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病毒产生的原因是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7 18:52
  • 提问者网友:杀生予夺
  • 2021-03-16 18:25
病毒产生的原因是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人類模型
  • 2020-05-11 09:41
问题一:计算机病毒产生的原因? 病毒,简单来说就是干扰计算机正常运行的一种数据。这种数据通常情况下带有破坏性。
B 人为因素。 计算机的使用者会为了某些目的制造出一些错误的数据流用来干扰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例如盗取信息,破坏他人计算及设施等的行为。D 硬件性能变化 计算机在自行运行状态中,会因为种种原因使硬件发生性能变化,例如:硬盘磁道损坏等,这些坏扇区有时会出现一些计算机内部产生的错误数据链。这些就是计算机自身所制造出来的“病毒”。问题二:病毒是怎么产生的? 病毒产生的原因
随着电脑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病毒的传播从通过软盘拷贝登上网络传播的快车。目前,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Java和ActiveX特性来编写病毒,当你浏览含有javascript病毒的网页时,javascript病毒就会强迫你的Windows不断开启新的IE窗口,直到系统资源被消耗为止,也有人利用黑客程序来窃取你的秘密材料、遥控你的机器,做出一些破坏性的行为。那么人们究竟为什么要制造病毒呢?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用于版权保护。
信息业发展初期,由于在法律上对于软件版权的保护不力以及软件开发商法律意识的淡薄,有些开发商为了防止盗版制作了一些特殊的破坏程序附在产品中。比如 “马基斯坦”病毒,其制作目的无非是为了追踪那些非法拷贝他们产品的用户。随着信息产业的法制化,用于这种目的的病毒目前已不多见。
2、报复心理。
身处错综复杂的社会,一个人难免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对于一个天才程序员来说,编制一个病毒报复或许是不错的发泄方法。陈赢豪编写CIH的目的无非是看不惯一些杀毒软件公司把自己的产品吹得天花乱坠。还有一种病毒专门擦除硬盘上c、pas、chi等源程序,想必作者是一个由于病毒而丢失过珍贵源程序的受害者。
3、炫耀、玩笑或是恶作剧。
某些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人士为了炫耀自己的高超技术和智慧,凭借对软硬件的深入了解,编制这些特殊的程序,大多表现为播放一段音乐,显示一些动画,或在WORD文档打开时提一些智力问题等,其目的无非是自我表现一下。
4、用于特殊目的。
某组织或个人为达到特殊目的,对政府机构、单位的特殊系统进行暗中破坏,窃取机密文件或数据。远程控制软件“BO”就是一例。问题三:计算机的病毒产生的原因 你好,
计算机一般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被称为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具有破坏性,复制性和传染性。
会导致电脑中毒出现很多问题。
要防护你的电脑安全,建议安装一款杀毒软件,如电脑管家。
电脑管家是一款集成杀毒与管理功能的安全管理类软件。使用了腾讯自研的第二代反病毒引擎“鹰眼”,更加智能强大;拥有全球最大的云库平台,可实时拦截恶意网站;帐号风险可以即时提醒,保护QQ帐号的安全;互联网安全评级,可实时播报互联网安全形势等。能有效防范木马等计算机病毒入侵。
更多问题可以去电脑管家平台提问!问题四:各种病毒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病毒为何会产生某些变异? 30分毒与细胞关系的多元化给病毒起源的研究增加了许多困难,1988年以来,随着对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模型分析和病毒核酸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病毒基因克隆技术的发展,对病毒的起源目前形成了三种代表性的学说。
第一种学说认为,病毒是地球上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种最为原始的生命物质,病毒既具有化学大分子的属性,又具有生物的部分特征。这似乎提示,在从无机自然界到生命出现这一漫长的转变过程中,病毒正处于非生物到生物的过渡位置,也就是说病毒正好填补从化学大分子到原始细胞生物中间的空白。其要点是:地球上生命物质产生的环境中首先由无机顶质演化为有机物质,再演化为大分子生命物质。这个学说是根据生命起源学说和分子进化理论所提出来的一种纯粹的假设,缺乏任何进化上的证据。
