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啥事可以提高臭氧层?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9 19:38
- 提问者网友:箛茗
- 2021-04-28 23:08
做啥事可以提高臭氧层?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青尢
- 2021-04-29 00:01
最佳答案
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旨在纪念1987年9月16日签署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所有缔约国根据“议定书”及其修正案的目标,采取具体行动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
确立“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的历史背景
臭氧层破坏是当前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自70年代以来就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自1976年起陆续召开了各种国际会议,通过了一系列保护臭氧层的决议。尤其在1985年发现了在南极周围臭氧层明显变薄,即所谓的“南极臭氧洞”问题之后,国际上保护臭氧层的呼声更加高涨。
1976年4月,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决定召开一次“评价整个臭氧层”国际会议之后,于1977年3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有32个国家参加的“专家会议”。会议通过了第一个“关于臭氧层行动的世界计划”。这个计划包括监测臭氧和太阳辐射、评价臭氧耗损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对生态系统和气候的影响,以及发展用于评价控制措施的费用及益处的方法等,并要求联合国环境署建立一个臭氧层问题协调委员会。这个计划提出了对受控物质生产和使用的控制。
1980年,协调委员会提出了臭氧耗损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这一评价结论。
1981年,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建立了一个工作小组,其任务是筹备保护臭氧层的全球性公约。
经过4年的艰苦工作,1985年3月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通过了有关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该公约从1988年9月起生效。这个公约只规定了交换有关臭氧层信息和数据的条款,但对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条款却没有约束力。《公约》的宗旨和原则是正确的,促进了各国就保护臭氧层这一问题的合作研究和情报交流。
在《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对氯氟烃类物质进行控制,在审查世界各国氯氟烃类物质生产、使用、贸易的统计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多次国际会议协商和讨论,于1987年9月16日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并于1989年1月1日起生效。
“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参与条约的每个成员组织(国家或国家集团)将冻结并依照缩减时间表来减少5种氟利昂的生产和消耗;冻结并减少3种溴代物的生产的消耗。
5组氟利昂的大部分消耗量,将从1989年7月1日起,冻结在1986年使用量的水平上;从1993年7月1日起,其消耗量不得超过1986年使用量的80%;从1998年7月1日起,减少到1986年使用量的50%。
“蒙特利尔议定书”实施后的调查表明,根据议定书规定的控制进程并不理想。
1989年3-5月,联合国环境署连续召开了保护臭氧层伦敦会议与“公约”和“议定书”缔约国第一次会议——赫尔辛基会议,进一步强调保护臭氧层的紧迫性,并于1989年5月2日通过了《保护臭氧层赫尔辛基宣言》,鼓励所有尚未参加《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及《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国家尽早参加;同意在适当考虑发展中国家特别情况下,尽可能地但不迟于2000年取消受控氯氟烃类物质的生产和使用;尽可能早地控制和削减其它消耗臭氧的物质;加速替代产品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促进发展中国家获得有关科学情报、研究成果和培训,并寻求发展适当资金机制促进以最低价格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和替换设备。
