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8 02:58
  • 提问者网友:龅牙恐龙妹
  • 2021-04-07 07:01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便要还家 ②乃不知有汉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小题3】有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陶渊明在作品中却让老百姓躲起来,这是不对的。”如果你是陶渊明,如何为自己辩护?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蓝房子
  • 2021-04-07 07:17
【小题1】①邀请或通“邀” ②竟然【小题2】太守立即(随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小题3】①政治黑暗;②寄托理想;③报国无门。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文言词语解释提醒一般立意于考查重点实词词义、一词多义现象、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五种文言知识。特别是重点实词词义和一词多义现象是此类题型考察的重点。近几年也出现了对虚词的解释。中考文言文往往从课内出题,所以,题目前面的选文,实际上是良好的提示,学生不仅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对词语的语境义进行筛选,而且,还可以通过熟悉的文章直接回忆起词语的意义,这样问题的难度实际上已经降低了。这两个词语分别考查了通假字与一词多义现象。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文言文翻译的题型。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再有考生要特别留意。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翻译这个句子要注意“志”“寻”的解释,这是两个一词多义的词语。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这道题与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有相当大的关系,而本文的主题:体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这与此题很切合。当然从文章中的“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体现了桃源外政治的黑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桃源内,没有阶级,没有战乱,自给自足,人民安居乐业。在这样的民不聊生的黑暗社会中,作者有一腔的报国志可不能伸展,只能退隐,因此他笔下的百姓也躲起来,其实这是作者思想情感的流露。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天凉才是好个秋
  • 2021-04-07 08:39
你的回答很对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