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四大皆空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5 22:58
- 提问者网友:相思似海深
- 2021-12-24 22:42
何为四大皆空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走死在岁月里
- 2021-12-25 00:22
问题一:四大皆空是什么意思?何为“四大”? “四大皆空”,空在哪四个大呢?不懂佛法的人,会脱口而出:“酒、色、财、气,就是四大皆空嘛!”其实,这与佛教所说的四大皆空,根本是牛头不对马嘴。佛教所讲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四大的观念,也不是佛教发明的,这是人类对于宇宙本体的初期探索而得的结果,在东西方的哲学思想史上,几乎有着同样的趋势。比如中国书经所记的“水、火、金、木、土”五行;印度古吠陀本集所说的世界形成,是基于“地、水、风、火、空”的五种自然因素;希腊古哲学家恩比多克里斯(Empedocles),也曾提出“气、水、土、火”为宇宙间不变的四大元素。总之,不论五行也好,五大也好,四大也好,都是指的物理界的基本元素,如果仅限于此而胶着于此,那么,发展的结果,便是唯物论者,所以,这些思想,也是唯物论的先驱。佛教讲四大皆空,是沿用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的,因为地、水、火、风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比如山岳土地属于地大,海洋河川属于水大,阳光炎热属于火大,空间气流属于风大。如把它们化为人体生理,则毛发骨肉属于地大,血液分泌属于水大,体温属于火大,呼吸属于风大;若从四大的物性上说,坚硬属于地大,湿润属于水大,温暖属于火大,流动属于风大。但是,不论如何地分析四大,四大终属于物质界而无法概括精神界的。佛教所讲的四大,也有小乘与大乘的不同。从大体上说,小乘佛教所说的四大,是指造成物质现象的基本因缘,称为四大种,意思是说,地、水、火、风,是形成一切物质现象的种子,一切的物象,都是由于四大的调和分配完成;四大和谐,便会欣欣向荣,四大矛盾,便会归于毁灭,物理现象是如此,生理现象也是如此,所以佛教徒把病人生病,称为“四大违和”。小乘佛教观察四大种的目的,是在使人看空我们这个由四大假合而成的色身,不以色身为实在的我,不因执取色身为我而造种种生死之业,一旦把我看空,便会进入小乘的涅槃境界,不再轮回生死了。大乘佛教所说的四大,不是指的根本元素,而是指的物态的现象,是假非实,是幻非实,对于物象的形成而言,仅是增上缘而非根本法,虽也承认四大为物象的种子,但不以为四大是物象的真实面貌;小乘佛教因为只空我而不空法,所以虽把物象看空,仍以为四大的极微质——“法”是实有的。不过,小乘佛教不是唯物论,而是多元论,因为佛教的空不仅空去四大,乃要空去五蕴;四大,只是五蕴中的一蕴而已。五蕴是三界之内的生死法,空去五蕴,才能超出三界的生死之外。同时,我们由于五蕴的提出,证明佛教不是只讲四大皆空,而是要进一步讲五蕴皆空的。尤其重要的,佛教的重心,并不以四大为主,而是以识蕴为主,至于受、想、行的三蕴,也是识蕴的陪衬,乃是用来显示精神界的功用之广而且大的。问题二:佛教四大皆空是什么 摘录于学佛释疑第44集 四大皆空怎么说?
现在大家所收看的节目是“三乘菩提之远惑趣道”,也就是“学佛的释疑”。正觉同修会将一些平常学佛人会感到有疑问的问题收集起来,统一的为大家解说。今天所说的题目就是“四大皆空怎么说?”也就是什么是四大皆空?
