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排萧的考古发现

答案:1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3 05:00
  • 提问者网友:献世佛
  • 2021-11-13 01:08
排萧的考古发现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末日狂欢
  • 2021-11-13 01:32
1978年8月湖北随县曾侯乙墓,首次出土了两支排箫。它们的形状独特,好像凤凰的一翼,都是由13根长短不同的细竹管依次排列,用三道剖开的细竹管缠缚而成,表面饰有色彩绚丽的漆绘。这两支排箫虽然形制相同,但相应的管长有别,是一对“雌雄箫”,雄的稍长,雌的略短。古时雌雄排箫常作合奏,互相衬托,有如男女声二重唱。
从春秋至唐末的1600多年间,排箫的管数和长度均不同,经过历代的流传和乐器匠师的改进,直到清代才由依次渐短的单凤翼,改为对称的双凤翼形制,并且按律进行编管,箫管的箍子也由绳拴竹捆改成木制套架。
中国真正挖掘出的实例则出现在十一世纪。在中国河南省洛邑的古墓中发现一批葬礼用品,其中发现两把鸟骨排箫,每把十三根音管,用丝带绑成。另外也发现超过四十把的笛箫。这项发现代表了最早在中国发现排箫的证据。其实十三音管的竹排箫也早在战国时代(约西元前475-221年)在湖北省古墓中被发现。事实上,中国排箫有笔直和圆弧的设计,但也有独特的对称形状,以低音长管在中央,音管长度往两端递减。这种对称的排箫是传说中表征生命、死亡及复活的火鸟凤凰的象征,常用于宗教仪式中。不过,对称的排箫也在朝鲜半岛发现了相反形状的排箫,即低音长管在两端,音管长度往中央递减的。 在北京中国音乐研究所里,珍藏着一支清乾隆时(1736~1795)制作的排箫,共16管,每管都刻有音名,包含十二律及四倍律,工艺十分精致,木制套架上还绘有两条腾云而起的金龙,颇富民族风格。
古希腊神话中牧神潘经常表现为吹奏排萧的形象,因此称这种乐器为“潘笛”。中国古代的排萧共有两排,每个音有两个同样长短的管子,排列顺序为低-高-低,因此如同两个翅膀、或燕子的尾巴,所以也被称为“凤尾萧”。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