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王府井那卖的那些烤蝎子、烤海马什么的真的是北京小吃吗?

答案:7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04 05:17
  • 提问者网友:暮烟疏雨之际
  • 2021-12-03 15:14
王府井那卖的那些烤蝎子、烤海马什么的真的是北京小吃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上分大魔王
  • 2021-12-03 16:04
烤蝎子、烤海马、烤海星、烤蜈蚣等等的东西,并不是北京小吃啦
下面给你介绍几种正宗的北京小吃
一、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是北京全聚德烤鸭店的名食,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而驰名中外。
相传,烤鸭之美,系源于名贵品种的北京鸭,它是当今世界最优质的一种肉食鸭。据说,这一特种纯白京鸭的饲养,约起于千年前左
右,是因辽金元之历代帝王游猎,偶获此纯白野鸭种,后为游猎而养,一直延续下来,才得此优良纯种,并培育成今之名贵的肉食鸭种。即用填喂方法育肥的一种白
鸭,故名“填鸭”。不仅如此,北京鸭曾在百年以前传至欧美,经繁育一鸣惊人。因而,作为优质品种的北京鸭,成为世界名贵鸭种来源已久。
关于烤鸭的形成,早在公元400多年的南北朝,《食珍录》中即有“炙鸭”字样出现,南宋时,“炙鸭”已为临安(杭州)“市食”中的名品。其时烤鸭不但已成为民间美味,同时也是士大夫家中的珍馐。但至后来,据《元史》记载,元破临安后,元将伯颜曾将临安城里的百工技艺徙
至大都(北京),由此,烤鸭技术就这样传到北京,烤鸭并成为元宫御膳奇珍之一。继而,随着朝代的更替,烤鸭亦成为明、清宫廷的美味。明代时,烤鸭还是宫中
元宵节必备的佳肴;据说清代乾隆皇帝以及慈禧太后,都特别爱吃烤鸭。从此,便正式命为“北京烤鸭”。后来,北京烤鸭随着社会的发展,并逐步由皇宫传到民间。
新中国建立后,北京烤鸭的声誉与日俱增,更加闻名世界。据说周总理生前十分欣赏和关注这一名菜,他曾29次到北京“全聚德”烤鸭店视察工作,宴请外宾,品尝烤鸭。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今全聚德烤鸭店,烤制操作已逾加现代化,风味更加珍美。
北京烤鸭的烤制,分明炉(即挂炉)和焖炉两法。全聚德烤鸭店的特色,就是使用挂炉烤法烤制,它是从清宫廷御膳房烤制乳猪特制的挂炉
方法移植过来的。所烤出的鸭子,表面色泽金黄油亮,外酥香而里肉嫩,别有一种特殊的鲜美味道。而烤鸭的吃法,是首先以利刀将其削为薄片,用烙制好的荷叶饼涂上甜面酱,然后放上香葱、蒜泥、烤鸭片等卷而食之,极为香美。
二、压肉
压肉,即猪头肉压制而成,做工精细,作料专一,是京西压肉的独到之处。
原料:15斤左右的猪头一个,优质海带半斤,核桃1斤。将海带煮后泡至清水中,一天内换水三次洗三次,待用;砸核桃取仁儿泡至温水中,泡展后去皮待用;猪头经过燎(燎毛)、刮、洗、劈开上锅煮,煮熟拆肉,耳朵、口条可另作他用,将其余猪头肉切成大薄片儿待用。
制作方法:先将菜案板平放铺一块干净的豆包布,再将洗好的宽海带平铺上面,根据肉的多少可连铺2―3条海带。此时,将猪头肉回锅翻炒,
同时加入葱、姜、蒜末儿、大料粉、味精及精盐等佐料。肉至炒烫出油,熄火将炒好的肉铲到平铺的海带上面扒平,均匀地摆上一层核桃仁儿,再铲一层肉,再摆一
层核桃仁儿,四五层都行,直至备好的肉和核桃仁儿夹在中间几层。然后,把下边的海带从四边撩起盖在上面。外观是一个长方形的海带包。最后,把豆包布从四边