在今年(2012年)的4月21号,马来西亚《光华日报》上面登著一则消息,标题下的是:〈家财万贯却四大皆空,苦行僧是巨富阿南达继承人!〉内容是说,马来西亚的第二富豪阿南达?克里斯南,他唯一的儿子不愿意继承家业,却选择了四大皆空,跑到了泰国去出家。内文提到说,这个富豪的独子从英国留学回来以后,也当了多年的新闻从业员。他自己说:“我在20多岁那一年,选择成为一位出家人,到泰国的森林去隐修,成为佛陀的一名追随者。”记者就形容他是“家财万贯却四大皆空”,视荣华富贵为浮云的这个大马巨亨之子。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四大皆空”这一句话;通常在电影电视的戏剧里面,我们会看到出家人说:“阿弥陀佛!出家人四大皆空,视虚名如浮云,视钱财如粪土。”要不然就是在现在媒体新闻报导里面,有时候会指责那一些犯了错的出家人,说他们应该要四大皆空啊,不应该敛财,不应该与在家的女众闹绯闻……等等这一些负面的消息。所以,一般的民众听到四大皆空这句话,就会认为说是:所谓的出家人,或者说是佛教的修行人,应该要一切事情都不在意,什么都无所谓,也什么都不需要。所以大众会认为,所谓的“四大皆空”就是,一切都不在乎了,万念俱灰了。把“空”这个字等同于“没有”,什么都没有。那既然四大皆空,也就是“四大”都没有了,所以就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在乎了。
那么这个“四大”究竟是哪四个呢?
在印度佛教哲学里面,承袭了印度古老的《吠陀经》思想。释迦牟尼佛他修正了印度原有的哲学,依照 佛自己亲身的证量,将世界的组成分为五个“蕴”;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所知道的世界,就是由这五个蕴所组合而成的;这五个蕴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与识蕴五个蕴。五蕴又叫作五阴,或者五受阴;蕴是集的意思,就是把五蕴的业种集合起来,就变成了五蕴。“阴”是遮盖、覆盖,因为众生以为五阴是真实的,所以就这样子遮盖了真如实相;说成五受阴是说,众生因为不明白五阴是虚幻的,所以就一直去接受、接受,然后一直执取五阴,最后就被五阴所遮盖了!就如同阳光被遮盖的意思是一样的。
五蕴的内容又可以分为“名”与“色”两个部分。“色”是什么?就是色蕴,就是物质容身、可以测量的这个色蕴,也就是指物质与能量,这就叫色法。那么“名”呢?就是受、想、行、识这四个法,名是指精神的层次,是能知的心,也就是心法。我们的三界宇宙,不外乎就由这五蕴所构成。也就是说我们当下所能感知、所能想像到的一切的种种,它不离开五蕴;也就是世界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分割为五蕴当中的一一蕴,离开了五蕴也就没有三界了!而所谓的“四大”,就是构成五蕴中色蕴的四种要素,也就是地大、水大、火大与风大。也就是说,色蕴它是由四大而组成的,这样的四大和合运作,就构成了色蕴。
色是指物质,是指由地、水、火、风四大所组成的。除了看得见摸得到的物质以外,一般人所说的能量—电能、光能、热能,这算哪一个蕴?还是色蕴!那老师就要问大家,虚空中的能量这是哪一个蕴?还是色蕴!那既然是色蕴,它就是由四大和合的,它有生就有灭。所以不要像那一些外道,说什么“虚空中的能量就是我们的真心”,说“一切的众生来自于虚空中的能量”,那是一个想像、错误的想法,因为能量也只是色蕴的一部分罢了。
那色蕴是如何组成?如何出现的呢?是因为因缘聚会!过去生所造的因,遇到了现在有合适的缘,......余下全文>>问题三:什么叫四大皆空?怎么做到四大皆空? 般若心经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其中的“五蕴”,具体包括:1.色,2.受,3.想,4.行,5.识。其中“色蕴”是指:一切物质。
其中后4蕴是指:一切精神。这“五蕴”,把整个宇宙,全部包括了。
这句经文讲述了:宇宙究竟是从何而来的。(我曾经看到有人说:“佛教中没有说明,宇宙的起源和运行规律”。
这是他们不懂佛经而已)。其中的“色蕴”,具体包括:
1.地大(固体)。2.水大(液体)。3.风大(气体)。4.火大(温度)。这“4大”,把一切的物质现象,全部包括了。
既然心经说“五蕴皆空”,而“4大”又是五蕴之一,所以:
四大皆空。“四大皆空”,不是“怎么做到的”,而是:本来皆空。
那是讲述:宇宙的起源。问题四:四大皆空是什么意思 对“四大皆空”的解释常见的有:1、“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5月增补本)2、“指宇宙间的一切,包括人身在内都是虚幻的。(《汉语成语大词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版)”3、“谓世间万事皆虚,并不存在。”(《成语俗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1月版)4、“佛教用语。泛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虚无主义的反映。”(《汉语成语分类词典》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8月版)笔者认为,这些解释均曲解了佛法“缘起性空”的本义,容易误导人们把“四大皆空”当作绝对的虚无,以至于有人把其作为及时行乐或消极处世的借口和依据,鉴此,本文特作如下解释。