1990年6月20-29日,联合国环境规则署在伦敦召开了关于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第二次会议。57个缔约国中的53个国家的环境部长或高级官员及欧共体代表参加了会议。此外,还有40个非缔约国的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大会又通过了若干补充条款,修正和扩大了对有害臭氧层物质的控制范围,受控物质由原来的2类8种扩大到7类上百种。规定缔约国在2000年或更早的时间里淘汰氟利昂和哈龙。到1995年,四氯化碳将减少85%;到2000年将全部淘汰。到2000年,三氯乙烷将减少70%;2005年以前全部淘汰。
氮的氧化物同样也会破坏臭氧层例如NO2再大气中发生如下反应:
2NO2+O3=N2O5+O2 N2O5+H2O=2HNO3 4HNO3=4NO2+2H2O+O2
臭氧层与生命
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于对臭氧层的浓度平衡机制研究卓有成效的3位大气化学家,克鲁岑、罗兰和莫里那。从1840年Soh” nbein发现臭氧气体至今已157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随着科学及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臭氧层的认识日益深入,其中有著名的Chapman臭氧层光化学理论(1930年)及罗兰-莫里那理论(1974年)。1985年,法曼发现南极臭氧层有严重损失,1995年初,美国太空总署发布了卫星遥感测量结果,证实了罗兰-莫里那理论,使人们认识到臭氧层对于生命、全球气候以及人类的未来至关重要。
在地球的大气层中,臭氧(O3)的含量极少,仅占空气的几百万分之一,主要集中在离地面10~50km的平流层,臭氧和氧气是氧元素的同素异构体,呈淡蓝色,因有一种鱼腥臭味,故名臭氧。1930年(Chapman首次提出了高空臭氧形成和破坏的理论,认为,臭氧的形成及破坏均与太阳中紫外辐射有关。
氧及臭氧层的出现是生物进化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据考,约25亿年前,地球不存在气体氧或很少,因而太阳中的紫外辐射可直接到达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总能量中,紫外区段占到近1.5%。高能量的紫外辐射对化学进化乃至生命诞生的化学反应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240~290纳米的紫外区段对今天的生命本质物质——核酸和蛋白质有严重的破坏作用,假如没有臭氧层挡住紫外辐射,地球陆地上将荒芜一片,现在任何形式的生命在陆地上断难存在,这或许是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中的原因之一,有些科学家就曾提出,在原始海洋中的一定深度——足以过滤大多数紫外辐射,留下充分的紫外辐射来促成生命前驱的化学反应。
另外,有资料表明,生命在34亿年前就已发生,那时的生命只能存在于海洋中,以防止紫外辐射的灼伤致死。其次,其进化速度与后来的生物相比甚为缓慢,因为海洋环境较之陆地环境稳定而均一得多。然而,海洋中的有机物毕竟是有限的,栖息于海洋中的原始生物生息发展最终会因食物匮乏而面临灭顶这灾,在这严重的选择压力下,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的自养生物诞生了,它们固定太阳能,用CO2合成营养,同时放出O2。由于自养生物不断发展,地球大气中O2的浓度不断升高,当时地球上的原始生物,绝大多数是厌氧的,然而为了生存,有许多形式的生命被迫接受了O2。这样,O2的大量出现,改变了生物进化的过程,第一,接受了O2的生物由原来的无氧呼吸变成了有氧呼吸,呼吸效率因此而提高了大约19倍,得到迅速而蓬勃的发展;第二,大量氧气吸收紫外辐射在地球中层大气形成了臭氧层,为海栖生物登陆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安全”环境,确实,当初简单的动物正是有氧后出现并得到进化发展的。在这漫长的二十几亿年的发展中,生命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的兴衰。然而其间无论是旧种的灭绝,还是新种的诞生,除极少数生命早期遗留下来的厌氧种外,其余无一例外都是需氧的,尤其是产氧的绿色植物的繁荣发展,使臭氧层与生物相互依赖到了今天。然而,现在,臭氧层越来越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1985年,英国的约瑟夫·法曼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在南极做了近30年的臭氧观测结果,南极的臭氧浓度在几年间剧降了50%。高空臭氧本身存在自然的生成和破坏的动态平衡机制,然而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这种平衡正在被人类所打破,尤其是本世纪以来,人造的氯氟碳化物,如CFC-11及CFC-12(俗称氟城昂)等,被广泛用作气雾剂、烟雾剂的压缩气体、泡沫充填材料及冰箱等的制冷介质。这些氯氟碳化物会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或寿命结束后,被排放到大气中。由于此类物质性质极稳定,唯一的损失途径是紫外辐射照射下分解。当它们飘至臭氧层上空,高能的紫外辐射破坏其碳氯键,释放出氯原子。氯原子像催化剂一样,使臭氧破坏而消耗,即 Cl+O3→ClO+O2,ClO+O→Cl+O2。据计算,平均一个氟原子可以消耗10万个臭氧分子。对臭氧层有严重影响的还有氮氧化物,最明显的是NO。NO的来源主要是微生物的活动及飞机和汽车发动机产生的。此外,甲烷也被认为是对臭氧层破坏有重要影响的物质。据科学家估算,高空臭氧每减少1%,就会有额外2%的紫外辐射到达地球表面。这些紫外辐射会严重损伤动植物,并使人类皮肤癌的患病率大大提高。
