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从《一面》中对鲁迅先生的6处描写 让你感受到鲁迅先生从外表到表面是个怎样的人 ?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8 10:15
  • 提问者网友:最爱你的唇
  • 2021-04-07 11:14
《一面》与《我和巴金的故事》中鲁迅与巴金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两个问题都答一下=- =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等灯
  • 2021-04-07 12:08
一个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关爱青年的、乐于助人的、一视同仁。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鱼芗
  • 2021-04-07 12:25
第一次,祥林嫂死了丈夫后,初到鲁家时: 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第二次,祥林嫂被婆婆家抢去卖给了贺家奥的贺老六,不幸,贺老六病死,儿子阿毛被狼吃掉,祥林嫂只得二进鲁家当佣人: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第三次,善女人柳妈给祥林嫂说:“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分给他们。”听了这话以后: 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围着大黑圈。 第四次,祥林嫂听信柳妈”赎罪”的办法,用一年有工钱“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但在”冬至的祭祖时节,四婶仍然不准她动手拿祭品,于是: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 第五次:祥林嫂被鲁四老爷家赶出门后,沦为乞丐: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第一次描写祥在文章的第3段;第二次在文章的第34段;第三次在文章的第66段;这三次描写着重于祥林嫂眼睛的变化,鲜明的表现了人物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 第一次描写祥林嫂的眼睛是“顺着眼”;第二次写她“顺着眼”,但“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联系故事情节来看这前后两次“眼睛”的变化,不难看出:第一次描写表现了祥林嫂安分耐劳的特点;第二次描写则是她在人生路上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的外在表现。最后在结局中描写她的肖像,表明她在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下,已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的痛苦已无法表露,精神已经完全麻木了。 而当她向“我”发问时,“那没有神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这“发光”是在长期痛苦的思索中所产生的对灵魂的怀疑给她带来的希望。当她连这一点点希望都无法实现的时候,就只有在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告别人间了。这样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祥林嫂对四婶讲“阿毛的故事”,表现了她失去爱子后的痛苦心情,以及对自己一时疏忽的自责的心理状态;而祥林嫂在鲁镇“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则表现了她在生活的折磨下,麻木空虚的心理状态。 祥林嫂与柳妈的对话,表现了她已承受了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陷入恐怖深渊之中的痛苦的心理状态。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年轻,勤劳,朴实,新寡) 眼睛:顺着眼。(善良温顺) 表现: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勤快耐劳) 变化: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要求极低,反衬出在婆婆家的遭遇)(择其要点板书)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