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井生坟羊,季桓子掘井挖出来一只像羊一样的东西,为什么去问孔子时却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1 01:50
  • 提问者网友:心牵心
  • 2021-03-31 13:01
井生坟羊,季桓子掘井挖出来一只像羊一样的东西,为什么去问孔子时却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老鼠爱大米
  • 2021-03-31 13:57
一约公元前495年(鲁定公十五年),季桓子在封地鄪都掘井挖出一个肚大口小的瓦器,内有一物,人莫能识。季桓子找到孔子问:“我家挖井得到一个怪物像狗,是什么呀?”孔子说:“这是羊啊!古人说:‘山之怪叫夔、虫网 虫两 ;水之怪叫龙、罔象;土中之怪叫羵羊。’今得之土中,必定是羊。”季桓子又问:“什么叫 羵羊?”孔子说:“非雌非雄,徒有其形”。季桓子把鄪地人叫来一问,果然分不出雌雄,于是大惊说:“仲尼之学,果不可及!”
关于“季桓子挖井得羵羊”之事,史书多有记载。《国语·鲁X 语下》记载:“季桓子穿井,获如土缶,其中有羊焉。使问之仲尼曰:‘吾穿井而获狗,何也?’对曰:‘以丘之所闻,羊也。丘闻之:木石之怪,曰夔、虫网 虫两;水之怪,曰龙,罔象;土之怪,曰 羵羊’。”《孔子家语》作“穿井得一狗”。在孔庙大成殿《孔子事迹图》中有“羵羊辨怪”图,图解释文:“鲁国季桓子打井时挖出怪物,硬得像岩石,有兽的形状,不知其名,使人去问孔子,孔子说‘天下万物各有各的精怪,土里的叫羵羊,这就是羵羊吧。’”《沂州府志》载:“井 chou 以石,围百尺,深数丈,今淤塞,尚有丈余。”清《费县志》曰:“季桓子穿井获如土缶,其中有羊焉……即此井矣。”清王火延 题诗《羵羊井》:“ chou(秋下一瓦字)石全隤土半堙,遗碑缶怪记来真。为羊为狗何关系?谁问他年大野麟。”
二这个故事就是为了说明孔子的博学。
三“羵羊”是什么?孔子给出的权威解释是“土之怪”,就是“土中的精怪”。虽然“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但是面对井下怪物这一活生生的事实,他也只好硬着头皮用“怪”来解释了。 透过有限的文字记载,我们还是能够推想出“羵羊”的一些外观特征来:
1、它是活体。既然孔子称它是“怪”,应该是一个蠕动的活体。 2、形如胎肉。三国吴人唐固《国语注》:“羵羊,雌雄未成者也。”所谓“雌雄未成”,是说它好像未足月的胎儿,尚未成形。《国语》和《史记》一会儿说是狗,一会儿又说是羊,也是因为它虽然具备动物的雏形,但是形态未真,狗羊难辨。
3、体量不大。既然能够装在土罐里,体量应该不会太大。以狗或羊来推论,重量约为几公斤。
如此看来,这个神秘的不速之客,分明就是一块鲜活的“地下怪肉”。
据人们考证,这个东西应该就是太岁,肉灵芝。
令人吃惊的是,古人对于“地下怪肉”已经有了初步的较为科学的认识。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有意将“视肉”的排序放在了动物之后、植物之前,十分耐人寻味。
晋代郭璞是一位知识广博的学者,他认为“聚肉”与一种叫马勃的菌类“颇相仿佛”。马勃,又称“脱皮马勃”,属灰包科,幼时内外纯白色,内部肉质,稍带粘性,子实体入药。
明代药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肉芝,状如肉,乃生物也。白者如截肪,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他直接把“肉芝”列入“菜部”,与木耳、香蕈、土菌等并列,指称其“乃生物也”,并详细说明了它的药用价值。