臭氧层除了屏蔽大量太阳中的紫外辐射外,还参与了大气环流。臭氧的减少,不仅直接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惨重的损失,而且使地球大气低层变暖、高层变冷,加重温室效应,从而导致地球气候和大气形式的更大变化。
近年来,大气臭氧研究在国际组织的协调下显得十分活跃。相信在21世纪人类定会为保护臭氧层做出卓有成效的努力。
相当于催化臭氧分解成为氧气,又让人类提高了生活水平。
人类不断向地球排放二氧化碳等废气,把大气弄脏了,使地球像在大热天里穿了一件脏棉袄,体温不断地升高。过往我们在冬天穿大棉袄,戴棉手袜,现在只穿一件毛衣也不觉得冷,这就是臭氧层被破坏的表现。由于各种废气的排放,使臭氧层产生了“空洞。臭氧层的作用很大: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波长300 μm以 下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所以臭氧层犹如一件宇宙服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如何保护臭氧层:
爱护臭氧层的消费者购买带有"无氯氟化碳"标志的产品;
爱护臭氧层的一家之主合理处理废旧冰箱和电器,在废弃电器之前,除去其中的氟氯化碳和氟氯烃制冷剂;
爱护臭氧层的农民不用含甲基溴的杀虫剂,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选用适合的替代品,如果还没有使用甲基溴杀虫剂就不要开始使用它;
爱护臭氧层的制冷维修师确保维护期间从空调、冰箱或冷柜中回收的冷却剂不会释放到大气中,做好常规检查和修理泄漏;
爱护臭氧层的办公室员工鉴定公司现有设备如空调、清洗剂、灭火剂、涂改液、海绵垫中那些使用了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并制定适当的计划,淘汰它们,用替换物品换掉它们;
爱护臭氧层的公司替换在办公室和生产过程中所用的消耗臭氧层物质,如果生产的产品含有消耗臭氧层物质,那么应该用替代物来改变产品的成分;
爱护臭氧层的教师,告诉你的学生,告诉你的家人、朋友、同事、邻居、保护环境、保护臭氧层的重要性,让大家了解哪些是消耗臭氧层物质。
有了科学的方法,再加上我们的实际行动,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拥有一片美丽而完整的蓝天。
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旨在纪念1987年9月16日签署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所有缔约国根据“议定书”及其修正案的目标,采取具体行动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
确立“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的历史背景
臭氧层破坏是当前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自70年代以来就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自1976年起陆续召开了各种国际会议,通过了一系列保护臭氧层的决议。尤其在1985年发现了在南极周围臭氧层明显变薄,即所谓的“南极臭氧洞”问题之后,国际上保护臭氧层的呼声更加高涨。
1976年4月,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决定召开一次“评价整个臭氧层”国际会议之后,于1977年3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有32个国家参加的“专家会议”。会议通过了第一个“关于臭氧层行动的世界计划”。这个计划包括监测臭氧和太阳辐射、评价臭氧耗损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对生态系统和气候的影响,以及发展用于评价控制措施的费用及益处的方法等,并要求联合国环境署建立一个臭氧层问题协调委员会。这个计划提出了对受控物质生产和使用的控制。
1980年,协调委员会提出了臭氧耗损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这一评价结论。
1981年,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建立了一个工作小组,其任务是筹备保护臭氧层的全球性公约。
经过4年的艰苦工作,1985年3月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通过了有关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该公约从1988年9月起生效。这个公约只规定了交换有关臭氧层信息和数据的条款,但对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条款却没有约束力。《公约》的宗旨和原则是正确的,促进了各国就保护臭氧层这一问题的合作研究和情报交流。
