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五脏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3 03:04
- 提问者网友:疯孩纸
- 2021-01-22 12:40
五行五脏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逃夭
- 2021-01-22 13:46
五行与五脏的关系 五脏: 肺、 肝、 肾 、 心、 脾 五行: 金、 木、 水 、 火、 土 五味: 辛、 酸、 咸 、 苦、 甘 中医根据五行的特性,来描述五脏的某些生理特性和功能作用。如木性可曲可直,条顺而畅达,肝属木,其特点是喜条达而恶抑郁,并有疏泄之功能;火性温热而炎上,心属火,其特点是心阳有温煦之功能,心火易于上炎;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之特性,脾属土,其特点是有消化水谷,运输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又为气血生化之源;金性清肃收敛,肺属金,其特点是具有清宣肃降之功能;水性润下,有下行、闭藏之性,肾属水,其特点是主水液代谢之蒸化排泄,并有藏精功能。 五行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即相互制约和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果五行相生相克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正常的生克关系,而出现相乘或相侮的情况。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比如,木过于亢盛,而金又不能正常地克制木时,木就会过度地克土,使土更虚,这就是木乘土。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过,使克它的一行无法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所以又被称为反克或反侮。比如,在正常情况下水克火,但当水太少或火过盛时,水不但不能克火,反而会被火烧干,即火反克或反侮水。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相生相克的关系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解释五脏之间的关系憨脏腑间的病理影响,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五脏之间相互资生的关系,可用五行相生来阐明。如肾(水)藏精,肝(木)藏血,肾精可化生肝血,此即肾水滋养肝木,即水生木;肝(木)藏血,心(火)主血脉,肝之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功能正常,则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此即肝木上济心火,即木生火;心(火)主血脉,又主神志,脾(土)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又主统血,心之阳热可以温运脾阳,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荣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之功能,此即心火温脾土,即火生土;脾(土)能转输精微,益气以充肺(金),从而维持肺主气之功能,此为脾气生养肺气,即土生金;肺(土)主气,职司清肃,肾(水)主藏精纳气,肺气肃降则有助于肾精之闭藏和气之摄纳,肺气肃降,水道通调,又能促进肾主水功能的发挥,此即肺金滋养肾水,即金生水。同样,五行相克的关系也用于五脏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如肺(金)气清肃下降,气机调畅,可以抑制肝(木)阳上亢,此即金克木;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滞,此即木克土;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此即土克水;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此即水克火;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此即火克金。 五行生克也用于解释脏腑间的病理影响。如肝病可以传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响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响,即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肝病还可以影响心,为母病及子;影响肺,为木侮金;影响肾,为子病及母。其他脏腑病变也是如此,都可以用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说明这些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中医理论认为,五行中的五味与人体五脏六腑相对应,“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五味之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肺主气,心主血脉,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饮食因重视这些宜忌原则,合理利用五味,促进人体健康,避免因过分......余下全文>>五脏对应五行有些什么说法吗?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
①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心阳有温煦的作用,火有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气主肃降,金有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水有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
②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如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这就是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的关系。总之,五行学说应用于生理,就在于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2.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
如肝病可以传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响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响,即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肝病还可以影响心,为母病及子;影响肺,为木侮金;影响肾,为子病及母。肝病是这样,其他脏器的病变也是如此,都可以用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说明它们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
