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端午节的龙象征什么

答案:1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2 17:40
  • 提问者网友:情歌越听越心酸
  • 2021-03-02 01:48
端午节的龙象征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归鹤鸣
  • 2021-03-02 02:08
问题一:端午节象征着什么? 端午节 Dragon Boat Festival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了纪 念屈原,一说源于田文端午立新规。 据说当初屈原投江之后,每到五月五日屈原的祭日,人们都把米饭扔到河里纪 念屈原。一天晚上,有人梦见屈原面黄肌瘦,就连忙上前询问。原来,百姓投往河 里的米饭,都被鱼鳖虾蟹吃掉了。屈原无食充饥,所以日渐消瘦。他左思右想,不 知怎样才能不让鱼鳖虾蟹吃米饭。屈原告诉他,如果用箬竹叶包饭,做成尖角的角 黍(即粽子),鱼鳖虾蟹见了,以为是菱角,它们就不敢再吃了。那人醒后,就把 此梦转告给乡邻。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梦中屈原说的方法去做。不久,屈原 又托梦给那人,感谢人们送去的粽子。后来,人们都这样去做,渐渐形成了包角粽 的习惯。 老百姓把源于田文的说法都称为“躲五”。传说古代的时候,人们把五月称为 恶月,五月五日为恶日,此日生的孩子为“五日子”。“五日子”是父母的克星, 谁也不敢抚养。齐国的田文是“五日子”,父亲几次要害死他,多亏母亲保护,他 才幸免于难。但父亲命令他,每到五月初五这天,他必须到外祖母家去“躲五”。 田文长大以后,做了宰相,便下令改“躲五”为“端午”,说五月五日是个端端正 正的吉利日子,此日生的孩子一律不准加害,也毋须到外祖母家去“躲五”。自此以 后,便有了端午节。 在端午节的风俗中,除人们熟知的赛龙、吃棕子、插艾蒲、戴荷包、洗药浴等祭 奠、庆贺、文体活动外,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奇趣。 名称最多的节日 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堪称节日别名最多。究竟有多 少,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权威的统计。据统计的资料就达二十多个,但含义不 尽相同。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 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棕子节等等。 同风异俗的节日 同为端午节,全国多在五月初五日过节,唯有福建有些地方是在五月四日过节 原因是说五代十国时闽国建立者(即闽王)王审知死于五月五日,故避之。 同为赛龙舟,湖北秭归(屈原故乡)正式比赛是在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天 别的地方是在初五这天。江西一些水浅干旱之地,不是在水上龙舟竞赛夺标, 而是在陆上跑旱船、爬高比赛。同是佩符避邪,各地佩带物也有差异:江苏女 子带用各色草花做成的五毒花,妇女头上插绒制虎,儿童背上负绸制虎,而河 北丰润一带却用棉花布缝制成小狗、小人、小口袋带在孩子身上。青海湟源一 带所带香包,已不单是别处的驱秽作用,而成了爱情的信物,女子精心缝制于 端午节送于情人。在各地除了吃粽子风俗外,还有吃年糕、馄饨、油果、咸甜 鸡鸭、鹅蛋、蒜瓣等习俗、浙江端午的骆驼蹄糕就很有名气。 在外国过的节日 外国也有端午节。在朝鲜,端午节这天也有用艾蒲的习惯。不同的是,中国插 艾叶、插菖蒲,或饮雄黄菖蒲酒;而朝鲜是吃艾饼,洗菖蒲澡。他们不是祭屈 原,而是用艾饼、松皮饼祭祖先。他们不竟龙舟而是摔跤、打秋千。日本的端 午节与我国的习俗差不多:插艾草、吃粽子,沿海也要举行类似赛龙舟的活动 叫“相会”、“爬龙”。有男孩的家庭,还要挂鲤鱼旗,期望儿子“鲤鱼跳龙 门”。新加坡在端午节这天举行全国龙舟大赛。在美国从1979年开始,在 波士顿儿童博物馆举行一年一度的波士顿龙舟会,并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的文 化节日!问题二:为什么端午节是龙节? 我国著名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是龙节,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纪念神龙的节日。 据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说:端午节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赛龙舟便是祭仪中半宗教、半娱乐性节目。问题三:端午节舞龙的来历是什么 舞龙象征什么? 舞龙的历史具体资料 龙用稻草扎成得名。用一大把稻草扎成有嘴、有角、有眼睛、有胡须的龙头,用一捆稻草索扎成与龙头颈一般粗尺多长的七节龙身,再用一把稻草扎成鱼尾形的龙尾,一共九节,用稻草间隔地串连起来,每节插一根竹木杆为把。舞草把龙,主要在土家农村山寨举行,每年农历五月至七月,为舞草把龙时间,舞龙的意义是娱乐中包含驱瘟、防火两种。
驱瘟。农历五六月间,是田间稻草苗猛长期,天气炎热,病虫多发,其中毁灭性的病虫害为稻瘟病,在科技落后无法防治的时代,土家农民以舞草把龙来驱逐稻瘟病,久之成习,聚众娱乐。舞草把龙驱瘟,从村寨出发到田野,在每片稻田区、每丘田坎上都要依次顺路舞到,舞的动作与灯龙相同。舞龙队伍,在吹牛角号、放三眼炮、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声中表演舞技,颇为壮观。在各自村寨的所有田间舞完后,将草把龙抬到溪沟边烧掉,谓之送龙归海。
