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蕴的诗句,中国化佛教的佛性理论有哪些主要内涵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2 08:45
- 提问者网友:溺爱和你
- 2021-05-01 10:15
有意蕴的诗句,中国化佛教的佛性理论有哪些主要内涵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忘川信使
- 2021-05-01 10:29
净空法师---自性亦称为真如本性、佛性、真心、菩提心。
1 学佛最重要的是,认知自己的自性。自性亦称为真如本性、佛性、真心、菩提心。
2 禅家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就是我们的自性,是真正的自己,真我。我们现在这个身与心是假我。
3 自性不但是自己的真性,同时它也是宇宙万法的本体。换句话说,宇宙万法与自己是从这一个理体上生起的,这个境界确确实实很不容易体会。
4 古大德用比喻来给我们说明,譬如做梦,每个人都曾经做过梦,能做梦的是意识心,梦中的境界都是自己意识心变现的。
5 我们拿这个来作比喻,能发梦的那个心,就好比是自性。梦中的境界,有没有我们自己?有。
6 自己是自己做梦的心变现出来,除自己之外,梦中还有山河大地与一些人物,全是自己变现出来的。
7 可见得自性只有一个,尽虚空遍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说到自性就一个。
8 说到一切法,那就太多太多,说之不尽,都是从自性变现出来的。佛经当然也不例外,经之体也是自性。
9 六祖大师说:“何其自性,本来具足”。自性具足清净,具足慈悲,具足平等,具足万法。
10 自性里本来无一物,没有善恶、没有对立、没有是非人我、没有远近、没有高下,没有生死。
11 真如自性里头没有分别执着,有分别执着是凡夫,没有分别执着就是佛菩萨。这也是佛法修学最高的原理原则,一切分别执着都打掉了,那就身心安乐。
12 知道自己有佛性,就能作佛。佛陀教育是帮助我们恢复本性,返璞归真。
13 “心性”是我;“身体”是我所有,应为我服务。提升自己的灵性,是人生的正确目标。
14 古人讲的话,讲这两句很好,“但除其妄,莫问其真”。只要去掉妄想、分别、执着,性德就在面前。
15 修德有功,性德方显;众生迷失了自性,性德变成了烦恼,变成了不善业。
16 智慧长是性德:无论对人对事都不迷惑。
17 伦理道德是性德,是自然的规律,法尔如是。修行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须与性德相应。
18 佛告诉我们,孝敬是性德自然的流露。“孝亲尊师”开发我们自性的宝藏。
19 礼敬众生、孝亲尊师,是尊重自己的性德。
20 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待人处事,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十二个字相应,性德就会显现。
21 现代人迷失了自性,心中缺乏爱(慈悲)。
22 凡是与性德相应的,称赞并学习;与性德相违背的,不称赞,也不学习。
23 性德自性本有,烦恼习气本无;清净心本有,四相与四见本无。
24 信愿行三资粮,是本性具足。放下身心世界,回归自性。
25 “清净平等觉”是自性。诵经、念佛时,不怀疑、不夹杂,是“净”,与自性相应。
26 说善、说恶,那是习性,不是本性。本性纯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是相对的。
27 财色名食睡,把我们的心性、智慧、德能覆盖住。自性里没有欲望,断欲,才能出六道轮回。
28 从习性回归自性,即断恶修善。
29 自爱,是爱自己的自性与本善。在佛家,叫自性;在儒家,叫本善。
30 念佛与接受经教,能唤醒自己的自性。佛陀的教诲,是教我们恢复本具的本能本德。
31 性德是常乐我净,性德是智慧德相。
32 只要我们的修行与性德相应,所求的就会现前。
33 一切花草树木、石头瓦砾,都有灵性。
34 见闻觉知是灵知,是一切万物的自性本能。
35 一切诸法乃自性所变,万法归一。
36 一就是自性,万法归自性。
37 虚空法界,只是一个自性而已。
38 佛法,是大自然的法则;学佛,无非是回归自性而已。
39 《阿弥陀经》能帮助你见性,因为......余下全文>>
1 学佛最重要的是,认知自己的自性。自性亦称为真如本性、佛性、真心、菩提心。
2 禅家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就是我们的自性,是真正的自己,真我。我们现在这个身与心是假我。
3 自性不但是自己的真性,同时它也是宇宙万法的本体。换句话说,宇宙万法与自己是从这一个理体上生起的,这个境界确确实实很不容易体会。
4 古大德用比喻来给我们说明,譬如做梦,每个人都曾经做过梦,能做梦的是意识心,梦中的境界都是自己意识心变现的。
5 我们拿这个来作比喻,能发梦的那个心,就好比是自性。梦中的境界,有没有我们自己?有。
6 自己是自己做梦的心变现出来,除自己之外,梦中还有山河大地与一些人物,全是自己变现出来的。
7 可见得自性只有一个,尽虚空遍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说到自性就一个。
8 说到一切法,那就太多太多,说之不尽,都是从自性变现出来的。佛经当然也不例外,经之体也是自性。
9 六祖大师说:“何其自性,本来具足”。自性具足清净,具足慈悲,具足平等,具足万法。
10 自性里本来无一物,没有善恶、没有对立、没有是非人我、没有远近、没有高下,没有生死。
11 真如自性里头没有分别执着,有分别执着是凡夫,没有分别执着就是佛菩萨。这也是佛法修学最高的原理原则,一切分别执着都打掉了,那就身心安乐。
12 知道自己有佛性,就能作佛。佛陀教育是帮助我们恢复本性,返璞归真。
13 “心性”是我;“身体”是我所有,应为我服务。提升自己的灵性,是人生的正确目标。
14 古人讲的话,讲这两句很好,“但除其妄,莫问其真”。只要去掉妄想、分别、执着,性德就在面前。
15 修德有功,性德方显;众生迷失了自性,性德变成了烦恼,变成了不善业。
16 智慧长是性德:无论对人对事都不迷惑。
17 伦理道德是性德,是自然的规律,法尔如是。修行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须与性德相应。
18 佛告诉我们,孝敬是性德自然的流露。“孝亲尊师”开发我们自性的宝藏。
19 礼敬众生、孝亲尊师,是尊重自己的性德。
20 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待人处事,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十二个字相应,性德就会显现。
21 现代人迷失了自性,心中缺乏爱(慈悲)。
22 凡是与性德相应的,称赞并学习;与性德相违背的,不称赞,也不学习。
23 性德自性本有,烦恼习气本无;清净心本有,四相与四见本无。
24 信愿行三资粮,是本性具足。放下身心世界,回归自性。
25 “清净平等觉”是自性。诵经、念佛时,不怀疑、不夹杂,是“净”,与自性相应。
26 说善、说恶,那是习性,不是本性。本性纯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是相对的。
27 财色名食睡,把我们的心性、智慧、德能覆盖住。自性里没有欲望,断欲,才能出六道轮回。
28 从习性回归自性,即断恶修善。
29 自爱,是爱自己的自性与本善。在佛家,叫自性;在儒家,叫本善。
30 念佛与接受经教,能唤醒自己的自性。佛陀的教诲,是教我们恢复本具的本能本德。
31 性德是常乐我净,性德是智慧德相。
32 只要我们的修行与性德相应,所求的就会现前。
33 一切花草树木、石头瓦砾,都有灵性。
34 见闻觉知是灵知,是一切万物的自性本能。
35 一切诸法乃自性所变,万法归一。
36 一就是自性,万法归自性。
37 虚空法界,只是一个自性而已。
38 佛法,是大自然的法则;学佛,无非是回归自性而已。
39 《阿弥陀经》能帮助你见性,因为......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