在《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对氯氟烃类物质进行控制,在审查世界各国氯氟烃类物质生产、使用、贸易的统计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多次国际会议协商和讨论,于1987年9月16日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并于1989年1月1日起生效。
“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参与条约的每个成员组织(国家或国家集团)将冻结并依照缩减时间表来减少5种氟利昂的生产和消耗;冻结并减少3种溴代物的生产的消耗。
5组氟利昂的大部分消耗量,将从1989年7月1日起,冻结在1986年使用量的水平上;从1993年7月1日起,其消耗量不得超过1986年使用量的80%;从1998年7月1日起,减少到1986年使用量的50%。
“蒙特利尔议定书”实施后的调查表明,根据议定书规定的控制进程并不理想。
1989年3-5月,联合国环境署连续召开了保护臭氧层伦敦会议与“公约”和“议定书”缔约国第一次会议——赫尔辛基会议,进一步强调保护臭氧层的紧迫性,并于1989年5月2日通过了《保护臭氧层赫尔辛基宣言》,鼓励所有尚未参加《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及《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国家尽早参加;同意在适当考虑发展中国家特别情况下,尽可能地但不迟于2000年取消受控氯氟烃类物质的生产和使用;尽可能早地控制和削减其它消耗臭氧的物质;加速替代产品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促进发展中国家获得有关科学情报、研究成果和培训,并寻求发展适当资金机制促进以最低价格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和替换设备。
1990年6月20-29日,联合国环境规则署在伦敦召开了关于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第二次会议。57个缔约国中的53个国家的环境部长或高级官员及欧共体代表参加了会议。此外,还有40个非缔约国的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大会又通过了若干补充条款,修正和扩大了对有害臭氧层物质的控制范围,受控物质由原来的2类8种扩大到7类上百种。规定缔约国在2000年或更早的时间里淘汰氟利昂和哈龙。到1995年,四氯化碳将减少85%;到2000年将全部淘汰。到2000年,三氯乙烷将减少70%;2005年以前全部淘汰。
氮的氧化物同样也会破坏臭氧层例如NO2再大气中发生如下反应:
2NO2+O3=N2O5+O2 N2O5+H2O=2HNO3 4HNO3=4NO2+2H2O+O2
臭氧层与生命
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于对臭氧层的浓度平衡机制研究卓有成效的3位大气化学家,克鲁岑、罗兰和莫里那。从1840年Soh” nbein发现臭氧气体至今已157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随着科学及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臭氧层的认识日益深入,其中有著名的Chapman臭氧层光化学理论(1930年)及罗兰-莫里那理论(1974年)。1985年,法曼发现南极臭氧层有严重损失,1995年初,美国太空总署发布了卫星遥感测量结果,证实了罗兰-莫里那理论,使人们认识到臭氧层对于生命、全球气候以及人类的未来至关重要。
在地球的大气层中,臭氧(O3)的含量极少,仅占空气的几百万分之一,主要集中在离地面10~50km的平流层,臭氧和氧气是氧元素的同素异构体,呈淡蓝色,因有一种鱼腥臭味,故名臭氧。1930年(Chapman首次提出了高空臭氧形成和破坏的理论,认为,臭氧的形成及破坏均与太阳中紫外辐射有关。
氧及臭氧层的出现是生物进化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据考,约25亿年前,地球不存在气体氧或很少,因而太阳中的紫外辐射可直接到达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总能量中,紫外区段占到近1.5%。高能量的紫外辐射对化学进化乃至生命诞生的化学反应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240~290纳米的紫外区段对今天的生命本质物质——核酸和蛋白质有严重的破坏作用,假如没有臭氧层挡住紫外辐射,地球陆地上将荒芜一片,现在任何形式的生命在陆地上断难存在,这或许是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中的原因之一,有些科学家就曾提出,在原始海洋中的一定深度——足以过滤大多数紫外辐射,留下充分的紫外辐射来促成生命前驱的化学反应。
