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她,但是还不想拥有她,这种感觉对吗?这是今天发生被骗事件后,也没有让我失去生活信心,因为我爱她
答案:5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4 09:56
- 提问者网友:玫瑰园
- 2021-02-03 10:30
我爱她,但是还不想拥有她,这种感觉对吗?这是今天发生被骗事件后,也没有让我失去生活信心,因为我爱她那时我刚刚,从重点班下来,转到普通班,那时第一周时,对新班级不是很熟悉,有一次下自修了,因为要整理作业交给老师,所以迟了点,突然一个女孩,走近了我,碰碰我和我说话,,那时候自己还很腼腆有点害羞,但是还是愉快的聊起了天,后来她留了qq给我,叫我加她,在后面的时间中聊的还算不错了,可是逐渐的我们的关系被同学发觉了,一些聊的还算可以的新同学告诉我,她是有男朋友的,原来时,还说她挺浪的,亲过嘴了,那时还初二了青春期嘛,听到真的挺恼火又伤心,后来那男生还来找了我,说确实有过这回事,还想让我退出,因为它们恋过,我听到这话突然觉得是不是她在骗自己,骗取自己的感觉,后来和男的演了一场戏,很伤心的分开了,那时候她哭了两天,眼睛肿肿的,上课时也不听了,那时候自己真的有点不敢面对她有点虚心~可是一想到同学所说的,又有点安心了,其实那时候她说我不相信她,为什么不相信她,但那时候我话已出口,实在收不了场,直到初三快毕业那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聊在了一起,那时候自己已经了解到事情的经过,一切都不是她的错,是那男孩追着不放手,我问她你怪我吗,她笑着我不怪,那时好心痛,真的好痛,感觉心里有很多很多的遗憾,后来毕业了,她去了高中,我去了中专,但是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只是真的很难约出来,但是我很有耐心,因为经过两年的中专沉淀,自己明白了很多,心中那个身影始终忘不掉,我也能感觉到她对我没有死心,只是她不想太早恋了,因为她害怕,再来一次那种伤心,我也心疼她,所以现在无论她说什么我都应求就算没有也借来,因为欠了她太多,只想好好弥补,弥补以前带给她的伤害,元旦时我们终于一起去看了电影,那时真的有点想抓住她的手不放开了,但是想想自己目前还是学生给不了她想要的生活,不想轻易的决定,我们就这样吵吵嚷嚷的过了一天,回去的时候我们坐在一起,那时候最后下车车时,我吻了一口,轻轻的说了句元旦乐,我把我身上最重要的平安牌给了她,只愿她平平安安,,她收下了,我要求她天天带着,,下车的时候自己,蛮感慨的,我们聊天很暧昧,但是从不超线,因为我们彼此都还负责不起那份爱情,我们只要接近爱情就可以了,,我爱她,但现在还不想拥有她,她也是一样!我们在等,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轻雾山林
- 2021-02-03 10:45
你偶然看到你的经历,感觉和以前的我很像,我看了很多文章来发现、更正我的问题,现在推荐一篇当年对我有效的文章,希望可以对症下药,并让你活得更轻松愉快一些。(尽管这篇文章写的一点也不轻松、愉快)
《自我中心者的根源、特点和应对方法》
自我中心
一、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自己的需求和利益上,赋予生活的意义是“乐此不疲地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人物,并获取心中想要的每件东西”。认为自己有权支配其他人,或是有权被大家所纵容,只接受不付出(懒惰),以为只要自己想要的东西,就都能一帆风顺地实现。对于与自己认识不一致的信息,决然不能接受。一点点挫折都不愿意受,一点点痛苦都不愿意受。有一点不如意,就发脾气、焦虑。事事争强好胜,赢得起输不起。这种非现实心态在面对现实竞争不能事事满足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甚至出现颓废、自杀等极端化表现。过高期望值与现实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和落差非常大。