迁火焰。农历的五月端午节前后或七月间稻谷即将成熟期在村寨举行。舞龙这天,全寨各家的堂屋中间放一盆水和一筛子五谷杂粮,候舞龙队伍来。舞龙队伍中除了舞九节草把龙外,有一条将一丈长的竹子从中破成船形,在中间装一盆炭火的火焰,由二人抬着。另有射水、射箭和土老司三人及随后自由观众若干。舞龙队在土老司领头下,从村头第一家开始由上而下顺次进各家堂屋后,龙头向堂屋神龛做三点头行礼,接着绕堂屋一圈,再舞各种花样。此时,射水人用射水筒(形状与第三章打水枪一样)吸盆中水向东南西北中五方射水(意为灭火),土老司抓筛中五谷向东南西北中五方各撇一把。撇到中方为堂屋大门外时,舞龙队出门舞到另一家堂屋。全寨各家都舞到以后,把草把龙和火焰抬到溪沟边烧掉,浇水回海。舞龙迁火焰的意思是:请龙把火焰神迁出村寨,以免火灾保平安。问题四:端午象征意义 端午节
Dragon Boat Festival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了纪
念屈原,一说源于田文端午立新规。
据说当初屈原投江之后,每到五月五日屈原的祭日,人们都把米饭扔到河里纪
念屈原。一天晚上,有人梦见屈原面黄肌瘦,就连忙上前询问。原来,百姓投往河
里的米饭,都被鱼鳖虾蟹吃掉了。屈原无食充饥,所以日渐消瘦。他左思右想,不
知怎样才能不让鱼鳖虾蟹吃米饭。屈原告诉他,如果用箬竹叶包饭,做成尖角的角
黍(即粽子),鱼鳖虾蟹见了,以为是菱角,它们就不敢再吃了。那人醒后,就把
此梦转告给乡邻。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梦中屈原说的方法去做。不久,屈原
又托梦给那人,感谢人们送去的粽子。后来,人们都这样去做,渐渐形成了包角粽
的习惯。
老百姓把源于田文的说法都称为“躲五”。传说古代的时候,人们把五月称为
恶月,五月五日为恶日,此日生的孩子为“五日子”。“五日子”是父母的克星,
谁也不敢抚养。齐国的田文是“五日子”,父亲几次要害死他,多亏母亲保护,他
才幸免于难。但父亲命令他,每到五月初五这天,他必须到外祖母家去“躲五”。
田文长大以后,做了宰相,便下令改“躲五”为“端午”,说五月五日是个端端正
正的吉利日子,此日生的孩子一律不准加害,也毋须到外祖母家去“躲五”。自此以
后,便有了端午节。
在端午节的风俗中,除人们熟知的赛龙、吃棕子、插艾蒲、戴荷包、洗药浴等祭
奠、庆贺、文体活动外,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奇趣。
名称最多的节日
攻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堪称节日别名最多。究竟有多
少,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权威的统计。据统计的资料就达二十多个,但含义不
尽相同。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
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棕子节等等。
同风异俗的节日
同为端午节,全国多在五月初五日过节,唯有福建有些地方是在五月四日过节
原因是说五代十国时闽国建立者(即闽王)王审知死于五月五日,故避之。
同为赛龙舟,湖北秭归(屈原故乡)正式比赛是在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天
别的地方是在初五这天。江西一些水浅干旱之地,不是在水上龙舟竞赛夺标,
而是在陆上跑旱船、爬高比赛。同是佩符避邪,各地佩带物也有差异:江苏女
子带用各色草花做成的五毒花,妇女头上插绒制虎,儿童背上负绸制虎,而河
北丰润一带却用棉花布缝制成小狗、小人、小口袋带在孩子身上。青海湟源一
带所带香包,已不单是别处的驱秽作用,而成了爱情的信物,女子精心缝制于
端午节送于情人。在各地除了吃粽子风俗外,还有吃年糕、馄饨、油果、咸甜
鸡鸭、鹅蛋、蒜瓣等习俗、浙江端午的骆驼蹄糕就很有名气。
在外国过的节日
外国也有端午节。在朝鲜,端午节这天也有用艾蒲的习惯。不同的是,中国插
艾叶、插菖蒲,或饮雄黄菖蒲酒;而朝鲜是吃艾饼,洗菖蒲澡。他们不是祭屈
原,而是用艾饼、松皮饼祭祖先。他们不竟龙舟而是摔跤、打秋千。日本的端
午节与我国的习俗差不多:插艾草、吃粽子,沿海也要举行类似赛龙舟的活动
叫“相会”、“爬龙”。有男孩的家庭,还要挂鲤鱼旗,期望儿子“鲤鱼跳龙
门”。新加坡在端午节这天举行全国龙舟大赛。在美国从1979年开始,在
波士顿儿童博物馆举行一年一度的波士顿龙舟会,并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的文
化节日!...余下全文>>问题五:端午节的五色线都代表什么动物 端午节戴五彩(色)线可是很有讲究的。五色缕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而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而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制成的五彩线佩戴时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脚脖。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端午节后的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也有一种说法说这种彩色丝缕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来,丢进河里让水冲走。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带来一年的好运。