3.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在疾病诊断上的运用
从本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本脏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脾虚的病人,面见青色,为木来乘土;心脏病人,面见黑色,为水来乘火,等等。
从它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五脏疾病的传变情况。如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脉现弦象,为肝病传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见红色,脉现洪象,为心病传肺(火乘金)。五脏中任何一脏有病,都可以传及其他四脏,用五行学说来分析,存在着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种传变关系。
从色与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预后。如肝病面色青,见弦脉,为色脉相符。如果不见弦脉,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则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主预后不良;若见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主预后良好。
(2)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
①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如肝病能传脾(木乘土),预先予以补脾,防其传变。“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②确定治疗原则。概括为“补母泻子”法,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补母,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虚证而治疗的,如肝虚补肾,因为肾为肝之母,所以补肾水可以生肝木。泻子,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实证而治疗的,如肝实泻心,因为心为肝之子,所以泻心火有助于泻肝木。
根据相克关系来确定治疗原则,可以概括为“抑强肤弱”法,即泻其克者之强,补其被克者之弱。如肝木太过而乘脾土,肝木太过为强,必须泻之,脾土为弱,必须补之。
③制定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方面,如滋水涵木法,是用滋补肾阴以涵养肝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的病证。又如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益肺的方法,适用于脾失健运而肺气虚弱的病证。又如扶土抑木法是用疏肝健脾药治疗肝旺脾虚的一种方法。
此外,在针灸和精神疗法方面,都可以利用五行的克制作用来选穴和调节情志。如悲可以胜怒,是因为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的缘故。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阴阳五行学说,常常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阴阳五行学说的结合,不仅可以说明事物矛盾双方的......余下全文>>如何理解中医五脏与五行的关系 如何理解五行与五脏的关系 稍有医学知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人体内部各个器官都是有关联的,比如胆囊是由肝脏包裹起来的,胃脏和十二指肠也是连在一起。不过,一些在人体结构中相去甚远的器官,比如眼睛和肝脏、肺脏和皮肤还有大肠,它们之间有关联吗?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答案是否定的,这个体系很少把人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肺脏就是肺脏,皮肤就是皮肤,大肠和前两者也不挨着。因为三者从解剖学上看,其关联程度并不高。肺脏属于呼吸系统,大肠属于消化系统,皮肤则自成一个系统。如果用西医的方法来看,与其关注肺脏和大肠的关联,倒不如去研究大肠和小肠的联系。 但是,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情况却并非如此。我们小时候就应该听说过:“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心开窍于舌、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等等说法。不光是五脏对应五官,实际上,在中医中,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比如:“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等等。 那么,在这个例子中,中医的说法对吗?我们不妨先看看生物学方面的一些结论。很多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皮肤、大肠都是呼吸器官。在鱼类中,我们常吃到的黄鳝,其鱼类共有的呼吸器官腮已经高度退化,它们主要利用皮肤和喉部来呼吸。还有,甲鱼和乌龟,在水中是利用泄殖腔(也可以称之为直肠)来呼吸。在两栖类动物中,蝾螈、青蛙的皮肤都是呼吸器官。 大家不要觉得这些动物离我们很远,实际上,我们每个人还是胎儿的时候,在子宫内都要完成一部从低等动物进化到高等动物的全部历程。在某个阶段,胎儿就像是一条鱼,有腮裂,还有尾巴。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确实如此。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北京自然博物馆看看胎儿的发育标本。 通过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肺脏、皮肤、大肠,在我们还是胎儿的时候,就建立了某种神秘的联系。 同样的例子还有,比如中医说“汗为心之液”,“心开窍于舌”。从表象上来看,汗水和心脏似乎没有任何关系,它是由皮肤上的汗腺分泌的。舌属于消化道的一部分,和属于循环系统的心脏也不挨着。但是,看看家里养的狗,它皮肤上没有汗腺,散热要靠舌头,难道这仅仅是巧合?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尽管生物学和医学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人体实在过于复杂和玄妙,我们还不能为每一条中医理论找到足够的生物学和医学证据。 当然,不能拿到足够多的证据,不等于我们就彻底放弃。如果无视一些客观事实,一味等着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来解决问题,无疑将会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现在,完全可以先怀着谦虚的心态来学习和了解中医的五脏学说。