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么理解“格调”这个词的?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4 11:56
- 提问者网友:姑娘长的好罪过
- 2021-04-03 12:47
大家怎么理解“格调”这个词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纵马山川剑自提
- 2021-04-03 14:06
格调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某种存在。其实,再高、再隐秘的格调通常都得以某种形式体现出来。比如说,在客厅里放一个假山,做一个喷泉,可能是农民企业家的格调。在客厅里布置一个大鱼缸,那是中产阶级的消遣。再比如某些讲格调的人衣食住行都讲究名牌……
而比尔·盖茨在客厅里以一个水族宫当背景,养的是濒临绝种、很难侍候的一条鲸鲨,这种做法最需要财力、智慧和想象力,并不单纯是露富的一种手段。这是世界首富的格调。不论格调的形式如何体现,有一点是肯定的:人在创造“格调”,“格调”又反过来“创造”某个群体。
一个人格调的高低与其富裕程度和所受教育的程度未必成正比。格调,有时不过是一种框架,不去理会概念上的格调,反而可以从容自在地生活,反而可能活出真正的格调来。所谓洒脱者,应该是那种既可以升格也容易降调的人。
Class 《格调》
2000年前后《格调》走红的时候,甚至产生了“看《格调》的人最没格调”这样酸溜溜的说辞,更多的人则是把它当成了格调指南,《格调》指出的穷人的品位,鄙视之;上层阶层的品位则推崇之。《格调》的策划人石涛因此表示,“它本是对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批判书,谁也没想到在中国的出版,竟然成为相当一部分人所推崇的生活方式的样本,这确实是一种误读”。同样道理,本来是法国一公司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准备的“宣传副册”的《优雅》,也因为被当作跟法国相关的时尚符号,在2005年莫名其妙地热销。
《格调》作者保罗· 福塞尔恐怕没有想到,自己这本研究社会阶层的作品在中国成了大卖的时尚品位手册,石涛也说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销售成绩。实际上,保罗·福塞尔在书中提供的关于阶层区分的细节,并非来自严谨的社会调查,而是来自他个人的生活经验以及影视、文学作品提供的想象,这其实是站不住脚的。而中国读者以此作为衡量品位生活的依据,就更显得荒谬了。
《格调》的成功,在于呼应了中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心理危机,那就是逐渐富起来的中国人开始关注生活品质的问题了,却不知道什么才叫有格调有品位;《格调》的出现及时地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而作者所罗列的诸多细节,又很具可操作性。它对中国新兴阶层的刺激也是前所未有的,曾有人看了《格调》之后再也不去打保龄球,因为《格调》中说,玩保龄球是城市贫民的爱好。
而比尔·盖茨在客厅里以一个水族宫当背景,养的是濒临绝种、很难侍候的一条鲸鲨,这种做法最需要财力、智慧和想象力,并不单纯是露富的一种手段。这是世界首富的格调。不论格调的形式如何体现,有一点是肯定的:人在创造“格调”,“格调”又反过来“创造”某个群体。
一个人格调的高低与其富裕程度和所受教育的程度未必成正比。格调,有时不过是一种框架,不去理会概念上的格调,反而可以从容自在地生活,反而可能活出真正的格调来。所谓洒脱者,应该是那种既可以升格也容易降调的人。
Class 《格调》
2000年前后《格调》走红的时候,甚至产生了“看《格调》的人最没格调”这样酸溜溜的说辞,更多的人则是把它当成了格调指南,《格调》指出的穷人的品位,鄙视之;上层阶层的品位则推崇之。《格调》的策划人石涛因此表示,“它本是对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批判书,谁也没想到在中国的出版,竟然成为相当一部分人所推崇的生活方式的样本,这确实是一种误读”。同样道理,本来是法国一公司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准备的“宣传副册”的《优雅》,也因为被当作跟法国相关的时尚符号,在2005年莫名其妙地热销。
《格调》作者保罗· 福塞尔恐怕没有想到,自己这本研究社会阶层的作品在中国成了大卖的时尚品位手册,石涛也说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销售成绩。实际上,保罗·福塞尔在书中提供的关于阶层区分的细节,并非来自严谨的社会调查,而是来自他个人的生活经验以及影视、文学作品提供的想象,这其实是站不住脚的。而中国读者以此作为衡量品位生活的依据,就更显得荒谬了。
《格调》的成功,在于呼应了中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心理危机,那就是逐渐富起来的中国人开始关注生活品质的问题了,却不知道什么才叫有格调有品位;《格调》的出现及时地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而作者所罗列的诸多细节,又很具可操作性。它对中国新兴阶层的刺激也是前所未有的,曾有人看了《格调》之后再也不去打保龄球,因为《格调》中说,玩保龄球是城市贫民的爱好。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