二、自我中心取代了“自我负责”的意识,一直被训练为只取不予,而从未学会用别的方式来对付问题。包办代替产生了性丧失,也不知道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事情。面临困难时,只有一种应付方法——乞求别人的帮助。在等待别人帮助的过程当中,会越来越失去面对困境的勇气(和信心),心理也会越来越脆弱。没有了实践机会,无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成功体验增多,能提升成就感,培养自信心,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习惯)。被骄纵产生的自我中心是自卑的最主要的根源。
挫折
受到震撼的效果对准备比较差的人来说会比较强,对懦弱的人来说,他们总是希望得到外援,所以震撼也会比较强。各种各样的挫折都会依照患者的运动法则运行。
自我中心者从孩童时期起,就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自己的快乐和痛苦上,没有勇气面对困难(个体心理学认为,勇气是社会兴趣的一个方向),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也缺乏社会兴趣(解决人生问题需要一定程度的社会兴趣的介入,以及与其他人合作、交际的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就会出现各种强烈的自卑感,以及随之而来的后果。自卑感种类繁多,但“逃避”与“迟疑不决”是它的主要类型)。作为一个被放纵的孩子,他发觉自己建造的个人优越目标,以及不想和人打交道的情况被破坏了,便认定失败会一直跟随他。这种高度强化的情绪,总是因为担心最终的失败到来所引起的心理和生理相互影响产生了焦虑症。
自我中心者从孩童时期起,在自己的法则里接受了从某些任务中撤退的“信念”,把本该自己承担的担子移到别人肩膀上,甚至不顾别人的意志强迫他人接受(受虐狂)。他的人生理念是“如果失败了就可能伤到我的自尊”,从退却中得到解脱,以此保护并维护自己的自尊,宁愿受苦也不愿个人的价值感遭到破坏,让自己看来处于最佳状态的专注比追求他渴望成功的努力还要强,通过删除或消灭所有让他感到失败的或威胁的东西,以逃避的方式来降低挫折感。
特征
发展途径特别容易受到限制,结果会令他看来总是犯同样的错误。被骄纵的孩子希望在没有任何努力与麻烦的情况下拥有一切。他不仅经常感受到失败的威胁,而且对失败过分敏感(自卑),没有耐心(克制力),有强烈敌意,贪心(自我中心),无法坚持(逃避),容易感情用事,对大部分的事情都会感到不满意,十分嫉妒别人的成功,又不肯付出努力(懒惰和自卑),总是害怕失败,害怕别人发现自己一文不值(投射),总是从人生的任务中撤退(无法为自己负责),并且为自己的撤退辩护,让撤退变得更合理。
阻力
1、非常想改变自己,但当脱离他人自己向前迈进时,又必然会感到非常紧张和焦虑。
2、必须停止那些喜欢的行为,例如饮酒、自己怜悯自己、操纵他人、退缩行为、无所事事地浪费时日等。这些旧有行为日积月累,而且可能还曾带来过快乐,抑制这些行为所带来的痛苦常使之怯步。即使是心理上最坚强的人,改变旧有行为,建立新行为的过程也会给他带来心理上的冲突和焦虑。而对于某些本来心理就不易平衡的人来说,这一过程的痛苦程度可能更为严重。尽管如此,向前迈进的步伐绝不能停止,向后倒退一步,以后往往要再付出十倍的辛苦。
3、功能性的行为失调。最初是偶然的,因其使某方面的需要得到了满足(逃避获益),行为发生的次数增加,以致固定下来。一方面为失调的行为感到焦虑;另一方极性却并不很高。例如,有一大学生,为自己所患的神经症症状感到苦恼,时却在与师兜圈子,总强调自己痛苦,回避实质性问题。其原因是他的症状一旦去除就必须面对学习上的竞争,而他自感无力在竞争中取胜,有病可以使他逃避这一现实。其内心的想法为:不是我不如别人,而是我现在有病,我要是没有病,肯定不必任何人差。
改变失调的行为可以使焦虑降低,同时在以这种形式寻求满足的方面也要有所改进。在消除旧有的不适应行为时,一定要以新的行为取而代之,同时对由阻力所暴露的深层心理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4、反复求医的失望。要认识内心的想法,并认识这种动机可能带来的消极结果。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再建立起好的动机。
