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缓解小班新生幼儿的入园焦虑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7 06:01
- 提问者网友:趣果有间
- 2021-04-06 15:41
如何缓解小班新生幼儿的入园焦虑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鱼忧
- 2021-04-06 17:14
1、上门家访 对新生进行预约家访,有助于建立家长对教师的信任,了解孩子的个性,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让孩子对老师有个初步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陌生感.教师在家访时要抓住重点,了解孩子的性格,在家的生活习惯和特点,认真倾听家长的反映,作好家访记录.同时请家长填写幼儿情况调查表.以便在幼儿入园后区别幼儿的不同个性,及时读懂每个幼儿发出的信息.并给家长发《家长须知》,让家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做好各项工作.
2、召开家长会 召开家长会可以帮家长建立对幼儿园的信任.在幼儿入园前,幼儿园要向家长全面介绍幼儿园的情况,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学习、生活规则,了解幼儿园的各个环节,并通过教师专业口吻的介绍,赢得家长的信任,消除家长的顾虑,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教师.同时,向家长提出需要配合的具体事项,共同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新生活.
3、做好开学准备 为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教师要做好开学准备.在孩子入园前,教师要熟悉孩子的姓名,为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可爱、漂亮而又熟悉的标志牌,如水果、动物等,并在牌上写上孩子的姓名、班别、学号,到孩子正式入园时对号挂在胸前,让老师更快地认识自己班里的每个孩子,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让孩子感到老师已经认识了我,消除陌生感;同时,老师还要在孩子的生活用品上或放物品的地方(小椅子、口盅架、毛巾架、书包柜、小床铺等)分别贴上孩子的一寸彩色相片(家访时叫家长准备)和名字,并摆放好相应的物品,便于孩子(或老师)辨认取放自己的生活用品.这样做不但卫生、还可以避免孩子因找不到自己的生活物品而焦虑不安,也可以避免孩子之间发生争抢而哭闹的现象.同时教师要为孩子提供丰富、有趣的玩具;布置多个温馨的活动区,如娃娃家、宝宝餐厅等,供孩子来园时玩,丰富孩子活动的内容.
4、开展半日亲子活动 为幼儿早日适应新环境提供安全的心理基地.亲子活动是在幼儿正式入园前,由家长陪着孩子一起上幼儿园.在一两天的半日活动中,老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家长陪着孩子开展一些活动.首先让家长以一对一的形式引导孩子认识教室环境;引导孩子如何有组织的排队洗手、用餐、入厕;如何找到自己的小毛巾擦手,找自己的口盅喝水、找到自己的书包、小椅子及小床铺;如何与小伙伴一起玩玩具等,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服务能力和交往技能;其次,组织家长陪孩子一起观看大、中班哥哥姐姐做操、上课;参观幼儿园的环境,让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最后,开展一些有趣的亲子游戏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如:运宝宝;抬小猪;小脚踩大脚等亲子游戏等.让幼儿体验和爸爸妈妈、小伙伴一起游戏所带来的新鲜与快乐,使幼儿感性地认识幼儿园的生活,对幼儿园获得美好的第一印象,激发幼儿上幼儿园的愿望.
5、热情接待 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 .新入园幼儿离开了熟悉的环境、依恋的对象,会急于寻找替代者,作为老师,此时可以用动作、语言亲近幼儿,尽快建立与幼儿良好的关系.当幼儿哭闹、情绪不稳定时抱抱他,摸摸他的头,为他擦一擦眼泪;吃饭时喂一下他;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夸夸孩子.如:看,你的衣服多漂亮,声音真好听,今天没有哭,真棒等,使他们知道老师是关心他们的、喜欢他们的,给他们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
6、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幼儿入园初期,对新的环境感到陌生胆怯,一日生活不知所措.根据幼儿注意不稳定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的特点,教师可精心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他们陶醉在这些精彩的活动中以消除与亲人分离和陌生环境所带来的孤独感.如组织幼儿到户外玩大型玩具;给孩子讲故事、表演木偶剧;或以大带小的形式开展一些游戏活动;看哥哥姐姐表演节目;和哥哥姐姐一起做游戏;请哥哥姐姐喂喂饭、帮穿衣服、鞋子等;还可以通过玩打电话、猜猜我是谁、找朋友等有趣的游戏让幼儿互相熟悉,互相沟通,这样可以有效的减轻身孩子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使幼儿很快适应集体生活.
7、家园沟通 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教师要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电话或网络等渠道,多与家长交流、沟通,主动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园的表现,如孩子在幼儿园的情绪,吃饭睡觉怎样,和其他小朋友相处如何,大小便能否自理,参加集体活动的表现等,使家长及时掌握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同时要告知家长幼儿在园的一些不良表现,争取家长积极配合,共同帮助幼儿改变不良行为.
2、召开家长会 召开家长会可以帮家长建立对幼儿园的信任.在幼儿入园前,幼儿园要向家长全面介绍幼儿园的情况,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学习、生活规则,了解幼儿园的各个环节,并通过教师专业口吻的介绍,赢得家长的信任,消除家长的顾虑,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教师.同时,向家长提出需要配合的具体事项,共同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新生活.
