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 字词理解
答案:3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4 09:00
- 提问者网友:沉默的哀伤
- 2021-02-24 01:28
有吏夜捉人的''夜''和夜久语声绝的''夜久''表达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未来江山和你
- 2021-02-24 01:45
前一个夜包含了两个内容,一是当时情况的危机,必须马上找人去救援;二是写出了官差的狡猾、凶残,白天的时候大家都有防备,会小心翼翼,而且也有可能会出门,但到了夜里,大家毫无防备,且全家人都到齐了,官差捉人也好捉了,也不容易让人逃走。而侯一个夜久则写出了老翁与老妪的依依不舍,告别一直到深夜,也间接的说明了老妪家的悲惨遭遇。
这答案可以吗?还望参考!谢谢!
这答案可以吗?还望参考!谢谢!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胯下狙击手
- 2021-02-24 04:47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一、诗歌层次分析
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这件事的尾声,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开端(1)致词的由来:写诗人日暮投宿,夜遇捕吏捉人,烘托紧张气氛。发展、高潮(2—3)致词的内容:写老妇自述,展示一个饱受战祸家庭的悲剧。结局(4)致词的结果:写诗人独与老翁告别,暗示老妇被捉。
二诗歌内容分析
老妇“致词”可分三层:第一层(前六句)写老妇诉说三个儿子全都应征赴邺城作战,已有两个战死沙场,说明这一家人已经为国家作出了重大牺牲。第二层(中间四句)写老妇诉说家中现状。“室中更无人”,隐去“老翁逾墙”一事,是不得已而言。“乳下孙”犹言孙子正在哺乳期间,故其母“未去”,意思是儿媳丧夫,本当改嫁,只因舍不得丢下孩子而仍留家中。“无完裙”,不止于说衣不蔽体,也包含了食不果腹的意思。第三层(最后四句)写老妇自请应役。河阳,这是当时官军退守的地方,她知道那里需要人,自愿为战士们做饭,以保全家中仅存的三个人。
古诗中多用对偶句。对偶,又叫“对仗”,俗称“对对子”,是把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法。对偶句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便于记诵。
三、作者: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杜甫:号称“诗圣”,
四、写作方法
1.构思巧妙,叙事完整。2.语言含蓄,意味深长。
五、中心思想: 4.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残暴行径的揭露,对安史之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的深切同情,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崇高感情。
六、理解性默写
1、《石壕吏》是一首.叙事 (叙事、抒情)诗,体裁是. 五言_古诗,
2、“三吏”是指杜甫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别”是指他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吏”“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能概括全诗内容的诗句是: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4、(诗中能概括全诗事件的一句诗是)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有吏夜捉人”一句展开。1、表现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诗句是: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5、①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②《石壕吏》一诗中官吏的残暴和老妇的悲苦形成鲜明对比的诗句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③《石壕吏》中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6、①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②说明兵役之苛酷的诗句是:三男邺城戍。说明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二男新战死。说明战争破坏严重的诗句是(表明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出入无完裙。
7、①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②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含悲度日的诗句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③写老妇自诉自解,意在使差役同情的诗句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8、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9、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10、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1、① 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的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②《石壕吏》中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③《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天明的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④《石壕吏》中描写老妇被抓走后家里凄惨情景的句子是“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七、诗歌内容理解性问题
1、这是一首叙事诗,也具备记叙的六要素。请从诗中一一列举。
答:时间:“暮”;地点:“石壕村”;主要人物:“老妇”; 事情的起因:“有吏夜捉人”;经过:“听妇前致词”;结果:“独与老翁别”。
2、老妇的致词可分为几个层次?请分别概括其大意。
答:分3 层:……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
第一层(前六句)写老妇诉说三个儿子全都应征赴邺城作战,已有两个战死沙场,说明这一家人已经为国家作出了重大牺牲。第二层(中间四句)写老妇诉说家中现状。第三层(最后四句)写老妇自请应役。
3、你从“吏呼一何怒”中,能看到差吏怎样的一副嘴脸?
答:感受到差吏一副残暴凶横的嘴脸。
4、“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怎样理解这句话—对偶;“小吏大声呼喝多么凶恶!老妇人哭哭啼啼多么痛苦!”这两句描写真切地表现了石壕吏的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也表现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5、怎样理解“有吏夜捉人”这一行径?
表现了官府“捉人”之事经常发生,百姓白天躲藏起来,狠毒的官府只好趁百姓入睡的黑夜来突然袭击。表明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官府征兵的无度。
6、“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的意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因为有孙子,他的母亲没有离去,但出入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可穿。说明战争破坏严重,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
7、老妇人被抓走了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8、诗的结尾写“独与老翁别”。请你用100左右的文字,把分别的场景描叙出来,并说说诗人当时怎样的感受。 4. (文字略)表达出诗人对这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
9、诗题《石壕吏》,但对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 答: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地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 2楼网友:西风乍起
- 2021-02-24 03:17
前一个表示当时社会的动乱,在夜里捉壮丁可是理解为男子已经被征兵征得差不多没有了,可是那些衙役仍不放松。
后一个,说明老妇人和家人分别时的悲痛,已经不能算是完整了的一家人再次面临分别,渲染了种悲惨的气氛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