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赵盾的“为法受恶”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0 13:27
- 提问者网友:低吟詩仙的傷
- 2021-03-20 02:54
如何理解赵盾的“为法受恶”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低血压的长颈鹿
- 2021-03-20 04:22
赵宣子名叫赵盾,是春秋时晋国的执政大夫。当时的晋国国君灵公非常残暴,赵盾多次劝谏,反招灵公忌恨。一天,晋灵公招赵盾来喝酒,饮至半晌,他令埋伏在四周的武士突然杀出,刺杀赵盾。赵盾得到厨师祁眯明的帮助,脱险逃出。赵盾的叔伯弟弟赵穿举兵反抗,将灵公杀死在桃园中。晋国史臣董狐记述这一情况时,特意在史册写上“赵盾弑其君”,而且拿着史册让满朝的人看。赵盾感到难堪,辩解说:“弑君者是赵穿啊,我没有罪。”董狐反驳说:“你身为正卿,逃跑没有逃出国境。按照国法,只有逃出国境,才算断绝君臣的情份。你作为灵公的臣子,不去制止叛乱,怎么能说没有罪呢?”赵盾听了长叹一声:“唉,《诗经》上说‘我之怀矣,自贻伊戚’,这好像是在说我啊。”只好接受了董狐的说法。孔子看到这段记载,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意思是说:董狐是古代优秀的史官,他记录历史秉笔直书,并不隐讳.赵盾也是古代优秀的官员,只是因为当时的法度而蒙受恶名.
法即“书法”,也就是记事的原则.晋国太史董狐的记事原则是不隐晦事实真相,评价事实的标准是当时被普遍认可的礼(宗法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孔子认为赵盾是国之良臣,对他寄予同情,却又认为他背负“弑君”的罪名是“为法受恶”,并不算冤枉.
《左传》中对很多事情都用“礼”和“非礼”来评价的.在董狐和孔子看来,赵盾按臣道,做到了敬.他尊敬国君,对国君最忠,这表现在他的直言敢谏.赵盾对晋灵公滥杀宰夫是谏诤了,且由此引起晋灵公谋害.这不能说不是直言敢谏,尽了忠君之职.所谓敬,还有一个内容,就是敬业,对工作重视认真.赵盾在职守上是做到了宵衣旰食.为了上朝,他起得很早,以至坐而假寐,并且是盛服等待,这是敬业,所以鉏麑这个杀手,也不能不感叹说,赵盾是不忘恭敬.在这里赵盾确是做到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了.
赵盾对老百姓是其养民也惠了,当其打猎遇到灵辄饿得很时,就给了他吃的,知道其家中还有老母,舍不得吃时,就叫他吃完,又带上一袋饭和肉回家.这不能不说养民是恩惠的.
从以上种种表现看,赵盾确乎是按臣道而行的一个良臣. 赵盾作为晋国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应对晋灵公之死承担责任,所以记做“赵盾弑其君”是合乎礼法的.
但是,这种“为法受恶”模糊了事实真相,给后世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没有《左传》为《春秋》所做的解释,那我们所能见到的历史就是“晋赵盾弑其君夷皋”.这显然不是历史的真相.
法即“书法”,也就是记事的原则.晋国太史董狐的记事原则是不隐晦事实真相,评价事实的标准是当时被普遍认可的礼(宗法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孔子认为赵盾是国之良臣,对他寄予同情,却又认为他背负“弑君”的罪名是“为法受恶”,并不算冤枉.
《左传》中对很多事情都用“礼”和“非礼”来评价的.在董狐和孔子看来,赵盾按臣道,做到了敬.他尊敬国君,对国君最忠,这表现在他的直言敢谏.赵盾对晋灵公滥杀宰夫是谏诤了,且由此引起晋灵公谋害.这不能说不是直言敢谏,尽了忠君之职.所谓敬,还有一个内容,就是敬业,对工作重视认真.赵盾在职守上是做到了宵衣旰食.为了上朝,他起得很早,以至坐而假寐,并且是盛服等待,这是敬业,所以鉏麑这个杀手,也不能不感叹说,赵盾是不忘恭敬.在这里赵盾确是做到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了.
赵盾对老百姓是其养民也惠了,当其打猎遇到灵辄饿得很时,就给了他吃的,知道其家中还有老母,舍不得吃时,就叫他吃完,又带上一袋饭和肉回家.这不能不说养民是恩惠的.
从以上种种表现看,赵盾确乎是按臣道而行的一个良臣. 赵盾作为晋国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应对晋灵公之死承担责任,所以记做“赵盾弑其君”是合乎礼法的.
但是,这种“为法受恶”模糊了事实真相,给后世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没有《左传》为《春秋》所做的解释,那我们所能见到的历史就是“晋赵盾弑其君夷皋”.这显然不是历史的真相.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躲不过心动
- 2021-03-20 05:49
法即“书法”,也就是记事的原则。晋国太史董狐的记事原则是不隐晦事实真相,评价事实的标准是当时被普遍认可的礼(宗法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孔子认为赵盾是国之良臣,对他寄予同情,却又认为他背负“弑君”的罪名是“为法受恶”,并不算冤枉。
《左传》中对很多事情都是用“礼”和“非礼”来评价的。在董狐和孔子看来,赵盾按臣道,做到了敬。他尊敬国君,对国君最忠,这表现在他的直言敢谏。赵盾对晋灵公滥杀宰夫是谏诤了,且由此引起晋灵公谋害。这不能说不是直言敢谏,尽了忠君之职。所谓敬,还有一个内容,就是敬业,对工作重视认真。赵盾在职守上是做到了宵衣旰食。为了上朝,他起得很早,以至坐而假寐,并且是盛服等待,这是敬业,所以鉏麑这个杀手,也不能不感叹说,赵盾是不忘恭敬。在这里赵盾确是做到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了。
赵盾对老百姓是其养民也惠了,当其打猎遇到灵辄饿得很时,就给了他吃的,知道其家中还有老母,舍不得吃时,就叫他吃完,又带上一袋饭和肉回家。这不能不说养民是恩惠的。
从以上种种表现看,赵盾确乎是按臣道而行的一个良臣。
赵盾作为晋国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应对晋灵公之死承担责任,所以记做“赵盾弑其君”是合乎礼法的。 但是,这种“为法受恶”模糊了事实真相,给后世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没有《左传》为《春秋》所做的解释,那我们所能见到的历史就是“晋赵盾弑其君夷皋”。这显然不是历史的真相。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