第二种学说认为病毒是一种高级微生物的退行性生命物质,微生物细胞在生命历程中的部分基因丢弃使其丧失独立的自我繁殖能力,最终退化为病毒。提出这种假说的依据是:在细胞内环境寄生的细菌与病毒之间,还存在着像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是二类非独立生活的细胞生物)这样一些比细菌更原始,而且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中间形式,并据此推测,由寄生于细胞的低级细菌退化为立克次氏体一类的生物,再退化为衣原体一类的生物,进而退化成病毒。如果假说成立,那就应该在病毒能够感染的动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中找到这种细胞内寄生的小型细胞生物,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况且,在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中未见发现病毒的报道。可见,该假说成立的证据不足。
第三种学说认为,病毒来源于正常细胞的核酸,因偶然途径从细胞内脱离出来而变为病毒,这就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病毒起源的内源性学说。支持这个学说的多半来自于一些实验的间接证据:病毒与质粒的相似性,质粒本属于细胞的一部分,但它可以随时脱离细胞,并在细胞之间传递;有很多DNA病毒,如细菌病毒中的λ噬菌体,植物病毒中的花椰菜花叶病毒,动物病毒中的乙肝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和乳头瘤病毒等,这些病毒的DNA或全部或部分可以结合到它们所寄生的细胞的染色体上,从而变为细胞的一部分,这正好是细胞核酸外逸的逆过程;利用核酸分子探针技术发现很多能与细胞染色体结合的病毒DNA的整合区序列与发生整合的染色体的侧翼序列有很大的同源性,尤其在一些逆转录病毒(艾滋病的病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属于此类)中的癌基因V-onc与细胞中的原癌基因C-onc高度同源;正常细胞中存在较广泛的逆转录型可动遗传因子,如酵母细胞的Ty因子、果蝇的Copia样因子、脊椎动物的IAf,基因,和逆转录型重复序列,如人的Alu因子及KpnⅠ因子等,提示正常的细胞中含有RNA所介导的DNA合成反应,而这与逆转录病毒的核酸的复制行为一致。这些间接证据可部分解释DNA病毒的起源,但要说明RNA病毒的起源却十分困难。问题五:电脑病毒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一般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利用网络传播数据窃取和破坏用户的电脑设备数据和正常使用。问题六:病毒是怎么形成的? 人类香港型流感(H3N2)病毒+北美猪型流感(H1N1)病毒+禽流感病毒=1998年在美国发生的3种混合型猪流感病毒;3种混合型猪流感病毒+北美猪型流感(H1N1)病毒=(在猪体内杂交后得到)北美猪型流感(H1N2)病毒+北美猪型流感(H1N1)病毒;北美猪型流感(H1N2)病毒+北美猪型流感(H1N1)病毒+欧亚猪型流感(H1N1)病毒= (在猪体内杂交后得到)2009年4种流感混合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
据美国、日本的研究组分析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混合了人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和2种猪流感病毒—共计4种病毒。这是研究结果是基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甲型H1N1流感基因信息得出的。病毒是预防、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基础数据,它的真面目正逐渐呈现在我们面前。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各个研究组把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以往的猪流感病毒的基因信息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甲型H1N1流感病毒含有8条核糖核酸(RNA),其中的6条源自曾经引起北美猪感染的病毒,另外2条源自欧洲及亚洲的欧亚猪流感病毒。前面提到的那6条RNA中包含了人恭感和禽流感病毒的RNA。问题七:计算机病毒产生的原因是 答案是B
计算机病毒是某些用户编写的用来盗取资料的小程序!
