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中国是何时区分民族的?最早确立汉族的是谁?苗族呢?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6 10:51
  • 提问者网友:骨子里的高雅
  • 2021-02-26 00:38
中国是何时区分民族的?最早确立汉族的是谁?苗族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青灯有味
  • 2021-02-26 01:00
中国古代无此词,只用“族、族类”等形式来表达相同或相似的含义。西方印欧语系各种文字的“民族”一词,多源于希腊文ethnos,意即依靠历史、语言或种族的联系而被视作整体的人群。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借用汉语文的“民”、“族”两字翻译西方语言中的Nation一词,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但是目前已知汉语中最早使用「民族」一词,见诸1837年西洋传教士编纂之《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所刊<乔舒亚降迦南国>一文;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数千年来,曾有许多民族活跃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舞台上。经过长期的分化、融合和发展变化,最终形成今天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并存的局面;判断一个民族的标准:1.构成一个民族所应具备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这4个基本特征。每一个基本特征都具有特定的内容,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和民族自身形成发展中的原因,各种特征具体在每个民族中的表现程度是不同的。 2.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变而不断变化。

苗族族称古老,最早见于甲骨文中。唐宋以前,曾有“三苗”、“南蛮”、“荆蛮”、“五陵蛮”等称呼。这些称呼把苗和其他族称混同在一起。宋以后,苗才从若干混称的“蛮”中脱离出来,作为单一的民族名称。
苗族的自称,在湘西地区的苗族称“仡熊”(果熊),而在其它地区称“卯”、“猛”或“蒙”等。“猛”或“蒙”,黔东南苗语意为“树心”,传说枫树心生“妹榜妹留”(蝴蝶妈妈),“妹榜妹留”才生苗族远祖“姜央”,故把“猛”或“蒙”作族称。局部地区称为“嘎闹”,意为乌,或许是古代乌氏族图腾的遗迹。历史上,曾按其服饰、居地等方面的不同,在“苗”字前面冠以不同的名称。1949年以后,统称为苗族。
关于苗族族源,与早在四千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被史籍称为“南蛮”的氏族或部落有联系。有人认为古史传说时代的蚩尤为今日苗族所尊奉的始祖,与苗族有亲缘关系。有人认为古代三苗与苗族有渊源关系。有人则认为今日之“苗”可追溯到古代的“髳”人。此外,还有驩兜说、夜郎说、巴郡南郡蛮说、盘瓠蛮说、武陵蛮说等。
近年来,有人提出传说时代的蚩尤、唐虞夏时代的三苗、殷周时代的髳[meng第二声]、春秋战国时代的荆蛮、秦汉时代的黔中蛮或武陵蛮,都包括有苗族先民在内,是苗族先民在历史上不同时代的不同名称。
总之,根据史籍记载和传说,苗族先民殷周时代已在今湖北清江流域和湖南洞庭湖一带生息。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巴蜀、夜郎以及荆州都有苗族先民活动。秦汉时,大部分苗族先民在武陵郡、牂柯郡、越巂郡、巴郡、南郡等地区定居,小部分继续迁徙到黔东南都柳江流域。嗣后,由于战争、饥馑、疾病流行、生育繁密、农田丢荒等原因而不断迁徙。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夜风逐马
  • 2021-02-26 01:14
中国古代无此词,只用“族、族类”等形式来表达相同或相似的含义。西方印欧语系各种文字的“民族”一词,多源于希腊文ethnos,意即依靠历史、语言或种族的联系而被视作整体的人群。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借用汉语文的“民”、“族”两字翻译西方语言中的Nation一词,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但是目前已知汉语中最早使用「民族」一词,见诸1837年西洋传教士编纂之《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所刊<乔舒亚降迦南国>一文;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数千年来,曾有许多民族活跃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舞台上。经过长期的分化、融合和发展变化,最终形成今天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并存的局面;判断一个民族的标准:1.构成一个民族所应具备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这4个基本特征。每一个基本特征都具有特定的内容,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和民族自身形成发展中的原因,各种特征具体在每个民族中的表现程度是不同的。 2.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变而不断变化。 苗族族称古老,最早见于甲骨文中。唐宋以前,曾有“三苗”、“南蛮”、“荆蛮”、“五陵蛮”等称呼。这些称呼把苗和其他族称混同在一起。宋以后,苗才从若干混称的“蛮”中脱离出来,作为单一的民族名称。 苗族的自称,在湘西地区的苗族称“仡熊”(果熊),而在其它地区称“卯”、“猛”或“蒙”等。“猛”或“蒙”,黔东南苗语意为“树心”,传说枫树心生“妹榜妹留”(蝴蝶妈妈),“妹榜妹留”才生苗族远祖“姜央”,故把“猛”或“蒙”作族称。局部地区称为“嘎闹”,意为乌,或许是古代乌氏族图腾的遗迹。历史上,曾按其服饰、居地等方面的不同,在“苗”字前面冠以不同的名称。1949年以后,统称为苗族。 关于苗族族源,与早在四千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被史籍称为“南蛮”的氏族或部落有联系。有人认为古史传说时代的蚩尤为今日苗族所尊奉的始祖,与苗族有亲缘关系。有人认为古代三苗与苗族有渊源关系。有人则认为今日之“苗”可追溯到古代的“髳”人。此外,还有驩兜说、夜郎说、巴郡南郡蛮说、盘瓠蛮说、武陵蛮说等。 近年来,有人提出传说时代的蚩尤、唐虞夏时代的三苗、殷周时代的髳[meng第二声]、春秋战国时代的荆蛮、秦汉时代的黔中蛮或武陵蛮,都包括有苗族先民在内,是苗族先民在历史上不同时代的不同名称。 总之,根据史籍记载和传说,苗族先民殷周时代已在今湖北清江流域和湖南洞庭湖一带生息。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巴蜀、夜郎以及荆州都有苗族先民活动。秦汉时,大部分苗族先民在武陵郡、牂柯郡、越巂郡、巴郡、南郡等地区定居,小部分继续迁徙到黔东南都柳江流域。嗣后,由于战争、饥馑、疾病流行、生育繁密、农田丢荒等原因而不断迁徙。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