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清平乐.村居>>的诗意是什么

答案:5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2 22:41
  • 提问者网友:黑米和小志
  • 2021-02-22 09:45
<<清平乐.村居>>的诗意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山河有幸埋战骨
  • 2021-02-22 09:53
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白话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全词以白描手法,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猎心人
  • 2021-02-22 12:47
村居⑴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⑵醉⑶春烟。 儿童散学⑷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⑸。 【注释】 ⑴ 村居:住在农村。 ⑵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 醉:迷醉,陶醉。 ⑷ 散学:放学。 ⑸ 纸鸢: 鸢:老鹰。纸鸢:风筝。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 2楼网友:英雄的欲望
  • 2021-02-22 11:42
清平乐·村居① 辛弃疾 茅檐②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③相媚好④,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⑤溪东,中儿正织⑥鸡笼。最喜小儿无赖⑦,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①村居:选自《稼轩长短句》。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这首词的题目。 ②茅檐:指茅屋。 ③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④相媚好:互相说喜爱要好的话。 ⑤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⑥织:编织。 ⑦无赖:这里是顽皮的意思。 古词大意 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 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只有我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爬着卧着剥莲蓬玩。
  • 3楼网友:西风乍起
  • 2021-02-22 10:47
清平乐·村居① 辛弃疾 茅檐②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③相媚好④,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⑤溪东,中儿正织⑥鸡笼。最喜小儿无赖⑦,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①村居:选自《稼轩长短句》。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这首词的题目。 ②茅檐:指茅屋。 ③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④相媚好:互相说喜爱要好的话。 ⑤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⑥织:编织。 ⑦无赖:这里是顽皮的意思。 古词大意 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 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只有我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爬着卧着剥莲蓬玩。 【译词】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 溪边长满绿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 听起来温柔面又美好-- 那满头白发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大儿,豆地锄草身在河东, 二儿,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欢喜是小儿的调皮神态, 横卧在溪头草丛-- 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说明】 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所以在《稼轩词》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农村生活的。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三、四句写词中出现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们面前时,才发现说话的已不是什么年轻人,而是白发皤皤的老年人了。从"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写这一农户的三个儿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对此,词人感到由衷的欢喜。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 4楼网友:过活
  • 2021-02-22 10:21
豆地锄草身在河东,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欢喜是小儿的调皮神态,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 听起来温柔面又美好-- 那满头白发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大儿, 二儿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 溪边长满绿绿的小草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