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中国当代第一次美学大讨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6 12:34
  • 提问者网友:斑駁影
  • 2021-11-25 16:50
中国当代第一次美学大讨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渊鱼
  • 2021-11-25 18:26
第一种,主观论。
主观论美学以吕荧和高尔泰为代表。他们主张,客观事物美不美全在于主体的主观感受。凡是能被人感觉到的美,就存在,凡是不能被人感觉到的就不存在。所以,这一派是以主观感觉来判断美的。就其优点来说,强调了在审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就其缺点来说,由于过于强调个人的感觉,使得审美失去了统一的标准,走向了相对主义。

第二种,客观论。
以蔡仪为代表的一派认为,美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首先,美在于客观事物本身,与人的主观愿望和情感无关。其二,客观事物的美在于其典型性。所谓典型性,指能在个别性中反映出种类的普遍性。而美感就是人对客观美的反应。其三,美是永恒的,它既不被历史所改变,也不被人的主观情感所动摇。人的美感只能反映美,而不能改变美。这一派鲜明地坚持了唯物论的反映论观点,但也遇到不少理论困境。将美看作与人无关,这显然是不对的,美本来就是与人相关的一种价值。再者,典型的东西也并不一定就是美的,如典型的癞蛤蟆、跳蚤、毒蛇等就不怎么美。

第三种,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
首先在美学观点上,他认为,美既不单纯在主观,也不单纯在客观,而在于主观与客观的结合:“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为了论证这一理论,他还引用了苏轼的《琴》诗作为证明:“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两种学说的偏执,而且朱光潜后来对主客观统一论作出了进一步的修改,使其带有了不少实践论色彩。

第四种,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实践派”。
李泽厚对美的认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美的诞生,他认为,人类的劳动实践才是美得以产生的根源。正是在劳动实践中,人类的本质力量得以对象化,而对象也得以人化,从而产生了美的产品。第二,在美的发展问题上,李泽厚提出了“积淀说”。美的形成和发展看成是历史积淀的过程,认为美的发展是一个自然人化的历史积淀过程。李的贡献在于将“实践”范畴引入了有关美的本质的思考中。李泽厚认为,作为个体的人之所以能够从审美的角度欣赏自然,是因为作为类的人的“实践”改变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使本来是与人对立的自然变成了某种程度上是为人的自然,所谓“人化的自然”。探求美的本质,主要不能依据个体心理意识层面的所谓反映,而应依据群体人类物质实践层面的创造。缺陷在于:首先,过于强调了集体的、理性的、历史的内容,忽略了对个体性、感性因素的强调,这就导致了他的文化心理结构成为一块令人窒息的壁垒。他也因此遭到了后来许多人的攻击,他本人在80年代以后也开始着手改造自己的美学体系,提出“情本体”。其次,无法解释那些未经人类实践改造的对象何以美的问题。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