端午节的五彩(色)线的意义: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一般传统的说法,都认为端午节起源是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投汩罗江而死;但还有另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源于对恶日(也称“毒日”)的禁忌。因为时值农历五月,正是仲夏疫厉流行的时节,俗称“恶月”(也称“毒月”),端午节这一天俗称“恶日”,正是“诸虫百毒尽消灭”的传统节日。针对五月恶月,民间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直到现在,还可以从端午节许多的习俗中,找出驱邪避毒的痕迹 五彩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民间喜欢用五彩线系在儿童手腕上(男左女右),俗称“长命线”,以祈求压邪避毒,长命百岁。问题六:舞龙代表什么节日 每逢喜庆节日,都会舞龙。
简介:
舞龙俗称玩龙灯,是一种中国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每逢喜庆节日,都会舞龙。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 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汉族的一种民俗文化。舞龙和舞狮,古时是在一年中的大型节日里面节目之一。随着华人移民到世界各地,现在的舞龙文化,已经遍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东南亚,以至欧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各个华人集中的地区,都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问题七:中国文化概论论述题为什么说龙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从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作为龙的传人,不能对中国的龙文化一无所知。不了解龙文化,就无法了解古老的中华文明。龙的原形是什么?龙的概念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形象与文化含意又是如何发展变化的?龙在中国文化中有何影响?这些问题在远古时代就不断地以不同方式困扰人们,至今也未全部解决,还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这里,我们将追寻龙的踪迹,进入远古的历史和龙的世界,去了解、探索龙的奥秘……
龙的起源
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离今天的时间不会少于八千年。这个时期,原始先民已不单纯地、被动地依赖上天的赏赐了,他们把猎获的野马野牛野猪等等畜养起来;也不单单吃那些是采拾得来的野果了,而是有选择地种植谷物以求收获。他们能够熟练地取火用火,学会了用木头搭简单的房子,开始磨制石器、骨器,手工制作陶器,逐渐定居下来,从事生产活动了。生产活动使人们同大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宽泛,自然界作为人之外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撞击也越来越大。
为什么鱼类穿游不居,湾鳄声形俱厉,蛇类阴森恐怖,蜥蜴形色怪异?为什么云团滚滚,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大雨倾盆?为什么海浪翻卷,虹贯长空,泥石流咆哮而下,吞吃人畜,所向披靡?……这些动物的行为和变化不已的自然天象对古人来说,是无法科学解释的。
他们模糊地猜测到,应当有那么一个力大无穷的,与“水”相关的“神物”主宰着指挥着操纵着管理着这些动物和天象,像一个氏族必有一个头领那样;或者说,这些动物和自然天象是这个“神物”的品性体现,像人要说话,要呼叫,要吃喝拉撒睡,要嘻笑怒骂一样。
龙,作为一种崇拜现象,一种对不可思议的自然力的一种“理解”,也就从这个时候起,开始了它的“模糊集合”。
关于龙的起源还有许多学说:神异动物说 、图腾合并说 、天象树神说、 恐龙遗记说 、外邦传入说、模糊集合说等。
龙文化的内涵
北大一位教授从三个层次,揭示了中国龙文化的多重内涵:第一层,龙的观念 从中国龙的形象中蕴涵着中国人最为重视的四大观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的互主体观;阴阳交合的发展观;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观。第二层,龙的理念 在中国龙的形象、龙的观念后面,包含着中国人处理四大主体关系时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追求天人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阴阳矛盾关系的和谐,多元文化关系的和谐。第三层,龙的精神 多元一体、综合创新的中国文化基本精神,这是中国龙形象、龙文化的最深层文化底蕴。王东认为,发掘中国龙文化的深层内涵,有助于解决当代世界的一些文明冲突。