在掌握了一些基本规律,我们或许可以从养肝的角度来防治近视和白内障,或者用养肾的方式来防治耳聋。 考虑到篇幅的缘故,我们不大可能一次就把中医五脏理论给说清楚。没关系,先易后难,一步步深入,在接下来的稿件中,我们就谈谈五脏和五官的对应关系,以及其中的哲学道理。 肝开窍于目哲学联想 先看看《黄帝内经》对于肝(不要简单对应肝脏,中医讲究的是系统,不是局部器官)的阐述。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生风;酸伤筋,辛胜酸。”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这些都是动物形成之前存在的演化过程。地球一经形成,方位就确定了,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风由东方而生,也是可以理解的;风生木,好比春风使万物复苏;酸味只能是草木的味道。酸生肝,就是说,草木的中酸味决定了肝的产生,或者说,肝的产生是由于草木中的酸性决定的,作为人体这样的生命体,肝是必然存在的。 肝被喻为体内的化学工厂,分解有害成份和大分......余下全文>>人的五脏六腑,分别对应哪五行? 五脏1.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与小肠为表里。 2.肺: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3.脾: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生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 4.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生理功能:①生疏泄;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5.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五行与五脏的关系 五行和五脏相配
关于五行学说,大家不要把它神化,它就是古人用来比喻物质世界分类的一个习惯说法,主要体现多边关系。
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
木性可曲可直,枝叶条达,有锭发的特性。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故以肝属木。
火性湿热,其性炎上。心阳具有温煦之功,故以心属火。
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有运化水谷,输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属土。
金性清肃、收敛。肺具清肃之性,肺气以肃降为顺,故以肺属金。
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有藏精、主水等功能,故以肾属水。
五脏相生相克
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五脏之间既有相互滋生的关系,又有相互制约的关系。
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阳以温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
通俗地讲,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像母亲和孩子的关系,肝生心就是木生火,肝可视为心的母亲,而心则可视为肝的孩子。同样,木就是火的母亲,火则是木的孩子,依次类推。这就是用五行相生的理论来阐释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在临床治疗中医生就应用五行相生的原理治疗相关疾病。
由于木、火、土、金、水对应肝、心、脾、肺、肾五脏,中医讲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黄帝内经》中讲克即为不胜之意,也就是说,水能胜火,火不胜水。由于克中有生、制则生化,所以称它为主。
现在大家都讲治未病,讲究预防为主。中医讲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是要考虑整体,应用五脏之间的相克关系来治病。介绍五脏六腑.还有对应五行的属性 五脏: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肺属金。六腑:大肠,小肠,三焦,胆,膀胱,胃没有五行所属,但是和五脏有对应关系五脏的五脏与五行 五行:木 火 土 金 水五脏:肝 心 脾 肺 肾五体:筋 脉 肉 皮 骨五华:爪 面 唇 毛 发五志:怒 喜 思 悲 恐五液:泪 汗 涎 涕 唾五味:酸 苦 甘 辛 咸五色:青 赤 黄 白 黑五方:东 南 中 西 北五季:春 夏 长夏 秋 冬五气:风 暑 湿 燥 寒五化:生 长 化 收 藏五音:角 徵 宫 商 羽五官:目 舌 口 鼻 耳五藏:魂 神 意 魄 精四柱五行生克中对应需补的脏腑和部位木: 肝与胆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筋骨和四肢.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肝, 胆,头, 颈, 四肢,关节, 筋脉, 眼,神经等方面的疾病.火:心脏与小肠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血脉及整个循环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小肠, 心脏, 肩, 血液, 经血, 脸部, 牙齿,腹部, 舌部等方面的疾病.土: 脾与胃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肠及整个消化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脾, 胃, 肋, 背, 胸, 肺, 肚等方面的疾病.金: 肺与大肠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气管及整个呼吸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大肠, 肺, 脐,咳痰, 肝, 皮肤,痔疮, 鼻气管等方面的疾病.水: 肾与膀胱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脑与泌尿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肾,膀胱, 胫, 足, 头, 肝, 泌尿, 阴部, 腰部, 耳,子宫,疝气等方面的疾病.五脏六腑是如何相生相克 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这种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用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心属火,肾属水,水克火,即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肺属金,心属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约肺金,如心火之阳热,可抑制肺气清肃之太过。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约肝木,如肺气清肃太过,可抑制肝阳的上亢。