佛教主张世界万物与人之身体皆由地、水、火、风之四大和合而成。“四”是指地、水、火、风四物,也指坚、湿、暖、动四性。称之为“大”,是因为它普遍存在于任何物体中,也就是说,“四大”是每个物体自身所固有的物性,而不是单指自然界的大地、河流、日光、风力。就人的身体而言,皮肉筋骨属“地大”,汗血津液属“水大”,体温暖气属“火大”,呼吸运动属“风大”。物质(佛法称为色)由“四大”构成的观念,反映了古代印度人对物质世界构成的基本认识,是人类对宇宙本体初期探索的结果,属于一种朴素的唯物论思想,这样的观念和中国古代“五行”(金、木、水、火、土)学说相近似。佛教产生后,沿用了古印度固有的思想并加以深化,提出了“四大皆空”的思想。
“空”是佛法中一个最根本的哲学概念,深妙难解。过去和现在有许多人对之产生误解,有的把“空”和“有”看作对立的两个方面,在现实世界面前坠入常见;有的把“空”当作空洞无物,坠入虚无主义的断见。要理解“空”字,先要知道这个字的来源,佛经是从梵文译来的,“空”字也由之而来。在梵文里,Sungata(音:舜若多)的含义是 “性空”,玄奘法师简译为“空”。下面摘录一段澹思先生《论空即是色》的文章的一段,他把这个空字的来源和意义说得很清楚:
“空、在梵文里叫做 Sunyata(音:舜若多),事实上, Sunyata 一语,不能简称为‘空’,而应称为‘空性’。ta在此是一个接尾词,Sunya是一个语根。当然我们可以把Sunya叫做空,但在‘色即是空’这句话里的‘空’,原文并不是Sunya而是,Sunyata。有此一接尾的ta字,在梵文里与只是Sunya一字,那就大有区别了。ta的意思有性质、实在、形态等义。空与空性是有着不同的意义的。……”
这段文字,把空与空性分析得很清楚。事实上,在笔者已找到的《心经》的七种译本中,般若共利言译作“五蕴性空”,而不是五蕴皆空;法月和知慧轮及施护都译作“五蕴自性皆空”;法成译作“照见五蕴体性,悉皆是空”。在藏译梵文本中有“一切法皆性空”之句。可见这里的“空”应该按“性空”之意来理解,“空”是“性空”的省略字。千余年来,深入民间,传布最广的,是玄奘的译本,他译的是“五蕴皆空”。当然,他这样译,一定有他的见解,当时也不会引起误解,而且当时对“空”字的解释也相当清楚,只是后来由于时代的变迁,语言文字的意思也随之改变,于是有人就依文解意,只就字的表面意思来理解,以致千载以来,引起了不少误解。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对“性空”的解释是:“谓众缘合成的一切事物,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可得。”这里所指的“性”不是物理学和生物学意义上的物性,而是指一种不依条件(缘)的独立存在的“自性”(自体),“自性”的含义是自己有、自己成、自己规定自己、本来如此、实在恒常的意义。我们只要冷静推论反复思考就会发现: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余下全文>>问题五:四大皆空,六根清净各是什么意思 一:四大是指构成我们这个色身及外在世界的四大元素。即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在人体中,地大指骨骼肌肉等坚固物质;水大指唾液、血液、尿液等湿性物质;火大指温度;风大指呼吸、气。外在的四大就比较显而易见了。四大皆空比较难体会,而且很难用文字语言来形容,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就个人结合一些经典和大德的开示来理解的话:空性就是无常的、非永恒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每一个当下都是无法掌握的,不可得的。你说现在,现在又过去了两秒,再讲现在,时间就又过去了两秒。世界万物,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分,缘(条件)生缘灭,没有一样东西是恒常不变的。
二:六根是指眼(视根)、耳(听根)、鼻(嗅根)、舌(味根)、身(触根)、意(念虑之根)。眼根贪色、耳根贪声、鼻根贪香、舌根贪味、身根贪细滑、意根贪乐境。有贪,就必有嗔。以养生而言,色迷于眼乱心,声迷于耳烦脑,香迷于鼻邪气,味迷于舌伤胃,细滑迷于身堕情,乐境迷于意丧志。过于声色犬马,以至神伤身伤,病邪易侵入,危及健康。只有尽可能的做到六根清净,才能病邪难存,健康长寿。问题六:佛教四大皆空指哪四大 佛教所讲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 。我们这个世界的形成就是基于“地、水、风、火、空”的这五种自然因素。修佛就是修清净心,而要修清净心,就要放下世间诸法的一切因素,是故以四大皆空来喻示离一切相,修行佛法。问题七:和尚的四大皆空是什么 佛教所讲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
佛教把一切物质现象(色法)归纳为四种基本要素,即坚性的“地”、湿性的“水”、暖性的“火”、动性的“风浮,谓之“四大”。四大可分为内、外两大类:同心识和合而形成众生肉体的为“内四大”;不同心识和合而形成山河大地等的为“外四大”。通常从前者的意义引申,称人身为“四大”,如清·李斗《扬州画航录·虹桥录上》:“六十岁来一梦轻,飘然四大御风轻。”后因称看破红尘,身无牵挂的超脱态度为“四大皆空”。如《水浒后传》第三一回:“胞胎浑沌,四大皆空,没甚姓名。” 不懂佛法的人,他会脱口而出地告诉你:‘空了酒、色、财、气,就是四大皆空嘛!’
