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孔子有子路,颜回七十二弟子贤人,请问这七十二人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0 18:19
  • 提问者网友:疯孩纸
  • 2021-12-20 07:41
孔子有子路,颜回七十二弟子贤人,请问这七十二人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等灯
  • 2021-12-20 07:59
“七十二贤人”的由来   孔子的教学方法是一个十分周全的系统。他设立了“文行忠信”四种科目,又严立了“格物;致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为学;立身、处世的大宗旨。具体教授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以达到“智、仁、勇”三德。孔子的教学又分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四个阶段,以德行为首,语言次之;政事第三,文学最末。传说“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就是说孔于有学生三千多,真正学出点名堂的只有七十二人。说起“七十二贤人”的由来,民间有这么一段传说:孔子带着弟子三千,周游列国。一路上走散的走散,留在列国当差的当差,后来到达陈国时,只剩下七十二人啦。他们前脚到,跟后就被陈蔡之兵围困起来,绝粮七天七夜。他们带的粮食都吃光了,能够食用的只有几袋子咸盐。弟子们饿急了,就吃盐粒、喝盐水,这样一连吃喝了好几天。孔子见状,不由地仰天长叹:“我的七十二弟子都快成咸人啦i’由于咸、贤同音,“七十二贤人”就这么叫开了。   ——七十二贤人   颜回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因为穷而好学,营养极度不良,而用脑格外过度,导致严重早衰,二十九岁头发白尽,三十一岁就交了公粮本,提前去孔庙占席位等着吃冷猪肉了。回死,孔子哭之极恸   闵损鲁国人,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格很高。   冉耕鲁国人,字伯牛,以德行著名。曾得恶疾难愈,孔丘说是他命不好   冉雍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其父不肖。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   冉求鲁国人,字子有,与以上二冉同族。小孔子二十九岁。是鲁国权臣季氏之管家。有才艺,以政事闻名   仲由国藉不详,字子路,小孔子九岁。性鄙,好勇力,性伉直,曾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之,子路于是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然后来仍多直言,顶撞孔子,是孔门痴儿。孔子容而爱之。以政事闻名。后死于卫国之乱,被砍作肉浆。孔子大恸,为之不食肉糜。   宰予字子我,鲁国人。口才极好。因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于是闻名百代。孔丘很不喜欢这位巧舌如簧的门生,每拿话来艮他。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后来与田常作乱被夷族。孔子耻之。   端木赐字子贡,卫国人。口才同样极好,可是孔子却对他青眼有加。齐相田常伐鲁,鲁子命之出使救鲁。子贡去齐国,吴国,越国和晋国转了一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竟做下了桩天大的事业,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一使而动五国之政。子贡又精通经济,善做生意,银子挣得哗哗的。每次出使,车仆之盛,拟于王侯,又仗着孔门高徒的名份,与诸侯相抗礼。儒学之昌盛,子贡大声势大排场的宣传功不可没。孔子没有白喜欢他。   言偃字子游,吴国人。小孔子四十五岁。以文学著名。做过武城宰的官,管理得不错。   卜商字子夏,卫国人。小孔子四十四岁。孔子说“商始可以言《诗》已矣。”鼓励他要做“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子死后,于西河行教。治学严谨,敢于怀疑经史之谬误。曾听人说史志曰:“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说:“‘三豕’应该是‘己亥’之笔误。”读史志者问诸晋史,果然是“己亥”之误。于是名重天下,卫人以之为圣。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   颛孙师字子张,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八岁。为人有容貌姿质,宽冲博接,从容自务,居处不刻意立于仁义之行,门人友之而不敬。   曾参字子舆,南武城人。小孔子四十六岁。为人极孝,......余下全文>>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愁杀梦里人
  • 2021-12-20 08:11
收益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