撩起,包得严严实实,上面放一块大于肉包的平板,平板上面放上最少一百斤重的东西重压,压至次日即可食用;如果不急用,多压两天更好。
三、蜂糕
蜂糕是用面粉或米面加糖、果料等蒸制而成的一种糕食小吃。因为这类糕食掰开后,内中有较多蜂窝状的小孔,故名蜂糕。
红白蜂糕用面粉发起成稠面糊状,发好的面均匀地兑上碱揉匀,上面放上小枣、桂花、松仁、葡萄干等果料,然后将和好的面上笼蒸,果料在上面,刷一层油,蒸面时用筷子在面上捅几个出气孔,蒸熟即成。做红蜂糕用标准粉加红糖,做白蜂糕用富强粉加白糖。红、白蜂糕味香甜,松软利口。
碗蜂糕用富强粉和面发酵,然后对碱和白糖揉匀,用小碗洗净,里面刷上油,把和好的面放入碗内,上面放五粒红枣,用旺火上笼蒸熟即成。碗糕成碗形,上边开花,利口松软。
米面蜂糕实际上也是碗糕,不过它的原料不是面粉,而是粳米粉。它用粳米淘洗干净,用凉水浸泡4至5个小时,沥尽水后,碾成粉过细箩,用
一个盆将老酵撕碎,倒入温水调稀,然后加入米粉搅拌均匀,盖上盖发酵,待发好酵后用碱揉匀,趁热倒在发面盆内,加白糖、桂花、碱面,使劲搅拌成糊状(放碱
面注意碱要对得合适,使酸碱中和,恰到好处)。将对好碱的米糊盛入小碗,碗内先刷油,上旺火蒸后取出,上面撒青梅、瓜子仁、京糕丁,也可摆成图案即成。米面蜂糕呈乳白色,配以红绿果料,颜色美观,口软疏松,滋味香甜。因为中有蜂窝,故也称米面蜂糕。
四、老北京炸酱面
材料:袋装干黄酱(北京人只用六毕居的,买不到黄酱,用甜面酱)带皮五花肉半斤,葱姜粒适量,绿豆芽半斤,黄瓜一根,心里美萝卜一个,香菜一把。酱油,盐,白糖,料酒适量,面条一斤(最好是手擀面或是刀削面拉面也不错)。
准备:把干黄酱放入一个大碗里,加少许凉开水调匀,水不能加太多,太稀了不好看。把五花肉洗净切成指甲盖大小的丁。黄瓜和萝卜去皮切细丝,香菜切段,绿豆芽淖水。
做法:炒锅下油(油要多多放,至少三两油),油热后下葱姜末,爆出香味后下肉丁翻炒,同时加入料酒,少许盐,酱油,待肉丁炒熟时倒入调
好的黄酱,不停翻炒(不然会巴锅糊底),同时加入料酒,盐,白糖(若是甜面酱就不放白糖),炒至酱鼓出大泡,颜色变深即成,盛入大碗中。大锅加水烧开,放
入面条煮熟,事先准备好一个盛面的大碗,碗内放入温开水,煮熟的面捞入放了温开水的碗里,上桌。吃时把面条捞出沥水盛入碗中,加入一大勺酱,放入黄瓜丝,
萝卜丝,香菜段,绿豆芽。爱吃酸辣味的可以加辣椒油和醋,然后象拌热干面一样搅拌均匀。
五、茶汤李
北京天桥茶汤李历史悠久,是北京传统风味小吃。茶汤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
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位于北京天桥的李记
茶汤绵软细腻,香气夺人,他们的茶汤有十几个品种,1997年12月北京天桥茶汤李饮食店制作的茶汤,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茶汤制
作是将糜子面洗净,用凉水浸泡两小时,沥净水,碾成面,再过细箩,即成糜子面;茶汤壶内灌满凉水,烧沸,取碗一个,倒入开水和适量凉水搅和一下,加入十分
之一的糜子面调成面糊,再用开水将面糊冲熟;在茶汤上面撒上红糖、白糖和糖桂花即可食用。现在茶汤李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发展出了鲜菱角茶、珍珠奶茶、奶昔、圣代等;尤其是鲜菱角茶还具有清毒、利尿、解酒等保健功效。
现在茶汤李在全国各地已开了多家分店,百花快餐的北京天桥茶汤李分店已有七年的历史,茶汤的原料均由北京天桥茶汤李总店供华货,是原汁原味的北京天桥李茶汤。深受鹤城的广大顾客喜爱。