其实,这与佛教所说的四大皆空,根本是牛头不对马嘴。因为佛教所讲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 四大的观念,也不是佛教发明的,这是人类对于宇宙本体的初期探索而得的结果,在东西方的哲学思想史上,几乎有著同样的趋势。比如中国书经所记的‘水、火、金、木、土’五行;印度古吠陀本集所说的世界形成,是基于‘地、水、风、火、空’的五种自然因素;希腊古哲学家恩比多克里斯(Empedocles),也曾提出‘气、水、土、火’为宇宙间不变的四大元素。
总之,不论五行也好,五大也好,四大也好,都是指的物理界的基本元素,如果仅限于此而胶著于此,那么,发展的结果,便是唯物论者,所以,这些思想,也是唯物论的先驱。
佛教讲四大皆空,是沿用著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的,因为地、水、火、风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比如山岳土地属于地大,海洋河川属于水大,阳光炎热属于火大,空间气流属于风大。如把它们化为人体生理的,比如毛发骨肉属于地大,血液分泌属于水大,体温属于火大,呼吸属于风大;若从四大的物性上说,坚硬属于地大,湿润属于水大,温暖属于火大,流动属于风大。但是,不论如何地分析四大,四大终属于物质界而无法概括精神界的。所以唯物论者以四大为宇宙的根源,佛教则绝不同意这样的说法。问题八:四大皆空,什么是空的 四大是指构成我们这个色身及外在世界的四大元素。即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在人体中,地大指骨骼肌肉等坚固物质;水大指唾液、血液、尿液等湿性物质;火大指温度;风大指呼吸、气。外在的四大就比较显而易见了。四大皆空比较难体会,而且很难用文字语言来形容,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就个人结合一些经典和大德的开示来理解的话:空性就是无常的、非永恒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每一个当下都是无法掌握的,不可得的。你说现在,现在又过去了两秒,再讲现在,时间就又过去了两秒。世界万物,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分,缘(条件)生缘灭,没有一样东西是恒常不变的。问题九:“四大皆空”是什么意思? [题名]:四大皆空[拼音]: sìdàjiēkōng ##[解释]: 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种消极思想. #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种消极思想.# 佛教称地、水、火、风为四大,认为所有物质都由四大构成,而四大又从空而生,因此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空虚的.旧时以“四大皆空”表示看破红尘. [题名]:四大皆空[拼音]:sì dà jiē kōng[解释]: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种消极思想.[例句]:胞胎浑沌,~,没甚姓名.★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一回[来源]:《四十二章经》二十:“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
现在大家所收看的节目是“三乘菩提之远惑趣道”,也就是“学佛的释疑”。正觉同修会将一些平常学佛人会感到有疑问的问题收集起来,统一的为大家解说。今天所说的题目就是“四大皆空怎么说?”也就是什么是四大皆空?
