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恋师情节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0-18 15:45
  • 提问者网友:献世佛
  • 2021-10-18 02:54
恋师情节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老鼠爱大米
  • 2021-10-18 03:35
有一定积极的潜在动力恋师情结——鲁迅与许广平师生恋

一般而言,中学生的“恋师情结”多属于一种纯真的精神人格向往。人们

观察到,中学生迷恋的异性教师,往往是那些仪表、风度、智慧和人格出类拔萃,对学生倾注了无私的爱,深受学生钦佩敬仰的人。从心理的深层次分析,中学生这种对异性教师的钟情与“英雄崇拜”,实质上是他们内心自我完善动机的自然流露,他们常常产生一种自我完善的迫切意向,表现出较高的进取心和行动的积极化。例如,有的学生在学习中迸发出饱满的热情,力求取得优异成绩,以引起这些老师对自己的好感和注意;有的学生希望将来报考师范学院,伴随自己钟情的老师终身从事教育事业。可以认为,中学生的“恋师情结”,透射出青少年对美好事物的纯真向往,从某种意义上讲,具有一定积极的潜在动力作用。

有闭锁心理恋师情结

观察发现,具有“恋师情结”者大多具有闭锁心理,他们极少向父母、师长或同伴吐露内心的隐秘,这和一般中学生中流行的追星族的张扬、炫耀和相互模仿行为有很大区别。由于传统的伦理观念和社会舆论,人们对于年龄、能力、社会地位悬殊过大的恋情,通常采取不接纳态度,这种无

形的压力迫使许多中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深藏心底,或是通过日记独自倾诉和品味,表现出严重的闭锁心理。他们常常把倾慕对象过分理想化,羞于道出,怯于表示,惟恐自己冒失、轻率的举动会引起对方的不满和反感。因此,多数具有这种情感的学生发展为一种炽烈虔诚而又虚幻的单恋。这种理智与情 感、幻想与现实、冲动与压抑的激烈思想斗争,常常搅得他们焦虑不安,对中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多发于女孩身上

学者认为,“恋师情结”存在某些性别差异,一般以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少女居多。这可能是由于青春期的女孩对情感的要求比较深刻和细腻,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渴望被人理解和保护有关。而且,这种情感的发生以内向型的中学生居多,尤其是那些社会适应不良,缺乏家庭温暖与关爱、性格孤僻的青少年较易发生。

绝大多数难遂其愿

一是同龄异性相恋,信息与情感容易为对方所感受,关系的明朗和频繁的接触,易于使爱慕情感转化为恋爱行为。而“恋师情结”多是一种精神上的单相思,被倾慕的教师往往并不知晓,即使偶尔有所察觉,大多也只能以一种慎重、得体的态度,巧妙地加以处理。所以随着时间流逝,这种得不到强化的情感会逐渐淡化,只留下一缕美好而温馨的回忆而已。二是随着阅历增长和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青少年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逐步提高,他们到了一定年龄阶段后,不再像过去那样盲目地崇拜偶像,甚至发现原先爱慕崇拜的偶像身上,也有某些常人不可避免的人格弱点。这时,许多青少年开始能够比较理智地判断自己与对方在各方面巨大的甚至是不可逾越的差距。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他们原有的痴情会随自我意识的成熟而逐渐冷却消退。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