另外,有资料表明,生命在34亿年前就已发生,那时的生命只能存在于海洋中,以防止紫外辐射的灼伤致死。其次,其进化速度与后来的生物相比甚为缓慢,因为海洋环境较之陆地环境稳定而均一得多。然而,海洋中的有机物毕竟是有限的,栖息于海洋中的原始生物生息发展最终会因食物匮乏而面临灭顶这灾,在这严重的选择压力下,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的自养生物诞生了,它们固定太阳能,用CO2合成营养,同时放出O2。由于自养生物不断发展,地球大气中O2的浓度不断升高,当时地球上的原始生物,绝大多数是厌氧的,然而为了生存,有许多形式的生命被迫接受了O2。这样,O2的大量出现,改变了生物进化的过程,第一,接受了O2的生物由原来的无氧呼吸变成了有氧呼吸,呼吸效率因此而提高了大约19倍,得到迅速而蓬勃的发展;第二,大量氧气吸收紫外辐射在地球中层大气形成了臭氧层,为海栖生物登陆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安全”环境,确实,当初简单的动物正是有氧后出现并得到进化发展的。在这漫长的二十几亿年的发展中,生命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的兴衰。然而其间无论是旧种的灭绝,还是新种的诞生,除极少数生命早期遗留下来的厌氧种外,其余无一例外都是需氧的,尤其是产氧的绿色植物的繁荣发展,使臭氧层与生物相互依赖到了今天。然而,现在,臭氧层越来越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1985年,英国的约瑟夫·法曼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在南极做了近30年的臭氧观测结果,南极的臭氧浓度在几年间剧降了50%。高空臭氧本身存在自然的生成和破坏的动态平衡机制,然而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这种平衡正在被人类所打破,尤其是本世纪以来,人造的氯氟碳化物,如CFC-11及CFC-12(俗称氟城昂)等,被广泛用作气雾剂、烟雾剂的压缩气体、泡沫充填材料及冰箱等的制冷介质。这些氯氟碳化物会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或寿命结束后,被排放到大气中。由于此类物质性质极稳定,唯一的损失途径是紫外辐射照射下分解。当它们飘至臭氧层上空,高能的紫外辐射破坏其碳氯键,释放出氯原子。氯原子像催化剂一样,使臭氧破坏而消耗,即 Cl+O3→ClO+O2,ClO+O→Cl+O2。据计算,平均一个氟原子可以消耗10万个臭氧分子。对臭氧层有严重影响的还有氮氧化物,最明显的是NO。NO的来源主要是微生物的活动及飞机和汽车发动机产生的。此外,甲烷也被认为是对臭氧层破坏有重要影响的物质。据科学家估算,高空臭氧每减少1%,就会有额外2%的紫外辐射到达地球表面。这些紫外辐射会严重损伤动植物,并使人类皮肤癌的患病率大大提高。
臭氧层除了屏蔽大量太阳中的紫外辐射外,还参与了大气环流。臭氧的减少,不仅直接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惨重的损失,而且使地球大气低层变暖、高层变冷,加重温室效应,从而导致地球气候和大气形式的更大变化。
近年来,大气臭氧研究在国际组织的协调下显得十分活跃。相信在21世纪人类定会为保护臭氧层做出卓有成效的努力。
相当于催化臭氧分解成为氧气,又让人类提高了生活水平。
人类不断向地球排放二氧化碳等废气,把大气弄脏了,使地球像在大热天里穿了一件脏棉袄,体温不断地升高。过往我们在冬天穿大棉袄,戴棉手袜,现在只穿一件毛衣也不觉得冷,这就是臭氧层被破坏的表现。由于各种废气的排放,使臭氧层产生了“空洞。臭氧层的作用很大: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波长300 μm以 下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所以臭氧层犹如一件宇宙服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如何保护臭氧层:
爱护臭氧层的消费者购买带有"无氯氟化碳"标志的产品;
爱护臭氧层的一家之主合理处理废旧冰箱和电器,在废弃电器之前,除去其中的氟氯化碳和氟氯烃制冷剂;
爱护臭氧层的农民不用含甲基溴的杀虫剂,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选用适合的替代品,如果还没有使用甲基溴杀虫剂就不要开始使用它;
爱护臭氧层的制冷维修师确保维护期间从空调、冰箱或冷柜中回收的冷却剂不会释放到大气中,做好常规检查和修理泄漏;
爱护臭氧层的办公室员工鉴定公司现有设备如空调、清洗剂、灭火剂、涂改液、海绵垫中那些使用了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并制定适当的计划,淘汰它们,用替换物品换掉它们;
爱护臭氧层的公司替换在办公室和生产过程中所用的消耗臭氧层物质,如果生产的产品含有消耗臭氧层物质,那么应该用替代物来改变产品的成分;
爱护臭氧层的教师,告诉你的学生,告诉你的家人、朋友、同事、邻居、保护环境、保护臭氧层的重要性,让大家了解哪些是消耗臭氧层物质。
有了科学的方法,再加上我们的实际行动,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拥有一片美丽而完整的蓝天。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