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甲文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4 10:57
  • 提问者网友:心如荒岛囚我终老
  • 2021-12-24 00:50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列问题。甲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雕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乙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予乃摄衣而上,履谗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呼?”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1)解释甲、乙两文中加粗的字卒(  )适(  )白(  )薄(  )已而(  )顾(  )(2)选出加粗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掠予舟而西也B.侣鱼虾而友麋鹿C.此时定身周目D.翅如车轮,玄裳缟衣(3)翻译甲、乙两文中划线的句子。(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2)何为其然也?(3)如此良夜何?(4)顾安所得酒乎?(4)乙文是作者第二次游览赤壁写下的,当时苏轼看到的初冬特有的山色江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默写出原文的句子)(5)在甲、乙两文中都出现了“客”,其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是否相同,为什么?(6)甲乙两文同写月下赤壁之景,但抒发的思想感情却有异有同,试简要分析。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猎心人
  • 2021-12-24 01:37
答案:2.B;解析:(1)最终,享受,显出白色,靠近,不久,回头看(3)  (1)这不就是曹操被围困的地方吗  (2)(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  (3)对这个美好的夜晚,该怎么办呢  (4)但是哪里能弄到酒呢(4)江流有声,断岸干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5)不同;甲文: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对人生宇宙的看法。乙文:客只是随行者,与主旨关系不大,作者通过道士化鹤的梦境来体现主旨情感。(6)  同;在政治失意遭贬之际,苏轼渴望摆脱现实的痛苦,超脱尘世,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与自然合二为一。  异;甲文:作者抒发的是对人生宇宙的哲理感悟,不怨天尤人,不沉沦悲哀,表达出旷达乐观的情怀。乙文:带有神秘色彩,消极的情调,梦醒后一片迷茫,自己的前途理想又在哪里呢?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三千妖杀
  • 2021-12-24 03:15
我也是这个答案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