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民国时期天津武清陈仙樵是教育家还是书法家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7 17:24
  • 提问者网友:蔚蓝的太阳
  • 2021-03-27 09:10
民国时期天津武清陈仙樵是教育家还是书法家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思契十里
  • 2021-03-27 09:36
是教育家
杨村小学校故校长陈仙樵,名咏升,字仙樵。生于1876年,(清光绪二年,岁次丙子),卒于1944年,终年六十八岁。

陈仙樵幼从名儒李绍功学业。李老胸罗子史,眼寓山川,道德文章,极具影响。李老满门桃李,常谓得意门徒有三人:陈光辅,杜鸿年,陈仙樵,共称“李门三才子”。

陈仙樵先生品端识博,一生耿介,素行淳朴,平易近人。虽自奉甚俭,但遇扶贫救困及兴办地方公益事业,却从不后人。

先生年甫弱冠,即进学入泮。迨至“庚子”变起,八国祸侵,目击时艰,预感亡国灭种之忧,乃放弃科举之道,考入保定优级师范学堂,为而后兴办杨村教育奠定基础。

民国初年陈仙樵曾随邑人杜公善甫出任北洋陆军驻北京第五混成旅旅部书记官,却依然淡泊自处,毫不沾染浊世恶习。时军阀连年混战,生民涂炭,困苦落后,陈先生满怀救国济民之志。认为国势阽危,列国敢于环伺,国内政纪废弛,群贼割据,主要祸根在于国民之贫、愚、弱、私,欲想振兴中华,强国富民,必须清除上述四害,则又非从启迪民智,改革教育入手不可。乃毅然辞去军旅返回故里,立志兴办杨村新的教育事业。

那时杨村仅有几家私塾,教授学生所读的仍是“四书五经”。陈仙樵先生深以为这些经书,几千年来钳制着学生们的思想,专学这些东西,不仅不能造就出有用的人才,相反会毁掉人才。他深明学以致用的重要作用,决心兴办一所以现代化文化知识为教学内容的学校,坚决取缔那些陈腐落后的旧教育。这不可避免地遭到当时部分守旧势力的反对,给他戴上了离经叛道的罪名。但这些都没有动摇先生的正确主张,他先后说服并取得了陈翼五、杜菊航、杜鸿典等比较进步人士的支持,并获得了财势兼具的士绅郝瑞符老先生的赞助,首先解决了校舍和资金的问题。经先生矢志不移、殚精竭虑地努力,一座比较革新的学堂终于在原郝氏家塾旧址成立了。他自兼教师,以英文、汉文、数学、修身等新文化知识为教材,每日不辞辛苦地为学生们详细讲解,严格督导学生们按时完成作业。采用以启发为主的教学模式,一改沿袭多年老式私塾那种咿咿呀呀、伏案死读的旧方式。由于先生教导有方,学生们读书明理,心情开放,思想、学问都有较大的提高,来校读书的学生日益增多。生动的事实不仅教育了守旧势力派,改变了他们的观点,并且使他们从原来的反对立场转化到支持的立场上来。

而后民国又颁布了废庙宇兴学校的条例,这有利的形势,愈发激起了先生的斗志,他以极大的魄力,苦心孤诣,惨淡经营,先后扩充了位于杨村河东水陆殿(菩萨庙)的第二初等小学,河西天齐庙的第三初等小学。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又吸收了《新天津报》馆赞助成立的清真回民学校为第四初等小学,接办了孟稚甫的私塾为第五初等小学。这时学校的建制已基本完善,教师人数多达数十位,远近就学的莘莘学子纷至沓来,总数近千人。在质量与数量上都有了一定的成就,成为全县规模大,成绩好的学校之一。1916年武清县曾在县城举办全县小学“观摩会”,杨村小学选出学习较好的学生邰光谟、陈同度、诸葛沁、陈凯、杜建时等十余人赴县应考。考试结果是所有参赛的学生均名列优等,总成绩最优。逾年,县里又举办“观摩会考”,杨村小学选派的参考学生李长哲,在这次会考中又独占鳌头,由此武清县明令杨村小学为“杨村模范两等小学校”。

1937年卢沟桥事变,华北相继沦陷,陈先生在美国读书的学生杜建时在这年的冬天,自美国作书向先生致意。信中除一般问候外,并谆嘱先生注意晚节,保持清白,表示对老师的很大关注。先生接信后,感慨万千。当时曾出示杜函与近亲至好,意在相互勖勉。学生对老师如此关怀,老师亦未负学生的期望。沦陷八年的漫长岁月,以先生人望之高,敌伪政权曾多次威逼利诱先生“出山”,但均遭拒绝。直到1944年故去,先生始终是洁身自好,保持了清白的晚节。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西岸风
  • 2021-03-27 11:03
清代的文人书法都很强,主要是教育家,也可以称书法家!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