六、李记白水羊头
说起老北京对李记白水羊头并
不陌生,追溯源头李记白水羊头最早出现于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后。李自成部下的一些残余势力驻扎于京郊大兴李营,后融为当地平民。他们除耕作外,还做些贩卖
牛羊的生意,羊头及下货卖不掉就用白水煮着吃,亦觉味美,久而久之,愈做愈精,并以此为生,渐传进京城,清末已闻名京城,备受平民百姓欢迎。由于是平民小吃,李记白水羊头一直以来都是小作坊,无固定门面,都是背着木箱,走街串巷,沿街叫卖。一直到第三代传人李庆芝经营时才真正有了自己的铺面。
李记白水羊头第三代传人李庆芝从小跟随父辈走街串巷学着做卖白水羊头,1957年公私合营,李记白水羊头中断了二十多年没有经营。三中全会后,响应党的号召,第三代传人李庆芝恢复了中断多年的白水羊头,终于在1983年将“李记白水羊头”的牌匾挂在了腊竹胡同43号院。由于一丝不苟地按照原有的工艺制作,因而风味纯正,生意兴隆。
1987年李记白水羊头迁至厂甸经营。1991年又迁至虎坊路南口甲15号。第二年在西四小吃胡同开了分号。至此李记白水羊头在第三代李庆芝的苦心经营下
达到巅峰。深受广大群众和知名人士的青睐。著名书法家刘炳森为李记白水羊头题了匾额。已故老舍夫人胡絜清女士品尝后挥笔写下“春风百业兴旺日,白水羊头异
香时”的诗句。
在第三代传人李庆芝及-传人李玉凤、李玉红、李玉琳的共同经营期间,先后多次参加厨艺大赛并获多项殊荣。1988年2月在“北京首届烹
饪技术比赛”中荣获优秀奖。2000年在“北京申奥运2000年清真烹饪技术大赛”中荣获特色食品金奖。同年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同时“白水羊头”和
“白汤杂碎”也被列为北京名菜名点。
如今李庆芝的三个女儿完全继承了父业。真正成为李记白水羊头-传人。在继承父辈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了新品种的发掘,恢复了很多传统风味小吃,
并且成功地注册了商标。现由三姐妹所经营的李记白水羊头小吃店位于珠市口西大街临5号。她们所经营的品种都是很具有代表性的老北京传统小吃。由于口味纯
正、干净卫生深受欢迎,因此生意红火、门庭若市。但她们没有安于现状,谈到今后的发展,三姐妹跃跃欲试。她们准备把父辈的事业发扬光大。
七、炒肝儿
”炒肝儿”是清末由前门外鲜鱼口“会仙居”的“白水杂碎”改进而成,白水杂碎以切成段的猪肠、肝、心、肺加调料用白汤煮就,由于不讲究佐料,制作简单,日久不受欢迎。于是店主将心、肺去掉,易名“炒肝儿”,一时间在京味小吃中别树一帜。
名炒肝儿,其实以猪肥肠为主,猪肝只占1/3。制作方法是先将猪肠用碱、盐浸泡揉搓,用清水加醋洗净后再煮。开锅后改用文火炖,锅盖盖好使肠子熟透而不跑油。烂熟后切成5分长的小段,俗称“顶针段””再将鲜猪肝洗净,用刀斜片成柳叶形的条。佐料是在熬热的食油中放入大料,炸透后放入生蒜,蒜变黄时立即放入适量的黄酱,炒好置于罐中备用。此外还要熬些上好的口蘑汤。原料、佐料备齐后,始制作炒杆儿。先将熟肠段放入沸汤,再放入蒜酱、葱花、芡同“姜”末和口蘑汤,然后将生肝条放入锅中,以淀粉勾芡,最后撒上一层砸好的蒜泥即成。
八、筒子肉
特点:金黄光色,外酥内嫩,鲜香可口,虽肥不腻,北方风味,常吃不厌。
主料:去皮猪肉(肥瘦各半)200克,猪网油200克,鸡蛋2个,白面50克,淀粉。
作法(1)先将葱、姜(去皮)、花椒切制成细末,猪肉剁成肉泥,一起盛入碗里,拌入盐、料酒、味精、湿淀粉(10克)、香油、