对策
认知:
1、一定要有矫正自己行为的坚定决心和信心,要有“我能行”的一种信念,恰到好处地自我暗示,就是在自己的心田上播种自信。
2、平时不管做什么事情,不可操之过急,目标不可定得太大太高(大器晚成),不然就易于受挫。可将它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这样就易于打胜仗,而每次成功都对自己是一种激励,这有利于不尅提高自信心。要以宽容,豁达的态度来对待挫折,并进行恰当的“挫折归因”,即造成挫折的原因要得正确,然后想办法去克服困难。
面对人生问题没有足够的准备,这种状况起源于童年,成年后的经验与情感都很难彻底予以纠正。当我们的幻想破灭,或者主观认知和现实世界相冲突时,我们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现实世界的一切,然后修正我们心中对这事实的主观看法。
判断或结论往往起源于具体事件,由于不合理的歪曲的提炼或称之为简化,变成了一种抽象的观念或模糊的情绪,他们对人的影响往往是很大的。由此可见,真正影响我们心理和行为的,不是事实而是对事实的解释。在解释时我们所表现的信心和勇气的多寡,如果之凭借经验来获得,那是永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解释是否矛盾?这个解释得出的结论对我们而言是否具有建设性?这一点对孤僻的成人来说尤其重要。
我们不难看出,上述那些评价常常是不够充分的,因为我们的活动领域十分有限,即使我们只犯了小小的错误,也常常因为无助,不敢直面问题。
社会远比家庭复杂,充满了危险、挑战和各种不确定因素。在家纵有父母的万般庇护,一旦进入社会,就得单独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不遭遇挫折是不可能的,它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要正确理解挫折。
行为:消除旧有不适行为时,一定要以新的行为取而代之,切身体验挫折,消除恐惧心理(由于神秘增加的敏感和恐怖)。
情感:正确发展生的欲望,失败是黎明前的黑暗,随之而来的是成功的朝霞。
我就是这样,很痛苦
楼主的见解可以说是一针见血,人的一切的心理问题基本上都可以这样归结:明明知道这样是不正确的,明明晓得什么才是自己应该做的以及自己需要追求的,却根本无力改变自我,人在面对新的事物新的情况时尤其是软弱无力,于是也就被阻碍住无法自我发展,方法以及方的缺失即没有对策/办法尤为可怕,对现实中的一切都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没有任何办法的的那种感觉是凄怆之极的!!因此如果能随意地改变自己的习惯,塑造自己需要的性格,那么做任何事情纵不能一帆风顺,亦将是大有裨益。
您的及对策亦是精辟之极,尤其是对策的最后两段可以说是至今以来我所见过的最为高明的方法,因为我自己也存在这个问题也从方的角度设想乃至论证过许多种“行为/心理方案”以期改变自我,但结果都以失败告终,因为总是解决不了特定问题。我冒昧地再做一点补充,还请原谅:
(1)行为:以新行为取代旧行为,旨在实现基础环境的转变。
(2)心态/态度:以新的心态/态度取代旧的心态/态度,目的是初步适应或调整/指引新的行为。在(1)和(2)之间,既可以先行为再心态(心态适应行为),也可以先心态再行为(心态指引行为),具体可选择。
(3)新的感情产生,并深入支持确立新行为和新心态的心理基础。这个不再使用“新感情取代旧感情”的说法,是因为:自己的每一份感情都是十分珍贵的,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而应是着眼于新感情的产生培养以获得人生的新动力,不同感情之间不应是互相排斥的(是从人的根本方面整体而言的)。
(4)行为——心态——感情——行为......循环往复,人的自我就得到切实而可控的改变。其人为的出发点应是“行为”或者“心态”,无终结点。
可把此种见解称之为“行为/心理学循环”!! 良性且无限循环!!