3、做好开学准备 为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教师要做好开学准备.在孩子入园前,教师要熟悉孩子的姓名,为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可爱、漂亮而又熟悉的标志牌,如水果、动物等,并在牌上写上孩子的姓名、班别、学号,到孩子正式入园时对号挂在胸前,让老师更快地认识自己班里的每个孩子,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让孩子感到老师已经认识了我,消除陌生感;同时,老师还要在孩子的生活用品上或放物品的地方(小椅子、口盅架、毛巾架、书包柜、小床铺等)分别贴上孩子的一寸彩色相片(家访时叫家长准备)和名字,并摆放好相应的物品,便于孩子(或老师)辨认取放自己的生活用品.这样做不但卫生、还可以避免孩子因找不到自己的生活物品而焦虑不安,也可以避免孩子之间发生争抢而哭闹的现象.同时教师要为孩子提供丰富、有趣的玩具;布置多个温馨的活动区,如娃娃家、宝宝餐厅等,供孩子来园时玩,丰富孩子活动的内容.
4、开展半日亲子活动 为幼儿早日适应新环境提供安全的心理基地.亲子活动是在幼儿正式入园前,由家长陪着孩子一起上幼儿园.在一两天的半日活动中,老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家长陪着孩子开展一些活动.首先让家长以一对一的形式引导孩子认识教室环境;引导孩子如何有组织的排队洗手、用餐、入厕;如何找到自己的小毛巾擦手,找自己的口盅喝水、找到自己的书包、小椅子及小床铺;如何与小伙伴一起玩玩具等,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服务能力和交往技能;其次,组织家长陪孩子一起观看大、中班哥哥姐姐做操、上课;参观幼儿园的环境,让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最后,开展一些有趣的亲子游戏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如:运宝宝;抬小猪;小脚踩大脚等亲子游戏等.让幼儿体验和爸爸妈妈、小伙伴一起游戏所带来的新鲜与快乐,使幼儿感性地认识幼儿园的生活,对幼儿园获得美好的第一印象,激发幼儿上幼儿园的愿望.
5、热情接待 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 .新入园幼儿离开了熟悉的环境、依恋的对象,会急于寻找替代者,作为老师,此时可以用动作、语言亲近幼儿,尽快建立与幼儿良好的关系.当幼儿哭闹、情绪不稳定时抱抱他,摸摸他的头,为他擦一擦眼泪;吃饭时喂一下他;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夸夸孩子.如:看,你的衣服多漂亮,声音真好听,今天没有哭,真棒等,使他们知道老师是关心他们的、喜欢他们的,给他们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
6、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幼儿入园初期,对新的环境感到陌生胆怯,一日生活不知所措.根据幼儿注意不稳定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的特点,教师可精心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他们陶醉在这些精彩的活动中以消除与亲人分离和陌生环境所带来的孤独感.如组织幼儿到户外玩大型玩具;给孩子讲故事、表演木偶剧;或以大带小的形式开展一些游戏活动;看哥哥姐姐表演节目;和哥哥姐姐一起做游戏;请哥哥姐姐喂喂饭、帮穿衣服、鞋子等;还可以通过玩打电话、猜猜我是谁、找朋友等有趣的游戏让幼儿互相熟悉,互相沟通,这样可以有效的减轻身孩子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使幼儿很快适应集体生活.
7、家园沟通 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教师要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电话或网络等渠道,多与家长交流、沟通,主动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园的表现,如孩子在幼儿园的情绪,吃饭睡觉怎样,和其他小朋友相处如何,大小便能否自理,参加集体活动的表现等,使家长及时掌握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同时要告知家长幼儿在园的一些不良表现,争取家长积极配合,共同帮助幼儿改变不良行为.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夜风逐马
- 2021-04-06 18:32
满足幼儿的基本需要
幼儿入园之初,与自己熟悉的环境和亲人分离,面对陌生的环境、教师和小朋友,以及自己不熟悉的生活规则等,都会使幼儿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因此,教师应该让幼儿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案例1.固定幼儿的座位,给孩子一个暂时的“家”
在孩子入园前贝贝班老师在每张桌子中间贴上一张大水果的图片,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认识自己的座位。孩子入园的第一天,老师让孩子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两三天下来,孩子几乎都能找到自己的座位。而且在一周的观察中,笔者发现孩子在进教室门的时候还哭着,但老师接过来回到自己座位的时候,他似乎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很快停止哭泣。班上还有两位小朋友每次老师领孩子集体去洗手或去外面的时候,他们就会不安,立刻哭泣,特别是孙家强小朋友,一离开座位就会哭起来,足可见固定的座位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也避免了孩子因争抢座位引发同伴间的矛盾。
