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宋朝敕封的道观有哪些

答案:3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7 04:24
  • 提问者网友:你给我的爱
  • 2021-03-16 20:58
宋朝敕封的道观有哪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话散在刀尖上
  • 2021-03-16 21:32
上海原来是海滩,偏寓东南,远离中原政治经济中心,直到宋代起,
由于政局变动,中原文化带到了江浙一带,海上贸易和长江贸易逐渐发达,上海就发展起来了。
宋代设镇,元代建县。较早传入上海的道教只能是正一派,时间当在北宋。
上海的方志书籍中有一些早期道教宫观和道院的记载
《松江府志》上载明建于松江的宫观道院就不下十余所。
第一、 “仙鹤观”是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处州天真观道士叶太真请建的,说是以东晋废观复建,恐怕不甚可靠。“丹凤楼”建在上海城墙的东北角上,始建于宋咸淳七年(1271年),元代杨维桢有诗云:“十二湘帘百尺梯,飞飞丹凤与云齐”,元末毁于兵,明万历年间重修。据《改建丹凤楼记》:“道士顾洪元鸠工庀材,重为饬治;加缀于楹,洞三面以供瞻眺”,张弼有诗云:“扁舟北来海波淼,丹凤楼高海天下”。在上海城墙拆除以前,这座道观也是上海名胜之一,也是道教正一派主要宫观之一。如果说先有道士后有庙的话,那么可以肯定,正一派道士在上海最晚是在宋代就站住脚跟了。从师承关系和传布地域来分析,上海的正一派道士在北部的(如:黄渡、嘉定等)受到茅山的影响较多;在南部的(如:松江、青浦等)受到龙虎山的影响颇多。但是,不论南北,他们都具有上海道教的语音、音乐和斋醮仪式组织的特点。清代末年,随着上海被辟为租界以后,江浙一带的民众蜂拥来沪谋生,江浙一带的正一派道士也随之进入上海。清同治八年(1869年)苏州道士曹瑞长领得“上海县道会司”颁发的“外方流道执照稽查”,以后“金坛、无锡、江阴、常熟、南通、宁波、绍兴、广东”的正一道士也相继到上海活动,他们保留着各地原来的正一派道教的特色,成为上海正一派道教内的地方邦派。据统计,在极盛时期,全市正一派道观达到23所,道院73处,聚集在道观和道院周围的道士约有三千多人。

全真派传入上海,大概是在稍晚一点的元代。据《松江府志》,娄县有 “长春道院”,建于“元大德十年” (1306)。道院名为“长春”当是纪念全真教祖长春演道主教真人邱处机(1148—1227)之意。《府志》言此院为境内全真教道观,当是可信。但是,目前很少能看到从1306年到1874年的五百多年中有关全真派在上海的活动材料。近代上海全真教道观的创建人是杭州显真观的全真道士王明真,他在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北门外新桥朝阳楼(今浙江路北海路附近)募创了全真道观“雷祖殿”,以后,全真道观又陆续发展了十所。在极盛时期,来自十方的全真道士有三百多人。
太平宫 又名太平兴国院。位于崂山区王哥庄镇仰口湾西上苑山。创建于宋代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该宫原名太平兴国院,系宋太祖为道士刘若拙敕建之道场,金代明昌年间改称太平宫,1000余年来数次重修,为崂山最古老的道观之一。“仙居括苍洞(即凝真宫)建于唐朝唐玄宗年间。“唐天宝七年,有庆云覆洞,太史奏有真气见于宿,诏建洞宫,榜曰 ‘成德隐玄’”。“宋天禧二年,投金龙白璧,赐额‘凝真宫’”。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長槍戰八方
  • 2021-03-17 00:45
太平宫 又名太平兴国院。位于崂山区王哥庄镇仰口湾西上苑山。创建于宋代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该宫原名太平兴国院,系宋太祖为道士刘若拙敕建之道场,金代明昌年间改称太平宫,1000余年来数次重修,为崂山最古老的道观之一。“仙居括苍洞(即凝真宫)建于唐朝唐玄宗年间。“唐天宝七年,有庆云覆洞,太史奏有真气见于宿,诏建洞宫,榜曰 ‘成德隐玄’”。“宋天禧二年,投金龙白璧,赐额‘凝真宫’”。
  • 2楼网友:拜訪者
  • 2021-03-16 23:05
火气未退,是新的工艺品。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