当然首先要有决心及具备一定的时间。
迫切渴望和楼主分享交流一下心得,就写下了以上这些东西,希望不要见怪。
《自我中心者的根源、特点和应对方法》
自我中心
一、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自己的需求和利益上,赋予生活的意义是“乐此不疲地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人物,并获取心中想要的每件东西”。认为自己有权支配其他人,或是有权被大家所纵容,只接受不付出(懒惰),以为只要自己想要的东西,就都能一帆风顺地实现。对于与自己认识不一致的信息,决然不能接受。一点点挫折都不愿意受,一点点痛苦都不愿意受。有一点不如意,就发脾气、焦虑。事事争强好胜,赢得起输不起。这种非现实心态在面对现实竞争不能事事满足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甚至出现颓废、自杀等极端化表现。过高期望值与现实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和落差非常大。
二、自我中心取代了“自我负责”的意识,一直被训练为只取不予,而从未学会用别的方式来对付问题。包办代替产生了性丧失,也不知道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事情。面临困难时,只有一种应付方法——乞求别人的帮助。在等待别人帮助的过程当中,会越来越失去面对困境的勇气(和信心),心理也会越来越脆弱。没有了实践机会,无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成功体验增多,能提升成就感,培养自信心,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习惯)。被骄纵产生的自我中心是自卑的最主要的根源。
挫折
受到震撼的效果对准备比较差的人来说会比较强,对懦弱的人来说,他们总是希望得到外援,所以震撼也会比较强。各种各样的挫折都会依照患者的运动法则运行。
自我中心者从孩童时期起,就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自己的快乐和痛苦上,没有勇气面对困难(个体心理学认为,勇气是社会兴趣的一个方向),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也缺乏社会兴趣(解决人生问题需要一定程度的社会兴趣的介入,以及与其他人合作、交际的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就会出现各种强烈的自卑感,以及随之而来的后果。自卑感种类繁多,但“逃避”与“迟疑不决”是它的主要类型)。作为一个被放纵的孩子,他发觉自己建造的个人优越目标,以及不想和人打交道的情况被破坏了,便认定失败会一直跟随他。这种高度强化的情绪,总是因为担心最终的失败到来所引起的心理和生理相互影响产生了焦虑症。
自我中心者从孩童时期起,在自己的法则里接受了从某些任务中撤退的“信念”,把本该自己承担的担子移到别人肩膀上,甚至不顾别人的意志强迫他人接受(受虐狂)。他的人生理念是“如果失败了就可能伤到我的自尊”,从退却中得到解脱,以此保护并维护自己的自尊,宁愿受苦也不愿个人的价值感遭到破坏,让自己看来处于最佳状态的专注比追求他渴望成功的努力还要强,通过删除或消灭所有让他感到失败的或威胁的东西,以逃避的方式来降低挫折感。
特征
发展途径特别容易受到限制,结果会令他看来总是犯同样的错误。被骄纵的孩子希望在没有任何努力与麻烦的情况下拥有一切。他不仅经常感受到失败的威胁,而且对失败过分敏感(自卑),没有耐心(克制力),有强烈敌意,贪心(自我中心),无法坚持(逃避),容易感情用事,对大部分的事情都会感到不满意,十分嫉妒别人的成功,又不肯付出努力(懒惰和自卑),总是害怕失败,害怕别人发现自己一文不值(投射),总是从人生的任务中撤退(无法为自己负责),并且为自己的撤退辩护,让撤退变得更合理。
阻力
1、非常想改变自己,但当脱离他人自己向前迈进时,又必然会感到非常紧张和焦虑。
2、必须停止那些喜欢的行为,例如饮酒、自己怜悯自己、操纵他人、退缩行为、无所事事地浪费时日等。这些旧有行为日积月累,而且可能还曾带来过快乐,抑制这些行为所带来的痛苦常使之怯步。即使是心理上最坚强的人,改变旧有行为,建立新行为的过程也会给他带来心理上的冲突和焦虑。而对于某些本来心理就不易平衡的人来说,这一过程的痛苦程度可能更为严重。尽管如此,向前迈进的步伐绝不能停止,向后倒退一步,以后往往要再付出十倍的辛苦。
3、功能性的行为失调。最初是偶然的,因其使某方面的需要得到了满足(逃避获益),行为发生的次数增加,以致固定下来。一方面为失调的行为感到焦虑;另一方极性却并不很高。例如,有一大学生,为自己所患的神经症症状感到苦恼,时却在与师兜圈子,总强调自己痛苦,回避实质性问题。其原因是他的症状一旦去除就必须面对学习上的竞争,而他自感无力在竞争中取胜,有病可以使他逃避这一现实。其内心的想法为:不是我不如别人,而是我现在有病,我要是没有病,肯定不必任何人差。