中国的龙却以东方神秘主义的特有形式,通过复杂多变的艺术造型,蕴涵着中国人、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四具基本观念:
一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二是仁者爱人的互主体观;
三是阴阳交合的发展观(或叫变易观);
四是兼容并包的文化观。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世界观,堪称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核心的理念。龙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再加上神秘主义的形式,蕴涵着天人合一的观念。
龙作为通天神兽,有助于人达到通天之道。公元前3000年前后的原龙形态,大多数都包含这种文化内涵。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首推号称“中华第一龙”的河南濮阳西水坡蚌塑鳄型原龙。这里的整个蚌塑的文化内涵,据李学勤、冯时等著名专家研究,俨然是一幅六千年前的一幅“苍龙白虎北斗星图”,既表现古人以苍龙、白虎和北斗星座确定时间与农业生产季节,也反映出这位高踞于当时权力上层的墓主,......余下全文>>问题八:端午节象征什么 端午节 Dragon Boat Festival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了纪 念屈原,一说源于田文端午立新规。 据说当初屈原投江之后,每到五月五日屈原的祭日,人们都把米饭扔到河里纪 念屈原。一天晚上,有人梦见屈原面黄肌瘦,就连忙上前询问。原来,百姓投往河 里的米饭,都被鱼鳖虾蟹吃掉了。屈原无食充饥,所以日渐消瘦。他左思右想,不 知怎样才能不让鱼鳖虾蟹吃米饭。屈原告诉他,如果用箬竹叶包饭,做成尖角的角 黍(即粽子),鱼鳖虾蟹见了,以为是菱角,它们就不敢再吃了。那人醒后,就把 此梦转告给乡邻。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梦中屈原说的方法去做。不久,屈原 又托梦给那人,感谢人们送去的粽子。后来,人们都这样去做,渐渐形成了包角粽 的习惯。 老百姓把源于田文的说法都称为“躲五”。传说古代的时候,人们把五月称为 恶月,五月五日为恶日,此日生的孩子为“五日子”。“五日子”是父母的克星, 谁也不敢抚养。齐国的田文是“五日子”,父亲几次要害死他,多亏母亲保护,他 才幸免于难。但父亲命令他,每到五月初五这天,他必须到外祖母家去“躲五”。 田文长大以后,做了宰相,便下令改“躲五”为“端午”,说五月五日是个端端正 正的吉利日子,此日生的孩子一律不准加害,也毋须到外祖母家去“躲五”。自此以 后,便有了端午节。 在端午节的风俗中,除人们熟知的赛龙、吃棕子、插艾蒲、戴荷包、洗药浴等祭 奠、庆贺、文体活动外,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奇趣。 名称最多的节日 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堪称节日别名最多。究竟有多 少,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权威的统计。据统计的资料就达二十多个,但含义不 尽相同。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 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棕子节等等。 同风异俗的节日 同为端午节,全国多在五月初五日过节,唯有福建有些地方是在五月四日过节 原因是说五代十国时闽国建立者(即闽王)王审知死于五月五日,故避之。 同为赛龙舟,湖北秭归(屈原故乡)正式比赛是在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天 别的地方是在初五这天。江西一些水浅干旱之地,不是在水上龙舟竞赛夺标, 而是在陆上跑旱船、爬高比赛。同是佩符避邪,各地佩带物也有差异:江苏女 子带用各色草花做成的五毒花,妇女头上插绒制虎,儿童背上负绸制虎,而河 北丰润一带却用棉花布缝制成小狗、小人、小口袋带在孩子身上。青海湟源一 带所带香包,已不单是别处的驱秽作用,而成了爱情的信物,女子精心缝制于 端午节送于情人。在各地除了吃粽子风俗外,还有吃年糕、馄饨、油果、咸甜 鸡鸭、鹅蛋、蒜瓣等习俗、浙江端午的骆驼蹄糕就很有名气。 在外国过的节日 外国也有端午节。在朝鲜,端午节这天也有用艾蒲的习惯。不同的是,中国插 艾叶、插菖蒲,或饮雄黄菖蒲酒;而朝鲜是吃艾饼,洗菖蒲澡。他们不是祭屈 原,而是用艾饼、松皮饼祭祖先。他们不竟龙舟而是摔跤、打秋千。日本的端 午节与我国的习俗差不多:插艾草、吃粽子,沿海也要举行类似赛龙舟的活动 叫“相会”、“爬龙”。有男孩的家庭,还要挂鲤鱼旗,期望儿子“鲤鱼跳龙 门”。新加坡在端午节这天举行全国龙舟大赛。在美国从1979年开始,在 波士顿儿童博物馆举行一年一度的波士顿龙舟会,并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的文 化节日!问题九:端午节吃粽子,象征着什么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功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