在今年(2012年)的4月21号,马来西亚《光华日报》上面登著一则消息,标题下的是:〈家财万贯却四大皆空,苦行僧是巨富阿南达继承人!〉内容是说,马来西亚的第二富豪阿南达?克里斯南,他唯一的儿子不愿意继承家业,却选择了四大皆空,跑到了泰国去出家。内文提到说,这个富豪的独子从英国留学回来以后,也当了多年的新闻从业员。他自己说:“我在20多岁那一年,选择成为一位出家人,到泰国的森林去隐修,成为佛陀的一名追随者。”记者就形容他是“家财万贯却四大皆空”,视荣华富贵为浮云的这个大马巨亨之子。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四大皆空”这一句话;通常在电影电视的戏剧里面,我们会看到出家人说:“阿弥陀佛!出家人四大皆空,视虚名如浮云,视钱财如粪土。”要不然就是在现在媒体新闻报导里面,有时候会指责那一些犯了错的出家人,说他们应该要四大皆空啊,不应该敛财,不应该与在家的女众闹绯闻……等等这一些负面的消息。所以,一般的民众听到四大皆空这句话,就会认为说是:所谓的出家人,或者说是佛教的修行人,应该要一切事情都不在意,什么都无所谓,也什么都不需要。所以大众会认为,所谓的“四大皆空”就是,一切都不在乎了,万念俱灰了。把“空”这个字等同于“没有”,什么都没有。那既然四大皆空,也就是“四大”都没有了,所以就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在乎了。
那么这个“四大”究竟是哪四个呢?
在印度佛教哲学里面,承袭了印度古老的《吠陀经》思想。释迦牟尼佛他修正了印度原有的哲学,依照 佛自己亲身的证量,将世界的组成分为五个“蕴”;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所知道的世界,就是由这五个蕴所组合而成的;这五个蕴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与识蕴五个蕴。五蕴又叫作五阴,或者五受阴;蕴是集的意思,就是把五蕴的业种集合起来,就变成了五蕴。“阴”是遮盖、覆盖,因为众生以为五阴是真实的,所以就这样子遮盖了真如实相;说成五受阴是说,众生因为不明白五阴是虚幻的,所以就一直去接受、接受,然后一直执取五阴,最后就被五阴所遮盖了!就如同阳光被遮盖的意思是一样的。
五蕴的内容又可以分为“名”与“色”两个部分。“色”是什么?就是色蕴,就是物质容身、可以测量的这个色蕴,也就是指物质与能量,这就叫色法。那么“名”呢?就是受、想、行、识这四个法,名是指精神的层次,是能知的心,也就是心法。我们的三界宇宙,不外乎就由这五蕴所构成。也就是说我们当下所能感知、所能想像到的一切的种种,它不离开五蕴;也就是世界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分割为五蕴当中的一一蕴,离开了五蕴也就没有三界了!而所谓的“四大”,就是构成五蕴中色蕴的四种要素,也就是地大、水大、火大与风大。也就是说,色蕴它是由四大而组成的,这样的四大和合运作,就构成了色蕴。
色是指物质,是指由地、水、火、风四大所组成的。除了看得见摸得到的物质以外,一般人所说的能量—电能、光能、热能,这算哪一个蕴?还是色蕴!那老师就要问大家,虚空中的能量这是哪一个蕴?还是色蕴!那既然是色蕴,它就是由四大和合的,它有生就有灭。所以不要像那一些外道,说什么“虚空中的能量就是我们的真心”,说“一切的众生来自于虚空中的能量”,那是一个想像、错误的想法,因为能量也只是色蕴的一部分罢了。
那色蕴是如何组成?如何出现的呢?是因为因缘聚会!过去生所造的因,遇到了现在有合适的缘,......余下全文>>问题三:什么叫四大皆空?怎么做到四大皆空? 般若心经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其中的“五蕴”,具体包括:1.色,2.受,3.想,4.行,5.识。其中“色蕴”是指:一切物质。
其中后4蕴是指:一切精神。这“五蕴”,把整个宇宙,全部包括了。
这句经文讲述了:宇宙究竟是从何而来的。(我曾经看到有人说:“佛教中没有说明,宇宙的起源和运行规律”。
这是他们不懂佛经而已)。其中的“色蕴”,具体包括:
1.地大(固体)。2.水大(液体)。3.风大(气体)。4.火大(温度)。这“4大”,把一切的物质现象,全部包括了。
既然心经说“五蕴皆空”,而“4大”又是五蕴之一,所以:
四大皆空。“四大皆空”,不是“怎么做到的”,而是:本来皆空。
那是讲述:宇宙的起源。问题四:四大皆空是什么意思 对“四大皆空”的解释常见的有:1、“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5月增补本)2、“指宇宙间的一切,包括人身在内都是虚幻的。(《汉语成语大词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版)”3、“谓世间万事皆虚,并不存在。”(《成语俗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1月版)4、“佛教用语。泛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虚无主义的反映。”(《汉语成语分类词典》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8月版)笔者认为,这些解释均曲解了佛法“缘起性空”的本义,容易误导人们把“四大皆空”当作绝对的虚无,以至于有人把其作为及时行乐或消极处世的借口和依据,鉴此,本文特作如下解释。