改变失调的行为可以使焦虑降低,同时在以这种形式寻求满足的方面也要有所改进。在消除旧有的不适应行为时,一定要以新的行为取而代之,同时对由阻力所暴露的深层心理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4、反复求医的失望。要认识内心的想法,并认识这种动机可能带来的消极结果。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再建立起好的动机。
对策
认知:
1、一定要有矫正自己行为的坚定决心和信心,要有“我能行”的一种信念,恰到好处地自我暗示,就是在自己的心田上播种自信。
2、平时不管做什么事情,不可操之过急,目标不可定得太大太高(大器晚成),不然就易于受挫。可将它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这样就易于打胜仗,而每次成功都对自己是一种激励,这有利于不尅提高自信心。要以宽容,豁达的态度来对待挫折,并进行恰当的“挫折归因”,即造成挫折的原因要得正确,然后想办法去克服困难。
面对人生问题没有足够的准备,这种状况起源于童年,成年后的经验与情感都很难彻底予以纠正。当我们的幻想破灭,或者主观认知和现实世界相冲突时,我们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现实世界的一切,然后修正我们心中对这事实的主观看法。
判断或结论往往起源于具体事件,由于不合理的歪曲的提炼或称之为简化,变成了一种抽象的观念或模糊的情绪,他们对人的影响往往是很大的。由此可见,真正影响我们心理和行为的,不是事实而是对事实的解释。在解释时我们所表现的信心和勇气的多寡,如果之凭借经验来获得,那是永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解释是否矛盾?这个解释得出的结论对我们而言是否具有建设性?这一点对孤僻的成人来说尤其重要。
我们不难看出,上述那些评价常常是不够充分的,因为我们的活动领域十分有限,即使我们只犯了小小的错误,也常常因为无助,不敢直面问题。
社会远比家庭复杂,充满了危险、挑战和各种不确定因素。在家纵有父母的万般庇护,一旦进入社会,就得单独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不遭遇挫折是不可能的,它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要正确理解挫折。
行为:消除旧有不适行为时,一定要以新的行为取而代之,切身体验挫折,消除恐惧心理(由于神秘增加的敏感和恐怖)。
情感:正确发展生的欲望,失败是黎明前的黑暗,随之而来的是成功的朝霞。
我就是这样,很痛苦
楼主的见解可以说是一针见血,人的一切的心理问题基本上都可以这样归结:明明知道这样是不正确的,明明晓得什么才是自己应该做的以及自己需要追求的,却根本无力改变自我,人在面对新的事物新的情况时尤其是软弱无力,于是也就被阻碍住无法自我发展,方法以及方的缺失即没有对策/办法尤为可怕,对现实中的一切都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没有任何办法的的那种感觉是凄怆之极的!!因此如果能随意地改变自己的习惯,塑造自己需要的性格,那么做任何事情纵不能一帆风顺,亦将是大有裨益。
您的及对策亦是精辟之极,尤其是对策的最后两段可以说是至今以来我所见过的最为高明的方法,因为我自己也存在这个问题也从方的角度设想乃至论证过许多种“行为/心理方案”以期改变自我,但结果都以失败告终,因为总是解决不了特定问题。我冒昧地再做一点补充,还请原谅:
(1)行为:以新行为取代旧行为,旨在实现基础环境的转变。
(2)心态/态度:以新的心态/态度取代旧的心态/态度,目的是初步适应或调整/指引新的行为。在(1)和(2)之间,既可以先行为再心态(心态适应行为),也可以先心态再行为(心态指引行为),具体可选择。
(3)新的感情产生,并深入支持确立新行为和新心态的心理基础。这个不再使用“新感情取代旧感情”的说法,是因为:自己的每一份感情都是十分珍贵的,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而应是着眼于新感情的产生培养以获得人生的新动力,不同感情之间不应是互相排斥的(是从人的根本方面整体而言的)。
(4)行为——心态——感情——行为......循环往复,人的自我就得到切实而可控的改变。其人为的出发点应是“行为”或者“心态”,无终结点。
可把此种见解称之为“行为/心理学循环”!! 良性且无限循环!!
当然首先要有决心及具备一定的时间。
迫切渴望和楼主分享交流一下心得,就写下了以上这些东西,希望不要见怪。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妄饮晩冬酒
- 2021-02-03 13:46
好样的
- 2楼网友:北城痞子
- 2021-02-03 13:32
兀
- 3楼网友:不甚了了
- 2021-02-03 11:53
我也有相同的经历,但是结局很美满。
希望能帮到你
- 4楼网友:洒脱疯子
- 2021-02-03 11:43
你好!
好好多学些自己兴趣的知识,武装自己大脑,以后你想拥有谁就能得到谁!现在想那些都是扯淡!
如有疑问,请追问。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