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史大纲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2 12:52
- 提问者网友:练爱
- 2021-12-21 17:4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白居易的诗 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美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以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 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然是以《乐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抒发出来。白居易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之使言”。这是为他的“新乐府运动”提供理论论证,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矣。”唐诗也一样,李白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十首。李、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别的诗人了。 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但他要求每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选自《中国美学史大纲》,有删改)(1)从第一段看,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包括哪两方面?(2)第二段提到“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其中“核心”指的是:________(不超过8个字)(3)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美学思潮对白居易诗歌理论的影响表现在哪三个方面?(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A.白居易认为“诗言志”是诗歌的本质。B.白居易美学思想合理因素多,但也有偏激之处。C.李白、杜甫的诗与白居易的诗主旨完全不同。D.白居易认为没有政教美刺寄托的都不是现实主义的诗歌。E.白居易对魏晋南北朝以来特别是梁、陈的诗歌理论持否定态度。(5)下列文学作品的内容符合白居易美学观点的一项是[ ]A.《诗经·硕鼠》B.《蜀道难》(李白)C.《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D.《劝学》(荀子)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由着我着迷
- 2021-12-21 19:17
答案:4.CE;5.A;解析:(1) 参考答案:(1)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 (2)这种作用是诗歌的本质“诗言志”决定的。 解析:总结第一段的内容即可。(2) 参考答案:儒家传统美学思想。 解析:文章开头已经指出“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美学思想”。(3) 参考答案:(1)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点。 (2)统治者允许并鼓励老百姓抒发喜怒哀乐之情,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3)批评梁、陈以来诗歌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 解析:文章共两部分内容,前半部分阐述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思想,后半部分则强调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美学思潮对白居易诗歌理论的影响。(4)C项并非“完全不同”,否则李、杜诗将被砍得一首不剩;E项并非“否定态度”,只是指出“严厉的批评”。(5)只有《诗经·硕鼠》符合白居易“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美学观点,即《诗经·硕鼠》揭露和控诉奴隶社会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深街酒徒
- 2021-12-21 20:32
谢谢回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