佛教主张世界万物与人之身体皆由地、水、火、风之四大和合而成。“四”是指地、水、火、风四物,也指坚、湿、暖、动四性。称之为“大”,是因为它普遍存在于任何物体中,也就是说,“四大”是每个物体自身所固有的物性,而不是单指自然界的大地、河流、日光、风力。就人的身体而言,皮肉筋骨属“地大”,汗血津液属“水大”,体温暖气属“火大”,呼吸运动属“风大”。物质(佛法称为色)由“四大”构成的观念,反映了古代印度人对物质世界构成的基本认识,是人类对宇宙本体初期探索的结果,属于一种朴素的唯物论思想,这样的观念和中国古代“五行”(金、木、水、火、土)学说相近似。佛教产生后,沿用了古印度固有的思想并加以深化,提出了“四大皆空”的思想。
“空”是佛法中一个最根本的哲学概念,深妙难解。过去和现在有许多人对之产生误解,有的把“空”和“有”看作对立的两个方面,在现实世界面前坠入常见;有的把“空”当作空洞无物,坠入虚无主义的断见。要理解“空”字,先要知道这个字的来源,佛经是从梵文译来的,“空”字也由之而来。在梵文里,Sungata(音:舜若多)的含义是 “性空”,玄奘法师简译为“空”。下面摘录一段澹思先生《论空即是色》的文章的一段,他把这个空字的来源和意义说得很清楚:
“空、在梵文里叫做 Sunyata(音:舜若多),事实上, Sunyata 一语,不能简称为‘空’,而应称为‘空性’。ta在此是一个接尾词,Sunya是一个语根。当然我们可以把Sunya叫做空,但在‘色即是空’这句话里的‘空’,原文并不是Sunya而是,Sunyata。有此一接尾的ta字,在梵文里与只是Sunya一字,那就大有区别了。ta的意思有性质、实在、形态等义。空与空性是有着不同的意义的。……”
这段文字,把空与空性分析得很清楚。事实上,在笔者已找到的《心经》的七种译本中,般若共利言译作“五蕴性空”,而不是五蕴皆空;法月和知慧轮及施护都译作“五蕴自性皆空”;法成译作“照见五蕴体性,悉皆是空”。在藏译梵文本中有“一切法皆性空”之句。可见这里的“空”应该按“性空”之意来理解,“空”是“性空”的省略字。千余年来,深入民间,传布最广的,是玄奘的译本,他译的是“五蕴皆空”。当然,他这样译,一定有他的见解,当时也不会引起误解,而且当时对“空”字的解释也相当清楚,只是后来由于时代的变迁,语言文字的意思也随之改变,于是有人就依文解意,只就字的表面意思来理解,以致千载以来,引起了不少误解。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对“性空”的解释是:“谓众缘合成的一切事物,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可得。”这里所指的“性”不是物理学和生物学意义上的物性,而是指一种不依条件(缘)的独立存在的“自性”(自体),“自性”的含义是自己有、自己成、自己规定自己、本来如此、实在恒常的意义。我们只要冷静推论反复思考就会发现: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余下全文>>问题五:四大皆空,六根清净各是什么意思 一:四大是指构成我们这个色身及外在世界的四大元素。即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在人体中,地大指骨骼肌肉等坚固物质;水大指唾液、血液、尿液等湿性物质;火大指温度;风大指呼吸、气。外在的四大就比较显而易见了。四大皆空比较难体会,而且很难用文字语言来形容,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就个人结合一些经典和大德的开示来理解的话:空性就是无常的、非永恒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每一个当下都是无法掌握的,不可得的。你说现在,现在又过去了两秒,再讲现在,时间就又过去了两秒。世界万物,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分,缘(条件)生缘灭,没有一样东西是恒常不变的。
