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评《边城》的结尾
答案:4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3 08:04
- 提问者网友:半生酒醒
- 2021-11-12 13:25
请简评《边城》的结尾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刀戟声无边
- 2021-11-12 14:11
1、评析结尾:
结尾是无奈的,是沈从文为人性写的最后一首抒情诗,但就是最后一笔竟也不是坚定有力、充满希望的。人们也许不禁对于人类神性层面、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产生了疑惑。现实还是现实,我们是否终究要屈从于现实。
当初若翠翠选择了大老,或二老按照常人的说法,“渡船是活的,不如碾房固定”,而选择了碾房,就不会“节外生枝”(大老的死,二老的离去)了。
生命具神性,然而生活在人间是否顺应现实?现代人正是处于窘困的境地。沈从文是要写首抒情诗,却展示给了我们现代的困境。
这个人是否回来,将是人类神性一面与非神性一面(或现实)对峙的结果。而结果将怎样,留给读者。
这似乎“不完美”的结尾却也恰恰是小说的智慧之所在,它展示了一种“不确定的智慧”,“小说的精神是复杂的精神,每一部小说都对它的读者说:‘事情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简单。’这是小说的永恒真谛。”
(昆德拉《小说的艺术》)那种“非此即彼”的公式一也许在辩证法中散发着无穷魅力,然而在小说中却显得愚蠢。命运是无常的,生活是复杂的。
作家并未告诉我们选择渡船(渡船代表了浪漫却困窘的生活)是对的,从此将会有“王子和公主过着幸福的生活”这样童话般的结局。而选择碾房(碾房代表了富足却庸俗的生
活)就是不对的。生活在人间,由不得我们离天更近些,还是离地更近些这种有选择权,有时却会身不由己的无奈似乎才是生活中真正的酸苦。
那么,怎样才能轻轻落落地坚持住我们本性中的神性的一面呢?若首先考虑到“人类的感情是否与生俱来”这个问题,若人类的感情是与环境有关的,现实社会中,在被沈从文称之为“神性瓦解的时代”的社会中,人们更多的是冷酷、自私、贪婪等非神性的一面。而与“触目青山绿水”的茶桐人民的淳朴、善良两相比较,作家给我们的答案是贴近自然,人们多饱含人类纯粹的感情。既然现代人处于两难困境,那么返朴归真、回归自然是否是作家给我们的暗示呢?
2、内容简介:
小说主人公是摆渡船的老船夫及其孙女翠翠。故事围绕翠翠的爱情纠葛展开。茶峒掌水码头的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大老和滩送老二同时爱上翠翠,翠翠只钟情於老二,祖父只知大老曾来求亲,不知孙女心事。兄弟两相约以唱歌争得翠翠的心,哥哥自知非弟弟敌手而自动退出后淹水而死。顺顺和老二由此对翠翠祖父产生误会,顺顺要老二另结一门富家亲事,老二的心却仍在翠翠,遂赌气沿河下行,祖父已察觉此事,心中郁闷旋於某夜雷雨中去世了,而翠翠则一直等著老二。
3、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汉族(其父为汉族),但有部分苗族(沈从文祖母是苗族)和土家族(沈从文母亲是土家族)血统,现代著名作家(备注:虽然沈从文生活在当代,但是他的作品主要集中在1949年之前,所以只称之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5月因心脏病突发,在其北京寓所逝世。
结尾是无奈的,是沈从文为人性写的最后一首抒情诗,但就是最后一笔竟也不是坚定有力、充满希望的。人们也许不禁对于人类神性层面、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产生了疑惑。现实还是现实,我们是否终究要屈从于现实。
当初若翠翠选择了大老,或二老按照常人的说法,“渡船是活的,不如碾房固定”,而选择了碾房,就不会“节外生枝”(大老的死,二老的离去)了。
生命具神性,然而生活在人间是否顺应现实?现代人正是处于窘困的境地。沈从文是要写首抒情诗,却展示给了我们现代的困境。
这个人是否回来,将是人类神性一面与非神性一面(或现实)对峙的结果。而结果将怎样,留给读者。
这似乎“不完美”的结尾却也恰恰是小说的智慧之所在,它展示了一种“不确定的智慧”,“小说的精神是复杂的精神,每一部小说都对它的读者说:‘事情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简单。’这是小说的永恒真谛。”
(昆德拉《小说的艺术》)那种“非此即彼”的公式一也许在辩证法中散发着无穷魅力,然而在小说中却显得愚蠢。命运是无常的,生活是复杂的。
作家并未告诉我们选择渡船(渡船代表了浪漫却困窘的生活)是对的,从此将会有“王子和公主过着幸福的生活”这样童话般的结局。而选择碾房(碾房代表了富足却庸俗的生
活)就是不对的。生活在人间,由不得我们离天更近些,还是离地更近些这种有选择权,有时却会身不由己的无奈似乎才是生活中真正的酸苦。
那么,怎样才能轻轻落落地坚持住我们本性中的神性的一面呢?若首先考虑到“人类的感情是否与生俱来”这个问题,若人类的感情是与环境有关的,现实社会中,在被沈从文称之为“神性瓦解的时代”的社会中,人们更多的是冷酷、自私、贪婪等非神性的一面。而与“触目青山绿水”的茶桐人民的淳朴、善良两相比较,作家给我们的答案是贴近自然,人们多饱含人类纯粹的感情。既然现代人处于两难困境,那么返朴归真、回归自然是否是作家给我们的暗示呢?