为了破解“地下怪肉”之谜,科学家对它的理化指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确认它是一种菌类,叫做“粘菌复合体”。它是由几十亿年前的一种原始的鞭毛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这种生物叫做原生质生物,是生命的原始状态。原生质生物生活在水中能够游动,它既可以像动物一样通过吞噬其他的生物生活,也可以像植物一样通过光合作用生活。这个“粘菌复合体”,它的细胞结构和原始的鞭毛细胞的结构非常相似,不同的是这种细胞不含光合色素,按《生命起源及进化谱系图》分析,它的位置应在菌(藻)类植物和原生动物之间。也就是说,它处于生命演化的一个岔道口上,向左就会发展到植物界,向右就会发展到动物界,原地不动就变成了像蘑菇、灵芝一样的真菌类。由于非常少见,一直是生命演化研究的一个盲点。
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粘菌复合体”含有将近50%的蛋白质和核酸,这些物质对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十分有帮助。追问谢谢老师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往事隔山水
  • 2021-03-31 15:20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年四十二,鲁昭公卒于乾侯,定公立。定公立五年,夏,季平子卒,桓子嗣立。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若羊,问仲尼云‘得狗’。仲尼曰:‘以丘所闻,羊也。丘闻之,木石之怪夔、罔阆,水之怪龙、罔象,土之怪坟羊’。”
《淮南子》:“山出枭阳,水生罔象,木生毕方,井生羵羊,人怪之,闻见鲜而识物浅也。”刘向《说苑》亦有大体相同的记述:“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有羊。以问孔子,言得狗。孔子曰:‘以吾所闻,非狗,乃羊也。木石之怪夔罔两,水之怪龙罔象,土之怪羵羊也,非狗也。’”
孔子“羵羊之辨”
在孔庙大成殿《孔子事迹图》中有“羵羊辨怪”图。该图文字说明为,“鲁国季桓子打井时挖出怪物,硬得像岩石,有兽的形状,不知其名,使人去问孔子,孔子说:‘天下万物各有各的精怪,土里的叫羵羊,这就是羵羊吧。’”
季桓子封地在费邑(今山东费县),羵羊之说即发生于此。“土之怪羵羊也”,这是孔子的解释。据此,《辞源》对羵羊的解释为“土中怪羊,雌雄不分。”并作注曰:“羵羊,雌雄不成者也。”羵羊亦作坟羊。《说文》曰“怪,异也”,也就是人们所不熟悉,不了解的。
《国语·鲁语下》记载道:“季桓子穿井,获如土缶,其中有羊焉。使问之仲尼曰:‘吾穿井而获狗,何也?’对曰:以丘所闻,羊也。丘闻之:木石之怪夔、蝄蜽,水之怪龙、罔象,土之怪羵羊。” 
《史记·孔子世家》等古籍也有过记载。说是公元前505年(鲁定公5年)鲁国季桓子凿井时挖出一个怪物,坚硬如石,具有兽形。他派人询问孔子,孔子说“物各有怪,土之怪叫做羵羊,这就是羵羊啊!”
鲁国之地(今山东临沂费县)费人挖井得怪,季桓子找孔子辨识,得出“羵羊”说法。具体究竟是什么至今仍存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羵羊为地下活体菌类物质;一种认为羵羊具体是费人挖出的陶器。
关于至今难有定论的“羵羊之争”“第一种观点认为活体菌类,我认为不妥。不符坚硬如缶,且形似狗、羊。第二种观点认为陶器,我认为孔子知识渊博不可能连陶器都不认识,治学严谨的孔子当时提出的土之怪即‘羵羊’必然考虑了地质中万物变化之机巧。”
他认为《国语》、《史记》等记载又像狗、又像羊的“如土缶”的“怪”就是当时出土的古生物化石,不排除类似恐龙、犀类古生物化石等。头骨化石与狗、羊头骨极似。且不辨雌雄。又查近年山东临沂频频出土哺乳类古生物化石,证明这一地区过去有大量远古遗留的化石痕迹。也证明了春秋时期发现化石是大有可能的。因此,认为中国古生物化石早在春秋时期就被发现了,而且孔子给化石起的最早的名字就叫“羵羊”。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