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约脾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肾属水,脾属土,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约肾水,如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水的泛滥。这种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就是用五行相克理论来说明的。 五脏中每一脏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关系。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说明每一脏在功能上有他脏的资助,不致于虚损,又能克制另外的脏器,使其不致过亢。本脏之气太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虚损,则又可由他脏之气补之。如脾(土)之气,其虚,则有心(火)生之;其亢,则有肝木克之;肺(金)气不足,土可生之;肾(水)气过亢,土可克之。这种生克关系把五脏紧紧联系成一个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内环境的对立统一。 就五行的相互关系而言,除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胜复外,尚有五行互藏。五行互藏又称“五行体杂”,“……既有杂,故一行当体,即有五义”(《五行大义·卷二》)。而明代张景岳则明确提出了五行互藏,“五行者,水火木金土也……第人皆知五之为五,而不知五者之中,五五二十五,而复有互藏之妙焉”(《类经图翼·五行统论》)。即五行的任何一行中,又复有五行。如木行中更具火土金水成分,余类推。中医学根据五行互藏而形成了五脏互藏理论,即五脏的网络调节机制。 人体内脏器官之间,不但有结构上的某种联系,而且在功能上也是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往往有多脏器的参与,而一个脏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能。内脏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人体内脏生理活动的整体性的表现。因此内脏发生病变后也可以相互影响。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吕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5.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余下全文>>
1.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
①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心阳有温煦的作用,火有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气主肃降,金有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水有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
②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如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这就是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的关系。总之,五行学说应用于生理,就在于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2.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
如肝病可以传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响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响,即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肝病还可以影响心,为母病及子;影响肺,为木侮金;影响肾,为子病及母。肝病是这样,其他脏器的病变也是如此,都可以用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说明它们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
3.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在疾病诊断上的运用
从本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本脏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脾虚的病人,面见青色,为木来乘土;心脏病人,面见黑色,为水来乘火,等等。
从它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五脏疾病的传变情况。如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脉现弦象,为肝病传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见红色,脉现洪象,为心病传肺(火乘金)。五脏中任何一脏有病,都可以传及其他四脏,用五行学说来分析,存在着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种传变关系。
从色与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预后。如肝病面色青,见弦脉,为色脉相符。如果不见弦脉,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则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主预后不良;若见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主预后良好。
(2)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
①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如肝病能传脾(木乘土),预先予以补脾,防其传变。“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②确定治疗原则。概括为“补母泻子”法,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补母,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虚证而治疗的,如肝虚补肾,因为肾为肝之母,所以补肾水可以生肝木。泻子,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实证而治疗的,如肝实泻心,因为心为肝之子,所以泻心火有助于泻肝木。
根据相克关系来确定治疗原则,可以概括为“抑强肤弱”法,即泻其克者之强,补其被克者之弱。如肝木太过而乘脾土,肝木太过为强,必须泻之,脾土为弱,必须补之。
