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我与地坛的读书笔记 急啊...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0 05:20
  • 提问者网友:一抹荒凉废墟
  • 2021-03-09 07:23
请各位帮帮忙!!!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行路难
  • 2021-03-09 08:57
感受智者精神的魅力,以及澄净的思和深切的悟带给我们的启迪和引导。
一个被命运打倒而最终又站起来的人与一座古园的故事。

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之一
20世纪中国杰出作品之一

《我与地坛》是读了以后忍不住想流泪感激上苍的文字,春华秋实,一草一木,陌生的情侣,古老的地坛……一切有生命的无生命的,在史铁生的笔下,在他的心目中都是那样温和而有触感,他温情而不滥情地用纸笔来描述他眷恋着的世界。

《我与地坛》全文感情深厚隽永,哲理含蓄博大,感人至深,是史铁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多年来他在地坛公园沉思流连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命运的感悟。当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龄"突然瘫痪之后,坐着轮椅,他每天来到一座古代帝王荒废的祭坛--地坛,在时空的交叉处,思索着历代哲学家们都苦思了一生的问题--死与生。
对当代文艺和当代人生都感到腻味的朋友不妨来读一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他会告诉你许多许多。作者在历尽苦难折磨之后突然进入了一个明朗的境界,用一种拷问的方式面对自己的心灵,几乎在绝境中找到了存在的理由与存在的可贵。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著名评论家 毛时安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的诞生,才标志着中国有了真正的"复调散文"。《我与地坛》仿佛是一个乐队的集体创作,每个音符、每种乐器都在努力张扬自己的见解,竭力显示自己的意识:受苦、悲悯、惶恐、不安、宁静、绝望、原罪以及道德和宗教的探索。
--青年作家 余杰

史铁生的名篇《我与地坛》,是在15年内几乎天天以轮椅出没于地坛废园之后写成的。在地坛里,他的精气神与超自然的力量同时到场,纠结在一起,氤氲成一团,仿佛有天线接着天,有地线接着地。研究生命哲学的学生,尤其需要好好读读这文章,完全可以以这文章做资料做一篇价值不菲的学位论文。
--著名作家 焦国标

早些年我只读过铁生的一篇散文《我与地坛》,但印象极深。其时,我在内蒙和北京两地奔波,每一次回内蒙的必修课就是文化沙龙,三五好友同时邀请名媛淑女饮酒读文。《我与地坛》是在草原的蒙古包里由主持"内蒙古新闻联播"的两个主持人轮流读的。一字一句敲在人的心坎上,每一个人都禁不住泪流满面。
--贺雄飞

走 过 苦 难

有位哲人说: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痛苦联结着生活和生命,它是一个看不见底的深渊。痛苦无论多和少,大家都一样无法超越它,必须经历它。痛苦是一本书,研究它、体味它、咀嚼它,会有诸多独特的感觉。痛苦是深沉的土地,它孕育着生命,感染着灵魂。在痛苦里,我们认识了这纷繁的世界。
我曾经设想没有苦难的生活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种生活的意义何在。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吗?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是幸运还是不幸?反复思考"痛苦"这个字眼,我试图从这个字眼里寻求一种滋味,我想感受那些经历过大苦大难的人所体味到的人生况味和所获得的人生价值。

于是,我便想起了史铁生。他是一位我无比敬慕的作家。他写了很多作品,但让我始终难以忘怀的是他的《我与地坛》。最初读《我与地坛》是在一个黄昏,凄冷的夕阳弥漫在窗前,那深深的红里有一种悲壮的色调。我沿着文字翻动书页,我的泪水也悄悄涌满了眼睛。史铁生到延安地区的清平湾插队时得了一场大病,从此便高位截瘫了。当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龄"时,他的双腿忽然残疾了。他从此坐上了轮椅,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
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