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画是静止的,它只能囿于空间的一个...阅读答案
答案:4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9 05:14
- 提问者网友:遁入空寂
- 2021-11-28 14:0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诗和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画是静止的,它只能囿于空间的一个瞬间。而诗则相反,是流动的,然而它并不是具象的,是靠语言文字表达的听觉艺术。 虽然诗和画,一是作用于听觉,一是作用于视觉的不同艺术,然而这两者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各自异化。也就是说,绘画可以突破静止状态,在时空上延伸,而抽象的诗歌语言又可以产生逼真的可视、可融、可嗅的感觉最终达到异体同化,就像苏东坡赞誉王维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了。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互融合相互转化,就客观因素来讲,就是人的“通感”,就是“感觉挪移”,或“听声类形”,或“视物类声”。这就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可能性提供了客观基础。 如果将人的“通感”喻为面粉的话,则还需要酵母使其发酵,就是说要靠一定条件的触发,人的各部器官才能相互“通”的。这一条件就要来自诗画本身了。 比如诗,须注意字活色明,声响音谐。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算是活字,也很有色彩,但它之所以活得很突出,还倚靠一个“又”字。至于色明,有物象本身的色彩,也有环境气氛上的色彩,还有心理情绪上的色彩。“春风又绿江南岸”,一方面表达了一种自然景物的色彩,同时也隐现了诗人心理上的色彩。只有字活色明,才能将这两种色彩同时表达出来,也才能调动起人们的“通感”。 比如画,齐白石的画《十里蛙声出山泉》,这画依查初白的诗句而作。“十里”、“蛙声”本为绘画所难以表达,但因“理达而隐”“象显而灵”,从事外立象,事外振奇着眼,由蝌而蛙,由蛙而声。这使画中的具象突破了时空界限,使境界活起来,从而调动起人的“通感”,“视物类声”了。这不是画中有了诗情? 从以上二例可以看出,从诗到画,从画到诗的交通脉络以及两者的异体同化的规律了。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画是静止的,是具象的视觉艺术;诗是流动的,是靠语言文字表达的听觉艺术。 B.诗和画既是静止的,又是流动的,在一定条件下诗与画是可以做到互相转化的。 C.苏东坡赞誉王维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是用来说明抽象的诗歌语言可以产生逼真的可视、可融、可嗅的感觉。 D.诗画本身如同面粉,人的“通感”手法如同酵母,天才的诗人与画家把诗与画相交相通起来,做成馒头。 E.就齐白石的画《十里蛙声出山泉》来说,“事外立象”指的是一群群的蝌蚪。 2.下列对“异化”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绘画可以突破静止状态,在时空上延伸。 B.诗歌语言又可以产生逼真的可视、可融、可嗅的感觉。 C.读小说而产生的栩栩如生的人生形象。 D.看京剧表演而看到的舞台鲜活的人物形象。 3.请从三个方面概述文中所讲的诗画间的异体同化规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国画《踏花归去马蹄香》属于典型的诗画间的异体同化现象,请以其中的一例(或者自己举例),结合文本知识,分析它们异体同化的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洎扰庸人
- 2019-07-13 00:35
1. CD 2. D 3. ①是人的“通感”,就是“感觉挪移”,或“听声类形”,或“视物类声”。这就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可能性提供了客观基础。②诗歌语言须注意字活色明,声响音谐。③绘画中的具象突破了时空界限,使境界活起来。 4. (示例)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一方面表达了一种自然景物的情态,同时也隐现了诗人心理上的情态(心头上的“闹”)。“闹”字将这两种情感同时表达出来,调动起人们的“通感”,于是产生了“画”。中国画,《踏花归去马蹄香》,这里的“香”是绘画所难以表达的,但画家因“理达而隐”“象显而灵”,从事外立象,由蜜蜂围绕马蹄,而知踏花归去。这使画中的具象突破了时空界限,使境界活起来,从而调动起人的“通感”,“视物类声”了。于是画中有了诗情。 1. 选CD。C项,苏东坡赞誉王维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来说明诗和画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各自异化。D项,应该这样理解:人的“通感”为面粉,条件(诗画本身)是酵母,诗与画相交相通起来,才是馒头。 2. 选D。D项表述的情况没有产生异化,看京剧表演就是看舞台鲜活的人物形象。 3. 选文除第一段外,后四段谈了“诗画间的异体同化规律”,除第三段是用比喻的方法说明第二段的问题外,概括每一段的分论点即可得出答案。 4. 解答这个问题,先把握“诗画间的异体同化现象”的特点,即通过“通感”手法,可以领悟出“诗中的画”和“画中的诗”。然后从题目所给的语句中选取有通感用法的字“闹”“弄”“香”,结合其表达效果分析即可。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玩世
- 2021-06-23 17:47
谢谢解答
- 2楼网友:佘樂
- 2019-03-18 07:51
这个答案应该是对的
- 3楼网友:上分大魔王
- 2019-03-26 16:25
A. 必须用法律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B. 要把有法可依作为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C. 要求行政部门独立司法、不受干涉(答案→)D.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解析:试题分析: 法律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但是不能规范人的思想。司法部门独立司法、不受干涉行政部门不能进行司法活动。有法必依作为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答案选D。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