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的中国,占社会中高层的大多数是那些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的人吗?
答案:3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5 10:20
- 提问者网友:嘚啵嘚啵
- 2021-11-14 21:10
20年后的中国,占社会中高层的大多数是那些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的人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怙棘
- 2021-11-14 21:52
应该是这样的。
随着中华民族复兴步伐的加快,随着中国梦的实现步伐加快,教育必将得到更快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的进入社会中高层,以自己的才华贡献给哺育几人的人民。
随着中华民族复兴步伐的加快,随着中国梦的实现步伐加快,教育必将得到更快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的进入社会中高层,以自己的才华贡献给哺育几人的人民。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第四晚心情
- 2021-11-14 22:10
有的人说,考研等同于第二次高考,读研究生和读本科实则一样。笔者并不完全认同此看法,本科文凭虽然和研究生文凭同为文凭,但两者不可同日而语。中学阶段,所有学生尚不具备社会能力,因此需要读个大学作为缓冲作用,这也与大学半社会半学校的定位相符。更何况现在几乎好的供职单位其最低要求就是本科,因此本科文凭为必须。然而研究生文凭则不一样,有的同学经过大学四年本科阶段的学习,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应付社会的挑战,故不需要读研。另一部分人则因知识及能力储备不足而无法接收社会挑战,需要研究生阶段的强化。因此这两种人分化的结果就是两种模式的产生:1.四年本科+三年工作经验;2.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两种模式孰优孰劣不好分析,从现在教育背景和社会大环境的发展动向看来,更认同第二种模式。但并非第二种模式更优,而是他可以将工作经验的积累滞后三年,从而降低社会成本,因为任何公司企业招人的第一宗旨就是为他赚钱,创造利益,能者上,因此第一反映将会是看工作经验。这个问题很有趣,因为大多数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几乎都没有工作经验,或者说是实际公司工作经验(有的工作经验用人单位并不认可),因此以工作经验为准绳的用人要求也必然会落实到研究生头上,从而对其找工作不利。另外,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研究生的增多更是导致了用人单位“落井下石”,在这个时候,马斯洛式的需求原理再次体现出来---- -既然研究生大增,为何不索性将需求提高呢,既能带来更大价值又能降低其成本,何乐而不为?所有的用人单位都恨不得以最低廉的价格收购研究生,研究生命运尚且如此,何况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本科生。
但这并不妨碍很多人在文凭上烧钱(又如前,既烧掉了钱有烧掉了前途),尽管高投入很可能是低回报。很多研究生都有一种感受,那就是研究生三年的学习深入得多,感觉学到了不少东西。笔者认为,这恰恰是对人本性的一种扼杀,研究生三年不仅降低了人才的可塑性,更可悲的是连基本的为人处事的基本素质都将不具备,现在大学生的人文风尚已经降低了很多,更不用说他们的个人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很多研究生除了论文还是论文,之前清华研究生王垠退学一事在社会上激起千层浪,根本原因还是在此。不少网友认为,很多公司高层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有的甚至是博士生,但忽略了一个问题,其中有多少是海归,有多少是土鳖,笔者今日谈到的文凭及学历都是中国条件下的,没有涉及海外,因此别在那拿哈佛或剑桥的MBA来作为例子。至于目前研究生“吃香”,那都是用人单位在搞鬼,用“非研究生不招”的旗号让很多有能力的本科生望而却步,此种方法也更强化的文凭的“价值”。更可气的是,很多用人单位完全是在榨取员工的血汗,“血汗工厂”由此而来。想必大家都知道很多外企都很人性化,内部人才培养的机制很健全。而国内企业呢,很多都是榨干“血汗”叫你走人,不少高学历人才成为了其牺牲品。
中国的高等教育目前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那就是“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价值依次贬值,呈现“多米诺骨牌”的发展趋势。目前本科生最遭殃,高不成低不就,可以预见的是若干年以后,当硕士生的阵容越来越庞大时,硕士生将步本科生的后尘,同样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博士生也遭殃,那么到这一步怎么办,笔者提一建议,教育部继续新建文凭----“超士生”,来接博士生的班,因为如果有一天很多人都拿到了博士学位还无法就业,或者是无法满意的就业的话,他们也再没有什么文凭可拿,那就果断建立“超士生”,一步一步的下去。但“超士生”之后呢?如果到了“超士生”还不能解决问题的话,那会怎样呢?是继续新建还是就此打住?总不能因为文凭而“白了少年头”吧,总不能到了五六十岁还拿文凭吧?所以,那时候,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只能是两个字---“完蛋”。
但这并不妨碍很多人在文凭上烧钱(又如前,既烧掉了钱有烧掉了前途),尽管高投入很可能是低回报。很多研究生都有一种感受,那就是研究生三年的学习深入得多,感觉学到了不少东西。笔者认为,这恰恰是对人本性的一种扼杀,研究生三年不仅降低了人才的可塑性,更可悲的是连基本的为人处事的基本素质都将不具备,现在大学生的人文风尚已经降低了很多,更不用说他们的个人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很多研究生除了论文还是论文,之前清华研究生王垠退学一事在社会上激起千层浪,根本原因还是在此。不少网友认为,很多公司高层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有的甚至是博士生,但忽略了一个问题,其中有多少是海归,有多少是土鳖,笔者今日谈到的文凭及学历都是中国条件下的,没有涉及海外,因此别在那拿哈佛或剑桥的MBA来作为例子。至于目前研究生“吃香”,那都是用人单位在搞鬼,用“非研究生不招”的旗号让很多有能力的本科生望而却步,此种方法也更强化的文凭的“价值”。更可气的是,很多用人单位完全是在榨取员工的血汗,“血汗工厂”由此而来。想必大家都知道很多外企都很人性化,内部人才培养的机制很健全。而国内企业呢,很多都是榨干“血汗”叫你走人,不少高学历人才成为了其牺牲品。
中国的高等教育目前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那就是“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价值依次贬值,呈现“多米诺骨牌”的发展趋势。目前本科生最遭殃,高不成低不就,可以预见的是若干年以后,当硕士生的阵容越来越庞大时,硕士生将步本科生的后尘,同样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博士生也遭殃,那么到这一步怎么办,笔者提一建议,教育部继续新建文凭----“超士生”,来接博士生的班,因为如果有一天很多人都拿到了博士学位还无法就业,或者是无法满意的就业的话,他们也再没有什么文凭可拿,那就果断建立“超士生”,一步一步的下去。但“超士生”之后呢?如果到了“超士生”还不能解决问题的话,那会怎样呢?是继续新建还是就此打住?总不能因为文凭而“白了少年头”吧,总不能到了五六十岁还拿文凭吧?所以,那时候,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只能是两个字---“完蛋”。
- 2楼网友:迟山
- 2021-11-14 22:00
我觉得20年后是博士了,现在的好多人都考博士了,不过只要人能力强还是能站住脚的,那要是从商的话应该只要自己有本事有能力就行,但是要是从事学术的话,那就得往上考了,因为文聘才能证明他们的价值,现在的研究生都已经很多了,现在中国的博士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照这样的发展,可想而知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