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中"李太守"是谁,哪个时期哪国人?他主要功绩是?后人评价认为他的功劳胜过大禹,为什么?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2 06:13
- 提问者网友:戎马万世
- 2021-05-02 00:59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中"李太守"是谁,哪个时期哪国人?他主要功绩是?后人评价认为他的功劳胜过大禹,为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酒安江南
- 2021-05-02 02:10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出自岑参【石犀】
原文为“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石犀:石刻的犀牛。古代迷信,以为置于岸边可镇压水怪。
荡潏:水动荡涌出貌。
为鱼:《左传·昭公元年》:“微 禹 ,吾其鱼乎。”言若无 大禹 治水,人们将淹没为鱼。后因用“为鱼”喻遭受灾殃。
邑居:里邑住宅。亦谓聚邑而居。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田野不辟而饰亭落,邑居丘墟而高其郭。” 马非百 注:“邑居,城市住宅。”
伯禹:夏禹 。《书·舜典》:“ 伯禹 作司空。” 孔颖达 疏引 贾逵 曰:“伯,爵也。 禹 代 鯀 为 崇伯 ,入为天子司空,以其伯爵,故称 伯禹 。” 近年来的考古研究表明,禹的故乡为现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 由诗可以看出,本诗中的李太守是位在蜀中治水有功的李姓太守,并且在江边立有石犀。据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秦孝文王 以 李冰 为 蜀 守……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由此可见李太守是指李冰。
大禹生在李冰之前,他治水是与治国养民结合进行的。在治水害的同时,还指导人们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大兴水上运输,重建家园。每治理一个地方,都主动团结氏族部落酋长,完善政权建设,使百姓安居乐业。史书记载,洪水退去后,一块块平原露出水面,他带领人们在田间修起条条沟渠,引水灌溉,种植粟、黍、豆、麻等农作物,还让人们在地势低洼的地方种植水稻。不仅治理水患获得巨大的成功,而且农业生产也取得了进步。
李冰领导修筑的都江堰;治水方针是“分洪以减灾,引水以灌田”,完成了集防洪、灌溉,航运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当时叫“都安大堰”,后人称作都江堰,使川西平原“水旱从人”,变成千里沃野,。可见大禹是使人不在受灾,而李冰使川西平原赢得“天府”美称,所以后人认为李冰功过大禹,所以是大禹不如李冰的意思。
原文为“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石犀:石刻的犀牛。古代迷信,以为置于岸边可镇压水怪。
荡潏:水动荡涌出貌。
为鱼:《左传·昭公元年》:“微 禹 ,吾其鱼乎。”言若无 大禹 治水,人们将淹没为鱼。后因用“为鱼”喻遭受灾殃。
邑居:里邑住宅。亦谓聚邑而居。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田野不辟而饰亭落,邑居丘墟而高其郭。” 马非百 注:“邑居,城市住宅。”
伯禹:夏禹 。《书·舜典》:“ 伯禹 作司空。” 孔颖达 疏引 贾逵 曰:“伯,爵也。 禹 代 鯀 为 崇伯 ,入为天子司空,以其伯爵,故称 伯禹 。” 近年来的考古研究表明,禹的故乡为现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 由诗可以看出,本诗中的李太守是位在蜀中治水有功的李姓太守,并且在江边立有石犀。据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秦孝文王 以 李冰 为 蜀 守……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由此可见李太守是指李冰。
大禹生在李冰之前,他治水是与治国养民结合进行的。在治水害的同时,还指导人们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大兴水上运输,重建家园。每治理一个地方,都主动团结氏族部落酋长,完善政权建设,使百姓安居乐业。史书记载,洪水退去后,一块块平原露出水面,他带领人们在田间修起条条沟渠,引水灌溉,种植粟、黍、豆、麻等农作物,还让人们在地势低洼的地方种植水稻。不仅治理水患获得巨大的成功,而且农业生产也取得了进步。
李冰领导修筑的都江堰;治水方针是“分洪以减灾,引水以灌田”,完成了集防洪、灌溉,航运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当时叫“都安大堰”,后人称作都江堰,使川西平原“水旱从人”,变成千里沃野,。可见大禹是使人不在受灾,而李冰使川西平原赢得“天府”美称,所以后人认为李冰功过大禹,所以是大禹不如李冰的意思。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