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以讹传讹和瓮中捉鳖主要人物是谁
答案:3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5 13:14
- 提问者网友:几叶到寒
- 2021-02-15 07:19
成语故事:以讹传讹和瓮中捉鳖主要人物是谁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持酒劝斜阳
- 2021-02-15 08:14
以讹传讹的由来:宋国的丁家庭院里没有井,于是只能出门打水,经常一个人在外面。等到他家院子里打好井之后,这家人就告诉外人说:“我打井(就如同)得到了一个人(一般)。” 听到了这话的人互相转告说:“丁家人打井,挖出来了一个人。”国人都在讨论这件事,宋国的国君听说了。国君派人去问丁家的人。丁家的人回答说:“我的意思是说我得到了像一个人那么多的劳力,不是说我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啊。”所以主要人物是丁家人。
瓮中捉鳖的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叫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所以主要人物是李逵。
瓮中捉鳖的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叫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所以主要人物是李逵。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上分大魔王
- 2021-02-15 10:43
以讹传讹
yǐ é chuán é
[释义] 以:拿;把;讹:谬误;错误的。把本来就不正确的东西流传出去。
[语出] 清·曹雪芹《红楼梦》:“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
[正音] 讹;不能读作“huà”。
[辨形] 讹;不能写作“恶”。
[近义] 三人成虎 谬种流传
[反义] 衣钵相传 一脉相承
[用法] 含贬义;略带讽刺意味;多用来形容那些不调查研究道听途说的人。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现在有一种风气不好;就是喜欢听小道消息;并且不加思索的传播这些消息;以致~;无事生非。
[英译] spread and error
瓮中捉鳖
wèng zhōng zhuō biē
[释义] 从大坛子里捉王八。比喻想要捕捉的对象已在掌握之中。形容手到擒来;轻易而有把握。
[语出] 元·康进之《梁山泊李逵负荆》:“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正音] 捉;不能读作“zuō”;中;不能读作“zhònɡ”。
[近义] 十拿九稳 稳操胜券
[反义] 水中捞月
[用法] 多用于所要捕捉的对象已在掌握之中;干起来很有把握时。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偏正式。
[辨析] 见“瓮中之鳖”(1003页)。
[例句] 堂堂的正规军对付一群饥饿不堪的乌合之众;就像~一样;毫不费力。
[英译] a sure catch
- 2楼网友:长青诗
- 2021-02-15 09:42
以讹传讹的由来:宋国的丁家庭院里没有井,于是只能出门打水,经常一个人在外面。等到他家院子里打好井之后,这家人就告诉外人说:“我打井(就如同)得到了一个人(一般)。” 听到了这话的人互相转告说:“丁家人打井,挖出来了一个人。”国人都在讨论这件事,宋国的国君听说了。国君派人去问丁家的人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