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何提高审计报告质量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1 04:28
  • 提问者网友:我是我
  • 2021-02-20 14:45
如何提高审计报告质量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轻熟杀无赦
  • 2021-02-20 16:17
现场审计结束之后,审计报告质量就成为审计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审计人员必须重视审计报告的撰写质量,提高审计报告的利用价值。
一是审计质量意识须先行。
每个项目审计组作为审计项目的直接实施者,提高审计质量意识十分重要。无论是规避风险,还是评选优秀审计项目,都需要努力提高审计质量,在各个环节都应当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实施。
二是审计审理严把关。
审计审理作为审计机关实行审计质量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机制,是审计报告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加强审计审理工作,提高每一位审计人员对审计审理工作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审计审理工作是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需要,是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的需要,更是提高审计监督能力的需要。严格执行审理制度,这是加强审计报告质量控制的基础,对每个审计项目实行三级复核,级级严格把关,不放过任何疑点和难点,使审计审理工作和程序达到制度化、规范化。
三是建立审计质量责任制度。
加强审计报告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建立审计质量责任制度。对审计报告的各个质量控制环节都要有监督,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合理分工,强化过程控制,把事后责任评估的工作前移,加强内部质量控制机制,定期开展事后审计报告质量的检查工作,也可把质量检查的结果,纳入科室年度目标考核中。
四是后续整改很关键。
审计报告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查出问题的多少,还要注重落实整改的程度,落实整改率高,这样才能给这份审计报告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政府投资审计中的跟踪审计,更是要采取“边审计,边整改”的措施,在审计过程中重点关注建设程序、质量控制、材料采购、设计变更、工程签证等环节,及时指出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报告审计动态,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在跟踪审计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监督职能,最终的审计结果中力求将问题控制到最少。
五是综合素质要提高。
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对控制审计报告风险、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有着根本性的作用。应成为各级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
一是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审计的职业特性要求审计人员运用一定的职业判断,再完善的控制措施也不能防止审计人员的有意舞弊。审计人员仅仅具备专业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相应的职业道德水平。
二是强化审计资源配置使用。合理安排年度审计任务,上级部门及政府安排的年度审计任务逐年上升,我们应深入贯彻“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审计工作方针,既保证审计质量,又使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学习,以提高审计业务水平。
要经常组织学习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熟悉和把握财政经济工作的全面情况,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冲破就事论事的狭隘眼光的局限,自觉联系政治经济大局来开展工作、分析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培养和提高审计人员政策水平和宏观思维、辩证思维能力;要加强岗位继续教育培训,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新技术、更新新知识,不仅要熟悉审计业务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文字水平和词章修养。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洎扰庸人
  • 2021-02-20 16:41
现场审计结束之后,审计报告质量就成为审计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审计人员必须重视审计报告的撰写质量,提高审计报告的利用价值。关键词:一、审计报告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的《国家审计准则》对审计报告的形式、内容和编审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当前审计报告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存在的问题因各地审计机关的具体情况而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情况介绍“详略不当”。在描述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时过于细致,管理体制详细到所属单位名称一一罗列、收支情况详细到二三级科目,资产情况详细到低值易耗品等等。 二是问题表述“记流水账”。有些审计报告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没有进行梳理归类或没有进行科学的梳理归类,只是对问题进行“流水账”式的罗列,一份报告能列出几十个问题,内容庞杂、条理不清,轻重点分不分,让人难以看出头绪。 三是审计建议“千篇一律”。提出的审计建议缺乏针对性、操作性,经常出现诸如“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空话,缺乏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四是报告整体“长篇大论”。有的报告语言不简洁、拖泥带水、前后重复。有的报告各部分详略不得当,平分秋色,甚至喧宾夺主,造成报告冗长,动辙十几页甚至几十页。 二、审计报告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和对策 (一)对查出的问题总结归纳和分析提炼、加工的高度不够,审计报告杂乱无章、层次不清。 主要是审计组长对各审计人员提交的工作底稿,没有很好地总结归纳和分析提炼,只是简单地将所有问题罗列在一起,审计报告看上去查出的问题很多,实际上杂乱无章,让人看起来吃力、费解。这是审计报告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求我们的审计组长一定要对所有查出问题进行很好地总结归纳和分析提炼,对每一份工作底稿认真审核,对每一个问题都要搞清楚,千万不能简单地将底稿粘贴、问题罗列。 针对上述问题,一是要对每一个问题、每一个审计数据、引用的每一条法律法规进行认真审核,确保准确无误。二是上级审计机关应探索制作审计报告模板或编写审计报告范例,为下级审计机关提供参考,便于审计报告的统一和规范。三是严格审计质量责任。完善审计报告质量控制标准,明确主审、审计组长、审理机构、业务分管领导、审计机关负责人对审计报告的责任界限,实行质量责任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开展优秀审计报告评选。 (二)对查出的问题把握不准、分析不够,淡化了问题的本质,同样也降低了报告的“层次”。 我们有些审计项目审得很不错,查出了不少问题,有些问题还是有一定“深度”的。但是由于我们审计人员自己对问题的实质把握不准、认识不到,把查出的较严重问题作为一般性的账务差错来处理。问题“淡化”了,审计报告“分量”肯定就轻了。如:团场审计,查出很多团场将应由企业承担的暖气费、水费、维修费等费用转入学校事业支出。对这个问题,有的审计报告作为“少计当期成本、费用,虚增当期利润”来反映。其实,问题的实质是“将财政拨入的事业费改变用途,用于补充行政经费、支付基建工程款或其他活动”,应定性为“虚列事业支出、挤占财政专项资金”,如果只简单的界定为“影响企业损益”问题,这就把“违反财政法规的行为”淡化为“一般性的财务差错”了。类似情况还有不少。 (三)对查出的问题事实表述不清,内行人看不明白、外行人看不懂。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问题没有查证清楚。只看到账面上的表面现象,没有查清事情的本来面目对查出的问题摸清形成的主客观原因。看上去有问题、是问题,可是又说不清是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定性,只能凭借个人推断或个人意见来上报告。第二个原因是审计人员文字表达能力问题。有些问题查清了,口头上可以说清楚,但一上报告就写不明白,让人看不懂、产生疑问。 当前,要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系统思维能力,引导审计人员从整体上把握审计情况,把握审计报告的内容和重点,系统地梳理、归纳和反映审计情况,增强审计报告的条理性;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引导审计人员从改革发展的高度、宏观管理的层面,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研究,结合法律法规和地方实际提出对策,增强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四)审计建议针对性不强,泛泛而论。 如我们经常见到的“建议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提高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意识”、“建议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等等,都属此类。这样的建议既没有特定的对象,也没有明确的做法,一般不会产生任何效果。 要使建议落到实处,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就要有明显的针对性。一是针对具体单位,即向相关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