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前夜看了《塞上风云》的预告片,便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来了。那还不能被称为“戈壁”,那在普通地图上,还不过是无名的小点,但是人类的肉眼已经不能望到它的边际,如果在中午阳光正射的时候,那单纯而强烈的反光会使你的眼睛不舒服,没有隆起的沙丘,也不见有半间泥房,四顾只是茫茫一片,那样的平坦,连一个“坎儿井”也找不到,那样的纯然一色,就使偶尔有些驼马的枯骨,它那微小的白光,也早融入了周围的苍茫,又是那样的寂静,似乎只有热空气在作哄哄的火响。然而,你不能说,这里就没有“风景”。当地平线上出现了第一个黑点,当更多的黑点成为线,成为队,而且当微风把铃铛的柔声,丁当,丁当,送到你的耳鼓 ,而最后,当那些昂然高步的骆驼,排成整齐的方阵,安详然而坚定地愈行愈近,当骆驼队中领队驼所掌的那一杆长方形猩红大旗耀入你眼帘,而且大小丁当的谐和的合奏充满了你耳管,——这时间,也许你不出声,但是你的心里会涌上了这样的感想的:多么庄严,多么妩媚呀!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风景”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 最后一段回忆是五月的北国。清晨,窗纸微微透白,万籁俱静,嘹亮的喇叭声,破空而来。我忽然想起了白天在一本贴照簿上所见的第一张,银白色的背景前一个淡黑的侧影,一个号兵举起了小喇叭在吹,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都表现在小号兵的挺直的胸膛和高高的眉棱上边。我赞美这摄影家的艺术,我回味着,我从当前的喇叭声中也听出了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来,于是我披衣出去,打算看一看。空气非常清冽,朝霞笼住了左面的山,我看见山峰上的小号兵了。霞光射住他,只觉得他的额角异常发亮,然而,使我惊叹叫出声来的,是离他不远有一位荷枪的战士,面向着东方,严肃地站在那里,犹如雕像一般。晨风吹着喇叭的 红绸子,只这是动的,战士枪尖的刺刀闪着寒光,在粉红的霞色中,只这是刚性的。我看得呆了,我仿佛看见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为他们两个。
1.这一段着力写茫茫的沙漠是那样平坦、辽阔、燥热,其目的在于( )
A.用沙漠的枯燥单调来反衬“延河夕照”、“桃园小憩”等画面的可爱。
B.说明无论多么荒凉、贫瘠的地方,只要有了人的活动,面貌就大大改变。
C.写出沙漠的荒凉、贫瘠,目的是唤起人们去改造沙漠。
D.说明自然是伟大的,即使是“纯然一色”的沙漠也是伟大的。
2.在“北国晨号”这一“风景”中,作者写两名战士的形象插入一段关于贴照簿上小号兵的描写,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照片上的形象印象极深,赞叹不已,所以一听到号声立即引起回味,引发作者“打算看一看”的情节便顺理成章了。
B.这是一种正面衬托的写法。照片上的号兵,写得较细,可以补充朝阳下小号兵的形象,一虚一实,一近一远,使小号兵的形象更加丰满清晰。
C.这是一种反面衬托的写法,用照片上的小号兵反衬朝阳下的小号兵,使行文形成了起伏和波澜,更引人入胜。
D.作者勾画小号兵的形象,更着意于歌颂他们的精神。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警觉则是贴照簿和朝阳下的小号兵所共有的精神品质,他们不仅仅是两个战士,更是抗日军民民族精神的象征。
3.在“北国晨号”这幅画面中,作者是怎样刻画朝阳下两个战士形象的,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先从军号声入笔,雄壮的喇叭声破空而来,震撼人心,催人奋起,产生“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B.作者采用背景烘托的方法写两个战士的形象,以高山和朝霞为背景,不仅烘托出“犹如雕像一般”的持枪战士凝重、威严的姿态,有刚有柔,体现出凛然难犯的民族精神。
C.作者写号兵和战士的形象重在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警觉,同时是把两个战士视为民族精神的化身而歌颂的。
D.写小号兵和持枪战士不平均使用笔墨,而更侧重刻画了持枪战士,他“使我惊叹叫出声来”,他是民族精神的化身,这样写,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前夜看了《塞上风云》的预告片,便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来了。...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9 16:15
- 提问者网友:别再叽里呱啦
- 2021-12-29 11:55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玩世
- 2021-12-29 13:33
1.D2.C3.D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天凉才是好个秋
- 2021-12-29 14:24
和我的回答一样,看来我也对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