白肉汤,拌成馅。(2)把鸡蛋打在碗里,加入白面、湿淀粉(余量),搅拌成糊浆。(3)将猪网油洗干净后,切成20厘米见方的块。在各块的一头,把肉馅摊
成1厘米粗的馅条。在未摊肉馅的网油上抹上一些鸡蛋糊浆,而后卷成2厘米粗、20厘米长的卷,上屉蒸10分钟左右,取出晾凉,切成10厘米长一根。(4)
在旺火上架上炒勺倒入植物油,烧热,将网油卷沾上鸡蛋糊浆,慢慢放入油里炸1~2分钟,至金黄色即可取出,切成小段即成。
九、北京豆腐脑
北京的传统风味小吃。豆腐脑色白软嫩,鲜香可口。豆腐脑在北京都是清真的,卤的味道堪称一绝,其卤不泄,脑嫩而不散,清香扑鼻。现今的豆腐脑已不是当年的味道,原因在于原料除去黄豆外,都得用代用品,绿豆粉价高,改用白薯、土豆粉,不用口蘑而用香菇。味道大减。器皿也有讲究,用砂锅,砂锅体轻、导热快,特别是可以保持原味,不受金属器皿的影响。 早年前门外门框胡同的豆腐脑白和鼓楼豆腐脑马最为有名,人称“南白北马” 。
制作方法:将黄豆用凉水泡涨洗净,磨成稀糊,加水搅匀,细箩过滤,将浆汁上面的泡沫撇掉,倒入锅中用旺火烧沸,舀出,其余舀入瓷桶内保温将熟石膏粉
放在水勺内,用温水调匀,浸入到瓷桶内,往上一提,把石膏汁倒入浆汁内
将另外濎濛的浆汁往瓷桶里一冲,使石膏汁与浆充分融合,静置几分钟后撇去泡沫,凝结起来的就是豆腐脑锅内凉水烧沸,放入羊肉片,用勺搅动几下,水将沸时倒
入酱油、口蘑水、盐和味精;水再沸时,倒入芡汁,沸后即成卤。食时把豆腐脑盛入碗中,浇上适量卤和蒜泥、辣椒油即成。
十、老北京糊塌子
糊塌子是老北京的一种特色小吃。做起来非常方便。而且味道极为鲜美。吃的时候佐以醋、蒜、酱油、盐、糖、味精、香油等,那鲜美劲就别提有多好吃了。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做这道糊塌子吧。
制作方法:
1、把嫩绿的西葫芦擦成细丝,放进盐,鸡蛋(放几个自己定),鸡精,胡椒面,面粉做成稀面糊(面少时不用放水,因放盐后西葫芦就杀出水了)。
2、煎锅里放少量油,放进一勺面糊。
3、用铲把面糊摊平。
4、一面煎的焦黄后翻个面再接着煎。
5、煎好之后放入盘中。拍点蒜末放在小碗中,倒些醋和酱油(醋要多),香油,鸡精,这就是沾汁。用煎好的薄西葫芦饼沾汁吃,真香! 其实做这种摊饼,什么菜都可以,比如:菠菜,土豆,胡萝卜等,只要你爱吃!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从此江山别
  • 2021-12-03 19:30
是的,我吃过
  • 2楼网友:野味小生
  • 2021-12-03 19:09
不知
  • 3楼网友:拾荒鲤
  • 2021-12-03 18:17
不是好像
  • 4楼网友:雾月
  • 2021-12-03 17:13
北京邻海么?
所以北京小吃不应该有烤海马.
  • 5楼网友:第幾種人
  • 2021-12-03 17:06
北京小吃=在北京卖的小吃

是这么个意思吧,真正北京正宗的小吃哪有这些东西啊
  • 6楼网友:琴狂剑也妄
  • 2021-12-03 16:22
你好!

我也是北京人啦,呵呵,
你说的这些烤蝎子、烤海马、烤海星、烤蜈蚣等等的东西,并不是北京小吃啦。北京小吃里很少有炸的东西,因为,北京小吃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部分来自民间,而大部分来自宫廷,所以说,北京小吃也叫“宫廷小吃”, 皇宫里断然是不会吃这些乱七八糟的东东的啦,反正我也是不吃, 我估计是从南方传过来的。南方人吃的很杂,北方人,尤其是北京人吃的很简单,很传统的。一点儿都不乱。

谢谢~~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