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古语名言警句,三国讽刺小人的名言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4 22:36
- 提问者网友:疯孩纸
- 2021-04-24 16:06
三国古语名言警句,三国讽刺小人的名言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老鼠爱大米
- 2021-04-24 16:16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语见《史记·李将军列传》。蹊(xī):小路。意思是,桃树、李树虽然不能以说话来召引人,但它的花鲜艳、绚丽,果实甘美,人人喜爱,因此树下人来往不绝,自然走出一条小路来。
这句话用来比喻踏实工作、卓有成就的人,不自夸,自然会得到人们的崇敬。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语见宋朝陆九渊《陆象山集·语录》。迁:迁移、改变。
意思是:看见好的,就要改变自己的态度而去向他学习;有了错误,就要改正。
(3)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语见《荀子·儒效》。知:同“智”。意思是:聪明并且喜欢向别人请教,然后才能成为有才能的人。
(4)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语见韩愈《调张籍》。蚍蜉(pífú),蚂蚁的一种。
诗句原意是:李白、杜甫的作品是伟大的,有些人想要抹煞,那是徒劳的,就像蚂蚁想援动大树一样可笑。现在常引用这两句来讽刺那些过高估计自己的人。
(5)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语见《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见:音义同“现”。意思是,书多读几遍,道理自然就懂了。
(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语见《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语见汉朝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意思是: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听信一方面的话,就要作出错误的判断。
(8)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语见《晏子春秋·内篇杂下》齐景公的大臣梁丘据很佩服国相晏婴,认为自己不管怎样努力也赶不上他。晏婴不同意这种看法,他鼓励梁丘据,说了这句话。意思是:努力去做的人就可以成功,努力前行的人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9)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语见《诗经·大雅·荡》。靡:无。鲜(xiǎn):少。克:能。
意思是:凡是都有好的开端,但很少能够有好的结局。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说明事物难得善始善终,有劝勉人持恒成事的意思。
(1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语见《左传·僖公十四年》,原作“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焉:哪里。附:依附。意思是:皮都没有了,毛还依附在哪里呢?这句话用来比喻基础没有了,赖以生存的东西也就不能存在
(11)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语见《战国策·赵策一》意思是,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作以后行事的借鉴。
(12)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语见《战国策·楚策四》原句是“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意思是:丢失了羊,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迟。这句话比喻出了事故或犯了错误之后,如果及时想法补救,还可以防止再受损失。
(13)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语见屈原《离骚》。曼曼:即漫漫,长、远的样子。修:长。意思是:道路是那么遥远,但我仍将到处追求真理。
(14)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语见晋代傅玄《太子少傅箴》。朱:朱砂,红色颜料。
意思是:接触朱砂,就会染红;接近黑墨,就会沾黑。现在用来比喻接近好人,容易变好;接近坏人,容易变坏,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
(15)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语见《论语·学而》。意思是,有错就改正,无错加以自勉。现指要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
(16)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语见《论语·卫灵公》。意思是,一个人没有长远的打算,就必然会有眼前的忧虑。
(17)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语见《礼记·中庸》。豫:同“预”,预见,事前做准备。立:成功。意思是,凡事有预见,事前做准备,就能成功;事前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18)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语见《老子》三十三章意思是,能够正确认识别人的人,是聪明......余下全文>>
这句话用来比喻踏实工作、卓有成就的人,不自夸,自然会得到人们的崇敬。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语见宋朝陆九渊《陆象山集·语录》。迁:迁移、改变。
意思是:看见好的,就要改变自己的态度而去向他学习;有了错误,就要改正。
(3)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语见《荀子·儒效》。知:同“智”。意思是:聪明并且喜欢向别人请教,然后才能成为有才能的人。
(4)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语见韩愈《调张籍》。蚍蜉(pífú),蚂蚁的一种。
诗句原意是:李白、杜甫的作品是伟大的,有些人想要抹煞,那是徒劳的,就像蚂蚁想援动大树一样可笑。现在常引用这两句来讽刺那些过高估计自己的人。
(5)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语见《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见:音义同“现”。意思是,书多读几遍,道理自然就懂了。
(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语见《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语见汉朝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意思是: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听信一方面的话,就要作出错误的判断。
(8)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语见《晏子春秋·内篇杂下》齐景公的大臣梁丘据很佩服国相晏婴,认为自己不管怎样努力也赶不上他。晏婴不同意这种看法,他鼓励梁丘据,说了这句话。意思是:努力去做的人就可以成功,努力前行的人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9)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语见《诗经·大雅·荡》。靡:无。鲜(xiǎn):少。克:能。
意思是:凡是都有好的开端,但很少能够有好的结局。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说明事物难得善始善终,有劝勉人持恒成事的意思。
(1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语见《左传·僖公十四年》,原作“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焉:哪里。附:依附。意思是:皮都没有了,毛还依附在哪里呢?这句话用来比喻基础没有了,赖以生存的东西也就不能存在
(11)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语见《战国策·赵策一》意思是,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作以后行事的借鉴。
(12)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语见《战国策·楚策四》原句是“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意思是:丢失了羊,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迟。这句话比喻出了事故或犯了错误之后,如果及时想法补救,还可以防止再受损失。
(13)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语见屈原《离骚》。曼曼:即漫漫,长、远的样子。修:长。意思是:道路是那么遥远,但我仍将到处追求真理。
(14)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语见晋代傅玄《太子少傅箴》。朱:朱砂,红色颜料。
意思是:接触朱砂,就会染红;接近黑墨,就会沾黑。现在用来比喻接近好人,容易变好;接近坏人,容易变坏,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
(15)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语见《论语·学而》。意思是,有错就改正,无错加以自勉。现指要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
(16)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语见《论语·卫灵公》。意思是,一个人没有长远的打算,就必然会有眼前的忧虑。
(17)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语见《礼记·中庸》。豫:同“预”,预见,事前做准备。立:成功。意思是,凡事有预见,事前做准备,就能成功;事前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18)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语见《老子》三十三章意思是,能够正确认识别人的人,是聪明......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