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诗经》主要运用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无衣》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的手法,作用是什么?

答案:3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3 00:21
  • 提问者网友:箛茗
  • 2021-04-02 09:10
《诗经》主要运用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无衣》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的手法,作用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摆渡翁
  • 2021-04-02 09:23
应该是赋(赋的特点就是重章叠句、反复咏叹,就一事铺陈开来),请看:
  秦风·无衣

  1、结构与主题

  《秦风·无衣》在篇章结构上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手法。全诗共分三章,第二、三章与第一章相比,只更换了几个韵脚字,这种回旋反复的形式加重了抒情色彩,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节奏感和感染力。

  《无衣》表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真实感人,慷慨雄壮,确是一首充满民族精神而又富有艺术魅力的古代军歌。

  2、文章解读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子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段解:这一章写战争开始之时,战士们统一思想。

  解读:这一章写当时军情紧急,一时难以备全征衣。“无衣”是实写,也可以理解为夸张的写法,为国征战,不计衣物不全的困难。“与子同袍”,与战友共用一件战袍,“王于兴师”,大家就急忙修理好戈矛。为什么大家能够克服困难、团结备战呢?“与子同仇!”因为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一起抗击共同的敌人。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段解:这两章写战士们统一行动,一起上战场。

  解读:这首战歌,每章一、二句,分别写“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每章的三、四句,先后写“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表现战士们齐心备战的情景。每章最后一句,写“同仇”、“偕作”、“偕行”,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感情和大无畏精神。

  3、字词解析

  岂曰无衣:怎能说没有衣服。衣,上衣。

  子:你。

  袍:长衣。闻一多说:“行军者日以当衣,夜以当被。”即当时士兵穿的战袍白天当衣服,夜晚当被子,相当于现在的披风或斗篷。同袍,表示友爱。

  王:指秦王,一说指周天了。

  于:助词。

  兴师:出兵。

  修:修理,整顿。

  戈矛:古代的长柄武器。

  与子同仇:我同你一样仇恨敌人。

  泽:通“(zé)”,内衣。

  戟(jǐ):长柄的武器。将戈、矛合为一体的一种武器。

  偕(xié):共同,一起。

  作:起。

  裳:古时男女的下衣,即裙。

  甲: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衣服。

  兵:兵器。

  行:行走,前往。偕行,指一同奔赴战场。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鱼忧
  • 2021-04-02 10:47
无衣 赋体诗
用铺陈复唱表现战士们即将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
  • 2楼网友:执傲
  • 2021-04-02 10:32
运用赋
表达了士兵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
是诗三百中按照内容分类的战争题材中少见的描写战斗热情的诗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