③制定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方面,如滋水涵木法,是用滋补肾阴以涵养肝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的病证。又如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益肺的方法,适用于脾失健运而肺气虚弱的病证。又如扶土抑木法是用疏肝健脾药治疗肝旺脾虚的一种方法。
此外,在针灸和精神疗法方面,都可以利用五行的克制作用来选穴和调节情志。如悲可以胜怒,是因为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的缘故。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阴阳五行学说,常常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阴阳五行学说的结合,不仅可以说明事物矛盾双方的......余下全文>>如何理解中医五脏与五行的关系 如何理解五行与五脏的关系 稍有医学知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人体内部各个器官都是有关联的,比如胆囊是由肝脏包裹起来的,胃脏和十二指肠也是连在一起。不过,一些在人体结构中相去甚远的器官,比如眼睛和肝脏、肺脏和皮肤还有大肠,它们之间有关联吗?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答案是否定的,这个体系很少把人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肺脏就是肺脏,皮肤就是皮肤,大肠和前两者也不挨着。因为三者从解剖学上看,其关联程度并不高。肺脏属于呼吸系统,大肠属于消化系统,皮肤则自成一个系统。如果用西医的方法来看,与其关注肺脏和大肠的关联,倒不如去研究大肠和小肠的联系。 但是,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情况却并非如此。我们小时候就应该听说过:“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心开窍于舌、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等等说法。不光是五脏对应五官,实际上,在中医中,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比如:“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等等。 那么,在这个例子中,中医的说法对吗?我们不妨先看看生物学方面的一些结论。很多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皮肤、大肠都是呼吸器官。在鱼类中,我们常吃到的黄鳝,其鱼类共有的呼吸器官腮已经高度退化,它们主要利用皮肤和喉部来呼吸。还有,甲鱼和乌龟,在水中是利用泄殖腔(也可以称之为直肠)来呼吸。在两栖类动物中,蝾螈、青蛙的皮肤都是呼吸器官。 大家不要觉得这些动物离我们很远,实际上,我们每个人还是胎儿的时候,在子宫内都要完成一部从低等动物进化到高等动物的全部历程。在某个阶段,胎儿就像是一条鱼,有腮裂,还有尾巴。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确实如此。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北京自然博物馆看看胎儿的发育标本。 通过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肺脏、皮肤、大肠,在我们还是胎儿的时候,就建立了某种神秘的联系。 同样的例子还有,比如中医说“汗为心之液”,“心开窍于舌”。从表象上来看,汗水和心脏似乎没有任何关系,它是由皮肤上的汗腺分泌的。舌属于消化道的一部分,和属于循环系统的心脏也不挨着。但是,看看家里养的狗,它皮肤上没有汗腺,散热要靠舌头,难道这仅仅是巧合?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尽管生物学和医学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人体实在过于复杂和玄妙,我们还不能为每一条中医理论找到足够的生物学和医学证据。 当然,不能拿到足够多的证据,不等于我们就彻底放弃。如果无视一些客观事实,一味等着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来解决问题,无疑将会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现在,完全可以先怀着谦虚的心态来学习和了解中医的五脏学说。在掌握了一些基本规律,我们或许可以从养肝的角度来防治近视和白内障,或者用养肾的方式来防治耳聋。 考虑到篇幅的缘故,我们不大可能一次就把中医五脏理论给说清楚。没关系,先易后难,一步步深入,在接下来的稿件中,我们就谈谈五脏和五官的对应关系,以及其中的哲学道理。 肝开窍于目哲学联想 先看看《黄帝内经》对于肝(不要简单对应肝脏,中医讲究的是系统,不是局部器官)的阐述。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生风;酸伤筋,辛胜酸。”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这些都是动物形成之前存在的演化过程。地球一经形成,方位就确定了,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风由东方而生,也是可以理解的;风生木,好比春风使万物复苏;酸味只能是草木的味道。酸生肝,就是说,草木的中酸味决定了肝的产生,或者说,肝的产生是由于草木中的酸性决定的,作为人体这样的生命体,肝是必然存在的。 肝被喻为体内的化学工厂,分解有害成份和大分......余下全文>>人的五脏六腑,分别对应哪五行? 五脏1.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与小肠为表里。 2.肺: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3.脾: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生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 4.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生理功能:①生疏泄;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5.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五行与五脏的关系 五行和五脏相配
关于五行学说,大家不要把它神化,它就是古人用来比喻物质世界分类的一个习惯说法,主要体现多边关系。
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
木性可曲可直,枝叶条达,有锭发的特性。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故以肝属木。
火性湿热,其性炎上。心阳具有温煦之功,故以心属火。
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有运化水谷,输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属土。
