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题阅渎下列材料:材料一第念开仗以后,我胜,则法必添兵再战,我败,则尚可退回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4 10:40
- 提问者网友:感性作祟
- 2021-01-23 12:30
解答题
阅渎下列材料:材料一第念开仗以后,我胜,则法必添兵再战,我败,则尚可退回本境,法必不遽深入,亦尚不至于牵动大局,届时再徐议边界划守。——一李鸿章《越事论》材料二以一外强中干之法夷,吞噬我疆土,堂堂中华不勤远略,不问其罪,转降心相从以就其和。使之此次得志,而效颦法者,必狺狺然环向而起,是款一法夷而转来无数法夷也。——彭玉麟《力阻和议篇》材料三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自知不逮。——李鸿章《据实陈奏军情折》材料四夫言战者,团结民心,力筹大局,可以图存;言和者,解散民体,鼓舞夷心,更速其亡。——《公车上书》请回答:(1)材料一中李鸿章对中法战争的态度怎样?“大局指什么局面?(2)材料二中彭玉麟力阻议和的理由是什么?(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4)材料四对“和”与“战”的分析正确吗?为什么?(5)你是怎样认识中法战争“胜亦和”、鸦片战争“败亦和的结局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怙棘
- 2021-01-23 13:45
(1)李鸿章准备战败议和。“大局指清王朝统治。(2)中国反侵略是正义的,与法议和,列强会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而强迫中国给予他们同样的特权。(3)李鸿章害怕日本侵略势力,为保存北洋舰队的实力,不让北洋舰队迎敌。(4)正确。因为战可得民心,才能固存;和则失民心,会加速灭亡。(5)主要由于腐朽清王朝的统治者对外推行妥协投降政策。解析本题考查中法战争的结果及对它的认识、评价,即考查了彭玉麟对中法战争形势的分析,并揭露了李鸿章的卖国政策。要注意结合中法战争当时的形势加以分析,认清李鸿章卖国的面目。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不想翻身的咸鱼
- 2021-01-23 15:09
感谢回答,我学习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