二:六根是指眼(视根)、耳(听根)、鼻(嗅根)、舌(味根)、身(触根)、意(念虑之根)。眼根贪色、耳根贪声、鼻根贪香、舌根贪味、身根贪细滑、意根贪乐境。有贪,就必有嗔。以养生而言,色迷于眼乱心,声迷于耳烦脑,香迷于鼻邪气,味迷于舌伤胃,细滑迷于身堕情,乐境迷于意丧志。过于声色犬马,以至神伤身伤,病邪易侵入,危及健康。只有尽可能的做到六根清净,才能病邪难存,健康长寿。问题六:佛教四大皆空指哪四大 佛教所讲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 。我们这个世界的形成就是基于“地、水、风、火、空”的这五种自然因素。修佛就是修清净心,而要修清净心,就要放下世间诸法的一切因素,是故以四大皆空来喻示离一切相,修行佛法。问题七:和尚的四大皆空是什么 佛教所讲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
佛教把一切物质现象(色法)归纳为四种基本要素,即坚性的“地”、湿性的“水”、暖性的“火”、动性的“风浮,谓之“四大”。四大可分为内、外两大类:同心识和合而形成众生肉体的为“内四大”;不同心识和合而形成山河大地等的为“外四大”。通常从前者的意义引申,称人身为“四大”,如清·李斗《扬州画航录·虹桥录上》:“六十岁来一梦轻,飘然四大御风轻。”后因称看破红尘,身无牵挂的超脱态度为“四大皆空”。如《水浒后传》第三一回:“胞胎浑沌,四大皆空,没甚姓名。” 不懂佛法的人,他会脱口而出地告诉你:‘空了酒、色、财、气,就是四大皆空嘛!’
其实,这与佛教所说的四大皆空,根本是牛头不对马嘴。因为佛教所讲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 四大的观念,也不是佛教发明的,这是人类对于宇宙本体的初期探索而得的结果,在东西方的哲学思想史上,几乎有著同样的趋势。比如中国书经所记的‘水、火、金、木、土’五行;印度古吠陀本集所说的世界形成,是基于‘地、水、风、火、空’的五种自然因素;希腊古哲学家恩比多克里斯(Empedocles),也曾提出‘气、水、土、火’为宇宙间不变的四大元素。
总之,不论五行也好,五大也好,四大也好,都是指的物理界的基本元素,如果仅限于此而胶著于此,那么,发展的结果,便是唯物论者,所以,这些思想,也是唯物论的先驱。
佛教讲四大皆空,是沿用著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的,因为地、水、火、风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比如山岳土地属于地大,海洋河川属于水大,阳光炎热属于火大,空间气流属于风大。如把它们化为人体生理的,比如毛发骨肉属于地大,血液分泌属于水大,体温属于火大,呼吸属于风大;若从四大的物性上说,坚硬属于地大,湿润属于水大,温暖属于火大,流动属于风大。但是,不论如何地分析四大,四大终属于物质界而无法概括精神界的。所以唯物论者以四大为宇宙的根源,佛教则绝不同意这样的说法。问题八:四大皆空,什么是空的 四大是指构成我们这个色身及外在世界的四大元素。即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在人体中,地大指骨骼肌肉等坚固物质;水大指唾液、血液、尿液等湿性物质;火大指温度;风大指呼吸、气。外在的四大就比较显而易见了。四大皆空比较难体会,而且很难用文字语言来形容,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就个人结合一些经典和大德的开示来理解的话:空性就是无常的、非永恒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每一个当下都是无法掌握的,不可得的。你说现在,现在又过去了两秒,再讲现在,时间就又过去了两秒。世界万物,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分,缘(条件)生缘灭,没有一样东西是恒常不变的。问题九:“四大皆空”是什么意思? [题名]:四大皆空[拼音]: sìdàjiēkōng ##[解释]: 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种消极思想. #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种消极思想.# 佛教称地、水、火、风为四大,认为所有物质都由四大构成,而四大又从空而生,因此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空虚的.旧时以“四大皆空”表示看破红尘. [题名]:四大皆空[拼音]:sì dà jiē kōng[解释]: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种消极思想.[例句]:胞胎浑沌,~,没甚姓名.★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一回[来源]:《四十二章经》二十:“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十鸦
- 2021-12-25 01:13
哦,回答的不错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