金性清肃、收敛。肺具清肃之性,肺气以肃降为顺,故以肺属金。
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有藏精、主水等功能,故以肾属水。
五脏相生相克
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五脏之间既有相互滋生的关系,又有相互制约的关系。
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阳以温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
通俗地讲,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像母亲和孩子的关系,肝生心就是木生火,肝可视为心的母亲,而心则可视为肝的孩子。同样,木就是火的母亲,火则是木的孩子,依次类推。这就是用五行相生的理论来阐释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在临床治疗中医生就应用五行相生的原理治疗相关疾病。
由于木、火、土、金、水对应肝、心、脾、肺、肾五脏,中医讲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黄帝内经》中讲克即为不胜之意,也就是说,水能胜火,火不胜水。由于克中有生、制则生化,所以称它为主。
现在大家都讲治未病,讲究预防为主。中医讲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是要考虑整体,应用五脏之间的相克关系来治病。介绍五脏六腑.还有对应五行的属性 五脏: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肺属金。六腑:大肠,小肠,三焦,胆,膀胱,胃没有五行所属,但是和五脏有对应关系五脏的五脏与五行 五行:木 火 土 金 水五脏:肝 心 脾 肺 肾五体:筋 脉 肉 皮 骨五华:爪 面 唇 毛 发五志:怒 喜 思 悲 恐五液:泪 汗 涎 涕 唾五味:酸 苦 甘 辛 咸五色:青 赤 黄 白 黑五方:东 南 中 西 北五季:春 夏 长夏 秋 冬五气:风 暑 湿 燥 寒五化:生 长 化 收 藏五音:角 徵 宫 商 羽五官:目 舌 口 鼻 耳五藏:魂 神 意 魄 精四柱五行生克中对应需补的脏腑和部位木: 肝与胆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筋骨和四肢.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肝, 胆,头, 颈, 四肢,关节, 筋脉, 眼,神经等方面的疾病.火:心脏与小肠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血脉及整个循环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小肠, 心脏, 肩, 血液, 经血, 脸部, 牙齿,腹部, 舌部等方面的疾病.土: 脾与胃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肠及整个消化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脾, 胃, 肋, 背, 胸, 肺, 肚等方面的疾病.金: 肺与大肠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气管及整个呼吸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大肠, 肺, 脐,咳痰, 肝, 皮肤,痔疮, 鼻气管等方面的疾病.水: 肾与膀胱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脑与泌尿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肾,膀胱, 胫, 足, 头, 肝, 泌尿, 阴部, 腰部, 耳,子宫,疝气等方面的疾病.五脏六腑是如何相生相克 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这种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用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心属火,肾属水,水克火,即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肺属金,心属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约肺金,如心火之阳热,可抑制肺气清肃之太过。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约肝木,如肺气清肃太过,可抑制肝阳的上亢。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约脾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肾属水,脾属土,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约肾水,如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水的泛滥。这种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就是用五行相克理论来说明的。 五脏中每一脏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关系。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说明每一脏在功能上有他脏的资助,不致于虚损,又能克制另外的脏器,使其不致过亢。本脏之气太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虚损,则又可由他脏之气补之。如脾(土)之气,其虚,则有心(火)生之;其亢,则有肝木克之;肺(金)气不足,土可生之;肾(水)气过亢,土可克之。这种生克关系把五脏紧紧联系成一个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内环境的对立统一。 就五行的相互关系而言,除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胜复外,尚有五行互藏。五行互藏又称“五行体杂”,“……既有杂,故一行当体,即有五义”(《五行大义·卷二》)。而明代张景岳则明确提出了五行互藏,“五行者,水火木金土也……第人皆知五之为五,而不知五者之中,五五二十五,而复有互藏之妙焉”(《类经图翼·五行统论》)。即五行的任何一行中,又复有五行。如木行中更具火土金水成分,余类推。中医学根据五行互藏而形成了五脏互藏理论,即五脏的网络调节机制。 人体内脏器官之间,不但有结构上的某种联系,而且在功能上也是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往往有多脏器的参与,而一个脏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能。内脏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人体内脏生理活动的整体性的表现。因此内脏发生病变后也可以相互影响。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吕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5.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