2、内容简介:
小说主人公是摆渡船的老船夫及其孙女翠翠。故事围绕翠翠的爱情纠葛展开。茶峒掌水码头的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大老和滩送老二同时爱上翠翠,翠翠只钟情於老二,祖父只知大老曾来求亲,不知孙女心事。兄弟两相约以唱歌争得翠翠的心,哥哥自知非弟弟敌手而自动退出后淹水而死。顺顺和老二由此对翠翠祖父产生误会,顺顺要老二另结一门富家亲事,老二的心却仍在翠翠,遂赌气沿河下行,祖父已察觉此事,心中郁闷旋於某夜雷雨中去世了,而翠翠则一直等著老二。
3、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汉族(其父为汉族),但有部分苗族(沈从文祖母是苗族)和土家族(沈从文母亲是土家族)血统,现代著名作家(备注:虽然沈从文生活在当代,但是他的作品主要集中在1949年之前,所以只称之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5月因心脏病突发,在其北京寓所逝世。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青尢
- 2021-11-12 17:47
是一个悲剧结尾,但有一定的意义,对于作者而言有他的考虑。我们不好下断论。但是忠实于原著最好,作者有他的安排
- 2楼网友:梦中风几里
- 2021-11-12 17:07
结尾欲语还休,给了人一定的想象空间,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那到底回不回来呢,这就让读者自己想象了,故事的后续会是什么呢,傩送不回来,翠翠继续等,直到终老,或者翠翠等不到要等的人嫁人了,再者就是傩送回来了,那么又会不会和翠翠在一起呢?这里面就会包含读者对主人公命运的无限牵挂,这样的结局也灵活的多
- 3楼网友:酒者煙囻
- 2021-11-12 15:45
这就是先生带给我们的他的边城,一座沉默的城,从开始到结束似乎都在隐忍着什么.翠翠就是这座成的化身,从恋上那个可以让她连做梦都能被他的歌带的很远的人开始,她就选择了沉默,虽然内心起伏不定,表面却始终如一.祖父在雷雨夜里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翠翠依旧无法摆脱母亲的命运,惟有等待, “那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会回来.”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让先生将这么一个善良的童话描画的这么悲伤,先生出生在19世纪初, 在当时,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刚在西方列强虎视眈眈下结束了长达1000多年的封建奴役统治,又正处于军阀混战的最黑暗的时期,一方面受长达千年的封建思想影响,一方面是西方文化的大举入侵,让本来就饱经战火的中华民族雪上加霜.在那动乱的年代里,中华大地烽火连天,人民群众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在经历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后,先生毅然选择了湘西这片纯朴美丽的土地,这些温良率直的人们,用诗一般的语言一片一片的轻声述说着整个民族的悲哀,召唤我们炎黄子孙本性的良知,正是因为爱得深沉才孕育了这些带着哀思的文字.
我总在想,取名边城,在先生心里就这么“遥远”吗,还是在先生心灵深处正守护着什么?其实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不都有一座“边城”?也许先生那座悲天悯人的城以随历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而留给我们的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寻我的边城,寻心灵的那份宁静,我想我是会有一座边城的.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让先生将这么一个善良的童话描画的这么悲伤,先生出生在19世纪初, 在当时,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刚在西方列强虎视眈眈下结束了长达1000多年的封建奴役统治,又正处于军阀混战的最黑暗的时期,一方面受长达千年的封建思想影响,一方面是西方文化的大举入侵,让本来就饱经战火的中华民族雪上加霜.在那动乱的年代里,中华大地烽火连天,人民群众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在经历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后,先生毅然选择了湘西这片纯朴美丽的土地,这些温良率直的人们,用诗一般的语言一片一片的轻声述说着整个民族的悲哀,召唤我们炎黄子孙本性的良知,正是因为爱得深沉才孕育了这些带着哀思的文字.
我总在想,取名边城,在先生心里就这么“遥远”吗,还是在先生心灵深处正守护着什么?其实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不都有一座“边城”?也许先生那座悲天悯人的城以随历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而留给我们的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寻我的边城,寻心灵的那份宁静,我想我是会有一座边城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