它街道较整齐,房子也比较好,人也昂点,用柳州话讲就是臭狗屎;六都,尤其是穿山,因为水源缺乏,土地贫瘠,不宜种植水稻,当然就没有米了。

  “一都米”相传是从广东引进来的。清乾隆年间,广东兴宁县有曾勋、曾荣两兄弟拖家带口来到一都土垢村定居,同时带来了广东的油粘稻种自种,也分给附近农民种植,还教会当地人用花生麸捞人畜粪便加上草木灰沤熟做底肥。当地优良的土质和丰富的水源,加上曾家兄弟带来的比较先进的耕作技术,种出来的稻米晶莹透亮,颗粒小,两头尖,煮成饭香气扑鼻,入口松软,味道比原来广东种植的还要好,人们把这种米喊做“小颗油粘”。小颗油粘煮成的饭粒排列整齐,像一排雪白的小牙齿,广州人给它安了个名字喊做“牙尖米”。由于米质特优,这稻种很快就在一都和二都部分村屯得到推广。

  曾勋有个儿子曾光麟蛮有经商头脑的,他亦农亦商,把一都的优质米收购,然后雇用牛车运到鸡喇码头,再装上船贩往广州贩卖。据说他在生意大烘的时候,每趟有好几条船装上七八十万斤米外运!曾家粮船一到,就会使广州粮食市场震动:因为“一都米”质优价廉,市民争先抢购,如果批发不到“一都米”的当地米商,就无法同他竞争,只好停售观望。曾家的米卖完了,船队又顺便从广州带回日用杂货到柳州销售。建在柳江县进德乡三千村,人们称为“九厅十八井”的这座庄园式建筑物,在柳江乃到柳州一带曾显赫一时,它就是曾家人做生意赚了钱搞起来的。

  由于柳江一都出产的油粘米质地特优,很受广州人钟爱,广州曾长期流传一句民谚:“梨木柴,牙尖米,孑子指腊味香到煲底。”说的是用梨木柴焗出来的腊味牙尖米饭,味道好极了,从砂锅面香到砂锅底。谚中的“梨木柴”是柳州特产,“牙尖米”是一都优质米,“孖指腊味”是广州一位外号叫“孖指”的名师制作的腊肠腊肉。到了清嘉靖年间,由陈开领导的三合会众在广东佛山起义,围攻广州不下,逆江西上,攻下浔州(今广西桂平)并建立的大成国,后来派平靖王李文茂攻占柳州,在粮食接济不上时一名与曾家有旧的大同乡,说服了曾家人,用大批米粮支援了义军,为此,驻柳清军大举围攻曾家庄园“九厅十八井”,曾氏率众抵抗失败,庄园被毁,人丁被杀,曾家从此衰落,大批量一都米运往广州的生意也没人做了,久而久之一都米的生产也受到了影响。今天,一都的“牙尖米”已经不再在市场出现了。

至于十都之说现在是没有考证的,随时代发展,都得分化会越来越多,但是当分化细化到十都的时候,已经被政府更换名称,称其为乡。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