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塑州的应县木塔是什么朝代修建的?

答案:5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0 06:11
  • 提问者网友:疯孩纸
  • 2021-03-19 12:55
塑州的应县木塔是什么朝代修建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鸽屿
  • 2021-03-19 14:24
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街头电车
  • 2021-03-19 16:31
修建于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
  • 2楼网友:英雄的欲望
  • 2021-03-19 15:55
重楼本来居天师,天宫有名曰静轮。今惜华夏道未昌,胡佛乱华朽骨在。
应县木塔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为道教的崇虚寺,木塔原名为”静轮天宫“。
北魏始光二年(425年)嵩山道士寇谦之奉道书《录图真经》献给太武帝,经司徒崔浩的游说和推荐,太武帝自御为太平真君,于是下诏崇奉天师,宣扬寇谦之的新天师道,宣布于天下,道教大盛。随及嵩山道士40余人来到平城,并在平城东南郊外的浑水(今大同御河)东建起天师道场(即道坛),重坛五层,完全按照寇谦之所献经上说的规模形制建造。
《水经注》云:“大道坛东北,旧有静轮宫,魏神麚四年(431年)造,台榭高广,超出云间,欲令上延霄客,下绝嚣浮。”(《水经注·漯水》252页)故《魏书·释老志》谓之“静轮天宫”。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太武帝拓跋焘还亲至道坛,接受了寇谦之的“符录”。至后,诸帝每即位即如之。
但太子拓跋晃有见于静轮宫“必令其高不闻鸡鸣犬吠之声,欲上与天神交接。功后万计,经年不成。”及上本谏阻曰:“谦之欲要以无成之期,说以不合之事,财力费损,百姓疲劳,无乃不可乎。”拓跋焘听了太子的意见说:“吾亦知其无成,事既尔,何惜三五百功。”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寇谦之病卒,临终前对弟子曰:“吾去以后,天宫难就。”果真在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拓跋焘就下诏将静轮宫毁去。有《水注经》为证:“太平真君十一年又毁之,物不停固……”我认为,这个“毁之”并不是皇帝一声令下就破坏无遗,“物不停固”就是说静轮宫还是停留在已建至的一个固有状态之中。据《魏书》记载:迨后文成帝兴光元年(454年),献文帝天安元年(466年)皆先后幸临静轮宫 “登受图录”,这就更能证明静轮宫虽名曰毁去,但还健在,这更是以后为什么要移建的重要依据。
从太平真君三年(442年)至太和十五年(491年)这不到五十年的时间里,平城人口急剧上升,居舍建到了静轮宫的四周,人神混杂,无法清静神道,于是孝文帝就于太和十五年(491年)将静轮宫移到了“桑干之阴”的应县,改名“崇虚寺”《魏书》有证:“秋八月戊戌移道坛于桑干之阴,改曰崇虚寺。”(《魏书·高祖纪》168页)《资治通鉴》也有记载:“南齐永明九年(491年)八月戊戌移道坛于桑干之阴,改曰崇虚寺。注云:此即寇谦之道坛也。”(《资治通鉴》137卷4310页)当时,孝文帝拓跋宏刚刚安葬了祖母文明太皇太后冯氏,节哀听政不久,就下诏搬迁道坛,诏书曰:“夫至道无形,虚寂为主。自有汉以后,置立坛祠,先朝以其至顺可归,用立寺宇。昔京城之内,居舍尚稀。今者里宅栉比,人神猥凑,非所以祗崇至法,清敬神道。可移于都南桑干之阴,岳山之阳,永置其所。给户五十,以供斋祀之用,仍名为崇虚寺。可招诸州隐士,员满九十人。”(《北魏·释老志》3055页)事实上,所移的道坛就是一座“静轮天宫”。我国地震博士、天津市地震局局长李大华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撰文说:“应县木塔始建 于北魏太和年间,为道教的崇虚寺,木塔原名为‘静轮天宫’”。辽代佛教盛行,道教低潮,“辽清宁二年重建”,(《嘉庆重修一统志》160卷32页)因为“重建”而非“始建”,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重建”,把“道”请了出去,将“佛”请了进来,于是乎“宝宫寺”就变成了“佛宫寺”。
应县木塔建在上下两层的石砌阶基上,下层南月台前嵌着一块太极八卦图(有毁之痕迹),台基上还有青色太极石、八卦万年灯树,一层、五层顶部的八卦藻井,塔顶的南天门,这些无遗都是道教的产物和标志,佛教是不会有的。
  • 3楼网友:十鸦
  • 2021-03-19 15:03
公元1056年动工公元1195年竣工。辽代至金代修建。
  • 4楼网友:野慌
  • 2021-03-19 14:37
应县木塔建于历史上的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距今已有950多年的历史跨越,它也是世界上目前现存唯一的完整的全木结构阁楼式宝塔。应县木塔高大雄伟,建造结构精致巧妙,历史悠久,典故颇多,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文物价值和木结构工艺技术价值。我是1996年5月有幸前往应县观赏木塔的,除了木塔本身给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以外,我特别注意了应县木塔上面悬挂的各种匾牌,尤其是悬于木塔上和门牌楼上的50多块珍贵的匾牌。它们以厚重浓烈的历史文化背景,将唐末、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各朝代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道德、宗教、民俗、雕刻、书法浓缩在一起,而且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构成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壮观而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导游介绍说,这些匾牌大多数是明清时期的作品,仅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间就有几十块,特别是清康熙61年(公元1722年)就有20多块书法和雕刻工艺考究的“艺术匾牌”问世,这不仅反映出“康乾盛世”一派繁荣的社会景象,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留名题记之风相当盛行,而且也表明在国泰民安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会有很大的发展。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