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我要五首古诗!我读六年级了, 要 没学过的!@

答案:4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9 00:45
  • 提问者网友:夢醒日落
  • 2021-11-28 01:43
我要五首古诗!我读六年级了, 要 没学过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神的生死簿
  • 2021-11-28 02:44
《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出塞》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青灯有味
  • 2021-11-28 05:57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写诸葛亮的追问这是什么?
  • 2楼网友:慢性怪人
  • 2021-11-28 04:24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赏析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译文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浪淘沙⑴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⑵,浪淘风簸自天涯⑶。   
如今直上银河去⑷,同到牵牛织女家⑸。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天涯:天边。   ⑷银河: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⑸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赏析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译文
万里黄河着泥沙,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可以沿着黄河上银河去,一起去寻牛郎织女的家。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注释
⑴杜十四:杜晃,排行第十四。之,往。   
⑵征帆:指远行的船。帆:帆船。
赏析
此诗前三句全出以送者口吻,“其淡如水,其味弥长”,已经具有诗人风神散朗的自我形象。而末句“天涯一望”四字,更勾画出“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王维《齐州送祖三诗》)的送者情态,十分生动。读者在这里看到的,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闻一多《唐诗杂论》)。全篇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体,写得颇富神韵,不独在谋篇造语上出格而已。
此诗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痛,耐人寻味。
译文
荆州和吴郡是接壤的水乡,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将要停泊在何处?抬眼向天的尽头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至极。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
(1)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飞来,故名。   (2)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   
(3)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4)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缘 :因为。   
(6)眼:视线。   
(7)塔:铁塔。   
(8)最高层: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9〕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赏析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译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   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春愁
  (清)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注释
①潸:流泪的样子。
②四百万人:指中国台湾当时总人口。
③去年今日:指1895年4月17日,清王朝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中国台湾割让给日本。
赏析
这首诗作于1896年春,即《马关条约》签订一年后。诗人痛定思痛,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深情。这首诗鲜明地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又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这主要是由于诗人与自己的人民同呼吸,共爱憎,泪洒在一起。“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首诗的动人,主要是因为它真实而强烈地表达了人民的情感和心声。
翻译
春愁难以排遣,强打起精神眺望远山,往事让人触目惊心热泪将流。台湾的四百万同胞齐声大哭,去年的今天,就是祖国宝岛被割让的日子
  • 3楼网友:行路难
  • 2021-11-28 04:13
绝句三首

闻道巴山里
春船正好行
都将百年兴
一望九江城

水槛温江口
草堂石笋西
移船先主庙
洗药浣花溪

谩道春来好
狂风太放颠
吹花随水去
翻却钓鱼船

  答郑十七郎一绝

雨后过畦润
花残步屐迟
把文惊小陆
好客见当时

  武侯庙

遗庙丹青古
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
不复卧南阳
规雁

东来万里客
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
高高正北飞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

百年已过半
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
何时救急难

  绝句

江边踏青罢
回首见旌旗
风起春城暮
高楼鼓角悲追问很多, 我 不知道采纳水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