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何做好车间一线生产的管理

答案:3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3 21:14
  • 提问者网友:雾里闻花香
  • 2021-03-02 23:54
如何做好车间一线生产的管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舍身薄凉客
  • 2021-03-03 01:33
一下仅为个人观点,供您参考。希望能帮到您。
1、一线即是最普通的职工,首先把自己真正的作为一名职工看待,能够融入到职工中,应该是同吃、同住、同劳动,没有一点区别。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能力,需要学习的必须称老师虚心学习,还要比别人多付出,比如额外的打扫卫生、清拣废料、擦机器、温开水等。让你所在的班组或车间的人把你能按一个普通的职工对待。
2、掌握和了解、熟悉产品的生产过程,生产过程中所需机器设备、工装设备、工具的性能情况。
3、了解上层领导对生产的安排过程及程序,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
4、了解每个职工的技术水平、层次和工作态度,对领导安排生产任务的接受程度和抵住情绪程度及原因。
5、了解职工对待遇的议论和情绪。对企业管理的意见和闲话。
6、装着没能力多问、少说、按他们原来的做法去做(特殊情况除外)。
以上做到了,以后进入管理你自己就清楚了。骄傲的管理注定会失败的。
补充:
想要管好一个车间,首先要对车间生产流程、产品、人员等有相当深刻的了解。
生产管理有五个要素,分别是:“人”,“机”,“料”,“法”,“环”,要管好车间,就需要对这五大要素有深刻的了解。

所谓“人”,是指人员管理,五个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要素,因为唯有人有主观能动性。对人的管理要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注重发挥团队的力量,可以搞人员的优化组合,注意保持团队的团结和活力。“敢要求,会教导”,敢要求,是说你要敢于向你的下属提出要求,会教导,是说你要善于教导你的下属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首先必须了解并制定车间人员的工作职责与工作目标,分解下属的工作目标与工作职责;培训指导属下人员的工作方法与工作要求,根据各自的工作目标要求下属人员编制工作计划,并按工作计划实施,以实现工作目标的完成;激励下属人员的工作任务完成,工作态度,表扬要当众,批评要单个,给员工留面子;定时开例会,进行下阶段工作计划布置、上阶段工作总结,提出重点工作要求;对属下人员多沟通,了解困难,帮助解决困难。

所谓“机”,是指生产设备的管理,对生产设备的管理,要注重保持设备的完好率和可开动率,保持设备处于完好可随时开动的状态,注意日常点检与专业维修,让员工养成爱护设备,按规定保养好设备的好习惯。

所谓“料”,是指生产所需要的原物料,对生产原料的管理,不仅涉及到生产成本的控制,对生产效率与有很大的影响,要注意原物料供应的及时性,并注意现场排放,按照“目视化管理”的要求,使车间内的原物料排放有序,更好的满足生产需要,要注重原物料的质量控制,保证生产所用的原物料符合生产要求。

所谓“法”,是指加工工艺,或者叫加工方法,要教育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应用正确的方法,并和有关部门、人员一起探讨,优化加工工艺,缩短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所谓“环”,是指生产现场的环境管理,要借助“五S”管理的方法,搞好生产现场管理,“五S”管理,不仅能够改善现场生产环境,并且对生产效率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增加效率,还可以召集生产技术人员、车间一线员工,共同探讨研究是否有更好的生产流程,生产工艺,在优化人员配置的基础上,优化生产流程、工艺是提高生产效率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另外,对生产员工的培训,使其更好的胜任工作需要,也很重要,在工资分配上,必须强调多劳多得,使生产效率高的员工真正得到实惠,还可以通过组织生产竞赛、技术比武等方式,激发员工积极性。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迟山
  • 2021-03-03 02:49
在生产车间或者生产线直接制造、加工产品的人员,不包括生产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如果检验、检测工作属于生产流程的中的一个工作点(全检全测每一个产品),那么该岗位的检验、检测人员也属于一线生产员工,但是在生产线上进行巡检、抽检的检验人员不属于一线员工。
  • 2楼网友:笑迎怀羞
  • 2021-03-03 02:43
一下仅为个人观点,供您参考。。 1、一线即是最普通的职工,首先把自己真正的作为一名职工看待,能够融入到职工中,应该是同吃、同住、同劳动,没有一点区别。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能力,需要学习的必须称老师虚心学习,还要比别人多付出,比如额外的打扫卫生、清拣废料、擦机器、温开水等。让你所在的班组或车间的人把你能按一个普通的职工对待。 2、掌握和了解、熟悉产品的生产过程,生产过程中所需机器设备、工装设备、工具的性能情况。 3、了解上层领导对生产的安排过程及程序,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 4、了解每个职工的技术水平、层次和工作态度,对领导安排生产任务的接受程度和抵住情绪程度及原因。 5、了解职工对待遇的议论和情绪。对企业管理的意见和闲话。 6、装着没能力多问、少说、按他们原来的做法去做(特殊情况除外)。 以上做到了,以后进入管理你自己就清楚了。骄傲的管理注定会失败的。 补充: 想要管好一个车间,首先要对车间生产流程、产品、人员等有相当深刻的了解。 生产管理有五个要素,分别是:“人”,“机”,“料”,“法”,“环”,要管好车间,就需要对这五大要素有深刻的了解。 所谓“人”,是指人员管理,五个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要素,因为唯有人有主观能动性。对人的管理要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注重发挥团队的力量,可以搞人员的优化组合,注意保持团队的团结和活力。“敢要求,会教导”,敢要求,是说你要敢于向你的下属提出要求,会教导,是说你要善于教导你的下属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首先必须了解并制定车间人员的工作职责与工作目标,分解下属的工作目标与工作职责;培训指导属下人员的工作方法与工作要求,根据各自的工作目标要求下属人员编制工作计划,并按工作计划实施,以实现工作目标的完成;激励下属人员的工作任务完成,工作态度,表扬要当众,批评要单个,给员工留面子;定时开例会,进行下阶段工作计划布置、上阶段工作总结,提出重点工作要求;对属下人员多沟通,了解困难,帮助解决困难。 所谓“机”,是指生产设备的管理,对生产设备的管理,要注重保持设备的完好率和可开动率,保持设备处于完好可随时开动的状态,注意日常点检与专业维修,让员工养成爱护设备,按规定保养好设备的好习惯。 所谓“料”,是指生产所需要的原物料,对生产原料的管理,不仅涉及到生产成本的控制,对生产效率与有很大的影响,要注意原物料供应的及时性,并注意现场排放,按照“目视化管理”的要求,使车间内的原物料排放有序,更好的满足生产需要,要注重原物料的质量控制,保证生产所用的原物料符合生产要求。 所谓“法”,是指加工工艺,或者叫加工方法,要教育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应用正确的方法,并和有关部门、人员一起探讨,优化加工工艺,缩短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所谓“环”,是指生产现场的环境管理,要借助“五S”管理的方法,搞好生产现场管理,“五S”管理,不仅能够改善现场生产环境,并且对生产效率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增加效率,还可以召集生产技术人员、车间一线员工,共同探讨研究是否有更好的生产流程,生产工艺,在优化人员配置的基础上,优化生产流程、工艺是提高生产效率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另外,对生产员工的培训,使其更好的胜任工作需要,也很重要,在工资分配上,必须强调多劳多得,使生产效率高的员工真正得到实惠,还可以通过组织生产竞赛、技术比武等方式,激发员工积极性。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