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城南归事中的我们看海去读后感100字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3 14:14
  • 提问者网友:难遇难求
  • 2021-02-03 11:23
城南归事中的我们看海去读后感100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冷風如刀
  • 2021-02-03 12:05
以下是读后感写作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读后感的写法
  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在上一讲里说过了,这里就不多讲了。其次,写读后感,有它一定的规矩,有的书上把它归纳为“引、议、联、结”,四个字,想公式一样。对于这些规矩我们不可以不学,考试时只要内容有创意,套用这种公式未尝不可;但我们也不要受其所限,写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尝试在结构上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个性。但不管怎样,读后感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
  三、写读后感的基本技巧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四、写读后感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以下是读后感写作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当人们读到一则材料,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由此及彼地联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而产生一些感触、联想和体会,把这些感受行之于文,便是读后感.读后感写作训练是把范文讲读和写作训练两个环节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综合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
  下面就从读后感的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读是基础.读后感包括“读和感”两个部分.“读”是“感”的基础,“感”因“读”而触发,没有“读”也就无所谓“感”,所以读和感要求首先要精读原作,准确全面地把握原作写作意图和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原作恰当的引述.为下面的“感”酝酿情感,使“感”有坚定的基础,这样不但有助于立论的确立,而且本身就是为立论服务的一个有力的论据.离开了对原文思想核心的理解和掌握,读后感就成了空中楼阁,而缺乏高度的语言组织和概括能力,写作时往往陷入对原文冗长的复述而喧宾夺主,对原文照抄照搬,面面俱到,则是学生写读后感的通病
  其次,感是核心.这里的感,既不是离开原文的空发议论,也不是对原作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作者在原作思想观念的启迪下产生的新的观念,是心灵的闪光,是认识的飞跃.一般地说,读后感的“感”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通过对原文思想的进一步阐发,来表现作者认识的深化.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旧脸谱
  • 2021-02-03 13:05
我们看海去》是在《城南旧事》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一篇文章,内容是英子在第一次搬家后发生的故事。 《我们看海去》是英子非常喜欢的一首诗。搬家后的英子认识了一位朋友,但这位朋友英子却发现他是一个“小偷”,这本来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秘密,但因为英子不小心将朋友送给它的礼物暴露出来,结果,那个朋友被警察抓走了。 我喜欢的人就是那个收破烂的“小偷”。他为人老实和善,却为生活不得不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与另一个人一起偷东西。虽然在和英子交谈时,他也有悔过之心。但是最后事情发展让他已经回不了头,他毅然决然地踏上这条错误的道路。 在他被抓时,英子十分伤心,年幼固执的她怎么都不相信一个“老好人”竟然是名小偷。当看到他被抓住示众时,英子黯然神伤,她知道,他们 “一起去看海”的约定,永远也实现不了了。她也难以分清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就像我们分不清模糊的海天边际一样。因为对于英子来说,他就是一位“大哥哥”,但又被警察抓走,究竟他是好人还是坏人,还是两才兼有,这是英子小时候的未解之谜。 我感觉,那位“小偷”其实不应算作坏人,因为他要供弟弟上学,伺候双目失明的母亲,是为生活所迫。从中,我也深深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富人一生都享有荣华宝贵,而穷人却永远只能是穷人。现在的生活比英子英子生活的时代好了许多,但有些年青人甚至是大学生还游手好闲,成为“啃老”一族,整天无所事事,这不是辜负父母从小对我们的种种付出吗? 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