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很优美的写景的古诗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30 22:45
  • 提问者网友:温柔港
  • 2021-04-30 01:48
要题目+作者+朝代。 谢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第幾種人
  • 2021-04-30 02:12
写景诗:
《终南望余雪》
祖咏——唐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春晓》
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枫桥夜泊》
张继——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绝句 杜甫 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唐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送别诗:
送友人-李白 唐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山中送别-王维 唐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 王孙归不归?

 
送别-王维 唐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渭城曲-王维 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思乡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静夜思
李 白 唐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月夜忆舍弟 杜甫 唐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十五夜望月
王建 唐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思
张 籍 唐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答案补充
咏物诗:
《咏蝉》【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呤。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王安石《梅花》 北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郑燮《竹石》 清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李贺《马诗》 唐代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未来江山和你
  • 2021-04-30 02:20

张晓风<行道树>,宗璞<紫藤罗瀑布>. 古诗: 杜甫的<望岳>,<春望><江南逢李龟年><登楼><羌村三首>(其三)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谣有此记><春夜洛城闻笛><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送友人><行路难>(其一)<月下独酌> 夏完淳<别云间> 扬炯<从军行> 曹操<龟虽寿> 王绩<野望> 吴均<山中杂诗> 岑参<风入京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韦应物<滁州西涧> 晏殊<浣溪沙>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望月有感><观刈麦> 孟浩然<过故人庄><早寒江上有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李贺<雁门太首行>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李商隐<夜雨寄北><无题> 杜牧<泊秦淮> 赵翼<论诗>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陶渊明<归园田居><饮酒>(其五) 刘禹锡<秋词> 梅尧臣<鲁山山行> 崔颢<黄鹤楼> 龚自珍<己亥杂诗> 李煜<相间欢> 温庭筠<商山早行> 刘方平<月夜> 】

雨霖铃》① 宋 柳永 【原文】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② 都门帐饮无绪,③ 留恋处,④ 兰舟催发。⑤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⑥ 念去去千里烟波,⑦ 暮霭沉沉楚天阔。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⑨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⑩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即是“凝咽”。 ⑦去去:分手后越来越远。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沉沉: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⑨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 ⑩风情:男女恋情。 【译文】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篷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鉴赏】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宋人论词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词一向被判为“俗曲”。此词上片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等语,确实浅近俚俗,近于秦楼楚馆之曲。但下片虚实相间,情景相生,足以与其他著名的“雅词”相比,因此堪称俗不伤雅,雅不避俗。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