A用户程序出错的话,也许会造成某一个程序不能执行,不会产生病毒
C计算机硬件出故障的话你只能去维修没有别的原因,可能造成你的系统程序处错误问题八:计算机病毒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计算机病毒产生原因:
(1)搞计算机的人员和业余爱好者的恶作剧、寻开心制造出的病毒, 例如象圆点一类的良性病毒。
(2)软件公司及用户为保护自己的软件被非法复制而采取的报复性惩罚措施。因为他们发现对软件上锁, 不如在其中藏有病毒对非法拷贝的打击大, 这更加助长了各种病毒的传播。
(3)旨在攻击和摧毁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系统而制造的病毒----就是蓄意进行破坏。例如1987年底出现在以色列耶路撒冷西伯莱大学的犹太人病毒, 就是雇员在工作中受挫或被辞退时故意制造的。它针对性强, 破坏性大, 产生于内部, 防不胜防。
(4)用于研究或有益目的而设计的程序, 由于某种原因失去控制或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问题九:创造出病毒的原因是什么 为了利益拜问题十:计算机病毒是怎么产生的 电脑病毒产生的原因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纷纷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为社会和家庭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电脑病毒也随之出现,且电脑病毒造成的损失却越来越大。1999年6月19日,美国加州调查机构“电脑经济公司”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由于电脑病毒肆虐,全球工商业1999年上半年已损失76亿美元,而 1998年全年的损失额才15亿美元。调查负责人厄布斯克鲁尔还指出,每出现一种病毒,其破坏威力也将越来越大。以1999年出现的 “Explore.ZIP病毒”为例,从出现到统计时的几个月内,它所造成的损失几乎是1998年上半年所有电脑病毒所造成损失的5倍还多。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电脑病毒的来龙去脉做一个透彻的了解,并学会防范病毒的基本知识。下面,笔者结合实践就病毒的概念、历史、产生的原因以及病毒防治,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与同仁们一起探讨。 一、病毒的含义 与医学上的“病毒”概念不同,计算机病毒不是自然存在的,你无法用任何一台显微镜观察到一个计算机病毒样本,它归根结底只是一串二进制代码。但由于计算机病毒与生物医学上的“病毒”同样具有传染性、破坏性、隐敝性和潜伏性,因此人们从生物医学上引申了“病毒”这个名词。 人们对计算机病毒最通常的定义可以表述为:“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所固有的弱点编制的具有自身复制能力的、会不断感染的、具有特殊目的的计算机程序”。这个定义不但包括人们熟知的“拿它死幽灵王”、CIH等恶性计算机病毒,还包含了我们熟悉的宏病毒。 Office文件并不是单纯的不可执行文件,虽然它本身不能作为程序执行,但微软公司为了扩展Office的功能,提供了一种专门的Basic语言—— VBA。编写者可以将程序代码嵌人Office文件中,当用Office程序打开这些文件时,程序代码便会自动执行。前一段流行的“美丽杀手 Melissa”病毒便是利用宏来使电子邮件程序Outlook自动根据通讯录中前五十个记录的地址发信,而最近的“七月杀手July Killer”宏病毒的破坏方式则是产生一个只含有一句“deltree/y c:\”的Autoexec.bat文件来替代你原有的文件。 值得一提的是,“特洛伊木马程序”、“后门程序”和“蠕虫”这三个概念严格说来并不符合上述病毒定义。“特洛伊木马程序”的名字来自于世人共知的希腊神话:木马通常“伪装”成另一程序,比如一个著名的游戏或工具,不知情的用户运行后便上了当。虽然木马程序通常表现出格式化硬盘、传染病毒或安装“后门”等恶性行为,可是它并不会复制自己。“后门程序”是近来发展相当快的一类恶性黑客程序。从本质上说,后门软件是一套远程控制工具,当后门程序成功侵入计算机系统后便悄悄打开某个端口,接着黑客便能通过Internet窃取系统的网络帐号、密码等重要资料或破坏数据,为所欲为。“蠕虫”并不感染其他文件,仅仅是在系统之间永无止境地复制自己,不断消耗系统资源以至严重影响甚至拖垮整个系统。 二、病毒的历史 在国外,最初对计算机病毒理论的构思可追溯到科幻小说。1977年夏天,托马斯·捷·瑞安的科幻小学《P-1的春天》成为美国的畅销书。作者在这本书中描写了一种可以在计算机中互相传染的病毒,这种病毒最后控制了7000台计算机,造成了一场灾难。1983年11月3日,弗雷德·科恩博士研制出一种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复制自身的破坏性程序,伦·艾德勒曼将它命名为计算机病毒,并在每周一次的计算机安全讨论会上正式提出。8小时后专家们在VAX11/750计算机系统上运行此程序,第一个病毒实验成功。一周后又获准进行5个实验的演示,从而......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