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身做人的论语5条
答案:3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7-26 06:18
- 提问者网友:两耳就是菩提
- 2021-07-25 13:19
关于修身做人的论语5条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毛毛
- 2021-07-25 14:05
求知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修身做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修身做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末日狂欢
- 2021-07-25 16:05
(一)学而不厌,学致其道
《论语》重“学”,以“学而”开篇,以“学而时习”为悦事,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重学律己的君子风范,朱熹视之为“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2]65。显然,修身之道贵在“学”,需要“学而不厌”,“学以致其道”。
(二)诲人不倦,善竭其才
孔子:“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3]《论语》大量记载了孔子诲人不倦、善竭其才所表现出的高超的育人智慧。
1.有教无类,各因其材。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即受教育者不分贵贱、贤愚、民族、地域,应该机会均等。“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就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推进了文化教育扩及于平民。
三)修己安人,君子人格
“孔子所谓学,只是教人养成人格。”[4]孔子在塑造了自己崇高的道德人格的同时,为世人设计了独具特色的理想人格并探讨实现之路。孔子以所仰慕的“圣人”勉励弟子,以所乐道的“君子”人格规约弟子,以所推崇的“士人”操守要求弟子,以所描述的“成人”形象感召弟子,致力于探讨实现“君子”人格之路,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标准及道德修养要求,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为政以德,讲信修睦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为政要以道德教化为基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其意是说,为政者如果实行仁政德治,就会像北斗受到众星拱卫那样受到民众的拥戴。孔子有关为政的理念在《论语》中多有体现
(五)尚中贵和,一以贯之
“中庸”是贯穿孔子学说的“一贯之道”;尚中贵和,是《论语》的“一贯之道”。孔子基于中庸哲学,立足于人格培养,关注人生成长,毕生追求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理想。
- 2楼网友:过活
- 2021-07-25 15:04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阳货》)。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当然,在孔子看来要想完全达到仁是极不容易的。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即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同时也要重视向仁德的人学习,用仁德的人来帮助培养仁德。而仁德的人应该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达到也帮助别人达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其三,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孔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那么孔子为什么强调做人要全面发展呢?这里体现了孔子对人的社会性的认识,以及个人修养的相互制约作用,他说:“举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即:诗歌可以振奋人的精神,礼节可以坚定人的情操,音乐可以促进人们事业的成功。所以,对于个人修养来说,全面发展显得极为重要。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