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送什么也别送书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9 07:15
  • 提问者网友:蔚蓝的太阳
  • 2021-03-18 11:54
送什么也别送书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掌灯师
  • 2021-03-18 12:02
■文/沙地黑米 逢年过节送什么?。 送书的年代已经过去了,远远地退到了岁月的深处。那时候,送书不光是拿得出手的,而且是风雅而高贵的。你送书给别人,别人会觉得交你这朋友有品位、够档次;你收到朋友送的书,会觉得知己还真是知己,送礼送到心里,互相都没有辜负。国人向来就喜欢藏书,自己买的书都要置个书架摆放妥当,更别说当礼物收到的书了,自然要珍而藏之。
可是曾几何时,送书真的成了一件稍不留神便弄巧成拙、容易让人陷入尴尬的事。 我在文艺出版社履职多年,送书给朋友是常事,多半是别人写、自己编的书。记得最早那会儿,圈中一伙都刚从学校出来,很多人还保留着读书的习惯,我的书就很送得出手,说什么也比酒店派发的洗漱用品强呵———当年那些一次性牙具、梳子什么的还很稀罕,听说真有哥们成打拿回,当礼品四处分送。 一方乐意,另一方又不缺,于是这书越送就越是放大了手脚,相熟不相熟的朋友,只要打声招呼,我能一气包上好几本寄给人家,说寄公司就寄公司,说寄府上就寄府上,真正服务过细到家,还练就一手打包绝活———多沉的一堆书,我都能在三两分钟之内用牛皮纸和塑料绳包得有棱有角,有款有型,而且还结实耐摔。新朋友你还真该悔一悔,没提早几年认识我。 书不值钱的信号最早是我的老社长从新加坡传回来的,他说新加坡刚开了个“得胜楼”,其实就是书店。为什么取“得胜楼”这么个怪名字,那是店家为了避免“卖书、卖书,越卖越‘输’”。据说楼刚盖好时名字叫过“书店”来着,后来生意越做越差,风水先生来看过后给改的新名字。南洋故事多少有点海外奇谈的意思,但还是拉响了书界“时局不好,死马当做活马医”的警报。 送书当然不是卖书,从道理上说,不必关心图书市场行情的涨跌,只要亲朋好友里有人真正识货懂书,我的书就不愁送不出手。可是,什么叫识货,什么又叫懂书?吃东西还众口难调呢,更何况品书。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学会了谨慎,每逢脑子里又冒送书念头的时候,我都会先问自己一句:你就那么想送书吗?你送出去的效果和初衷是否真能如愿吻合?这一本书是不是就真的适合这一个人?各位都知晓,如今注水的东西比较多,从猪肉到排得很稀、内容空泛的书籍,我可不希望自己脑子进水,更不愿意看到朋友买回比销售面积明显缩水的住房,再因为我不时送“几沓纸”去填充,而弄得雪上加霜。 哭笑不得的事情发生在最近。双亲来我这儿小住数日后要回程了,他们兴致很高,从这儿的书橱里挑了一批新书出来。这一次,多半不是我们夫妇各自的著作,便是译作。他们也不怕沉,打在行李箱里就拉回去了,一厢情愿地将它们作为自己女儿、女婿的大作和独一无二的礼物,逐一送给家人。之后就是石沉大海,全家跟约好了似的,一起变成了闷葫芦。仔细想想,人家也挺难的,说好、说歹都不行,可不是吗———书多半没看,真没话说。 就这样,礼是老人郑重其事送的,可书是我们俩一字一句写的,人家也可以合情合理地以为是我们俩送的。好惨,世上竟有这种东西,送出去跟什么也没送差不多———哪怕您随便骂咱两句也好呀!活了半辈子,总算彻底弄明白了中学教科书里的资本家,为什么好好的牛奶,宁可拿去倒掉,也决不贱价处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