案例2.聊聊天,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聊天对于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不仅能转移幼儿的注意力,还能拉近师幼间的距离,增加幼儿对教师的依恋情感。王老师是位有经验的老教师,每次她与孩子们聊完天,哭闹的孩子总会停止哭泣,不哭的孩子也能和她产生积极的语言互动。王老师说:“首先要蹲下来和孩子在相同的高度,眼睛要和孩子交流,要和蔼可亲,还可以加以动作,如搂着孩子,和孩子说话。”因此,教师在和孩子聊天时要真诚,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他们才会有兴趣和教师交流。
建立对幼儿园生活的正确认知
幼儿认知水平有限,对陌生环境、人员和幼儿园生活常会产生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和不信任,从而产生不安全感和害怕。因此教师需要让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有合理的认识。
案例1.给予及时应答,减少孩子的错误认知
当孩子哭泣并一遍又一遍不停地问“奶奶去哪里了”“妈妈什么时候接”时,我们该如何应答?张田宇小朋友就是这样的,他并不会不停地哭,而是跟随老师一起参与各种活动,但是每隔几分钟就会跑到老师面前问:“老师,我奶奶呢?”开始老师的回答是:“奶奶在来接你的路上呢。”他听完之后,面部表情很放松地继续活动。但过一会儿又会过来问同样的问题:“奶奶什么时候来接?”后来,我试着用另一种方法回答看看孩子的反应,说:“奶奶去买菜了”,有时候说“奶奶回家了”,不同的回答,孩子的反应都是一样的。他并不是一定要奶奶来接,他需要的只是老师的一个应答,知道奶奶并没有“消失”、“不要他”,就像一颗定心丸一样,让他不为此彷徨和焦虑。
案例2.提前告诉孩子活动的安排,让孩子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
湘湘小朋友经常问:“老师,吃完饭干吗呢?”“睡完觉干吗呢?”“然后呢?”孩子不断地问老师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表现出明显的不安,在陌生的环境中,因为对未知的恐惧而产生焦虑。教师可以在孩子吃完早餐之后就告诉他们今天的大致安排,可以缓解孩子的焦虑。而且孩子也很想知道:“我和亲人分开后,要怎样才能见到他们。”
建立幼儿在园的依恋对象
当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的时候,幼儿还未与教师、同伴建立依恋关系便产生焦虑。因此教师应该尽快成为幼儿的依恋对象。
案例1.抱一抱,给孩子一个依恋的怀抱
孙家强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宝宝,第一天来园的时候,家强情绪很不稳定,不停地哭,并喊着“妈妈接,妈妈接”,看到他小小的样子,又不停地哭泣,我便抱着他,当我抱他的时候,他哭着说:“奶奶接。”我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让他趴在我的肩上,一只手搂着他,一只手轻轻拍着他的背,拍着拍着他不喊了,也不哭了,但我依然能听到他的抽泣声。两分钟后,我感觉他的头重了,然后他的腿软了,他已经完全把身体放松地趴在了我的肩膀上,用两只手紧紧搂着我的脖子。当我们像抱自己的孩子一样把他们抱在怀里时,幼儿得到了安全感的满足,并感受到被爱。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孙家强哭闹的时候,他不再说“奶奶接”,而是说“老师来,老师来”,可见,他已经开始对教师产生依恋。慢慢地,他在老师不抱的时候,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焦虑不再那么明显。在观察中笔者发现,在孩子入园的第一天,当哭闹的孩子较多的时候,当孩子还没有和老师熟悉的时候,拥抱是最有效的缓解方式。
案例2.有趣的游戏,建立幼儿对教师和同伴的依恋
当大部分孩子已经不哭闹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以安抚的方式来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了。这时教师需要组织丰富的游戏来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因为在游戏中,孩子不仅能体验到游戏的快乐,还能在游戏中动起来,并建立对教师的信任和依恋,增加与同伴的交往。如和小朋友开火车,讲故事,听音乐,作律动等。
让幼儿释放自己的焦虑情绪
《情绪心理学》提到,“适宜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抑制力,不适当的限制和说教则会引起过多的抑制,压抑儿童情绪的健康发展”,“不适当的教育使儿童不能在感情上与教育者相通,从而使儿童在感情上受挫,进而有可能导致感情冷漠,性格孤僻”,而且压服还会让孩子产生焦虑。因此我们在教育中不能采取强行手段或吓唬孩子。
案例:偶尔的不予理睬,让孩子发泄一下不安的情绪
雯雯是班上最大的孩子,个子也很高,据她的妈妈说她的脾气有点急。来园的第二天,她情绪很激动,跑到教室门口边哭边拍门,我想把她抱回来,但是她很抵触,我根本抱不动。王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后,并没有立即走近雯雯,她和我说:“先让她发泄一下,孩子的情绪需要发泄出来。”大概5分钟之后,王老师走到雯雯身边,一边和孩子说话,一边把孩子领回座位,然后进行安慰:“妈妈会接你的,中午吃完饭就会过来接你。”她的情绪很快就没有那么激动了。有的时候,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教师不一定要采取措施,在一旁观察,让孩子发泄一会可能效果会更好。
在教育实践中,幼儿教师、家长应该重视幼儿心理健康,关注幼儿入园分离焦虑,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帮助幼儿缓解入园分离焦虑,让每个孩子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