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养鸡怎么防止老鼠
答案:4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10 19:34
- 提问者网友:浩歌待明月
- 2021-01-10 02:38
山地养鸡怎么防止老鼠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何以畏孤独
- 2021-01-10 03:22
3~5亩林地划为一个牧区,每个牧区用尼龙网隔开,既能防止老鼠、黄鼠狼等对鸡群的侵害和传染性病菌带入,有利于管理,又有利于食物链的建立。待一个牧区草虫不足时再将鸡群赶到另一牧区放牧,公母鸡最好分在不同的牧区放养。在养鸡数量少和草虫不足时期可不分区。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行路难
- 2021-01-10 05:52
养两只猫啊,
但用什么方法可以防吃小鸡的老鹰呢?
但用什么方法可以防吃小鸡的老鹰呢?
- 2楼网友:千杯敬自由
- 2021-01-10 04:31
黑线姬鼠
1. 鉴别特征 (图13.6)
【学 名】 Apodemus agrarius Pallas,1771
Mus agrarius Pallas,Reise. Russ.,1:454,1771,Simbiesk,banke of Volea,Russia(模式产地:俄罗斯贝加尔湖畔)
【别 名】 田姬鼠,黑线鼠,金耗儿等。
【英 文 名】 Striped field mouse
【野外鉴别】 为普通小型野鼠,属广生性种类。尾较体略短,体背通常有一显著黑色纵纹。
【形态特征】 体长72~132mm;尾长57~109mm,后足长18~25mm,耳长10.2~15mm。颅长22~28 .5mm ;颧宽11~14mm;乳突宽10.4~12 .5mm;眶间宽3.3~5mm;鼻骨长8.6~10 .2mm;听泡长5~6mm;门齿孔长4.8~5 .9mm,上颊齿列长3.6~4 .6mm。
体背面黄褐色,通常有一显著黑色纵纹;体腹面灰白色,毛基灰色,毛尖白色;尾背面黑褐色,腹面白色;前后足均白色;耳几乎裸露,具稀疏黑色和浅黄色细毛。乳头胸部2对,腹部2对。染色体数:2n=48,50。
颅骨吻部相当发达,有显著的眶上嵴。鼻骨长约为颅长的36%,其前端超出前颌骨和上门齿,后端中间略尖或稍为向后突出,通常略为前颌骨后端所超出或约在同一水平线上。门齿孔约达第1上臼齿前缘基部。第3上臼齿内侧仅2个齿突。第2上臼齿缺1个前外齿突。第1上臼齿外侧仅有3个外齿突;第1上臼齿的第1外齿突明显地在第1内齿突前面。
2. 生活特性
黑线姬鼠喜居于向阳、潮湿、近水的地方。在农业区多栖息于田埂、防风林堤坝、土丘、杂草丛及柴草垛中。在农田中,以水稻地密度较高。在苗圃、果园、荒地及人房内也有发现。甚至在亚寒带落叶松林的采伐迹地也有分布,但特别喜居于环境湿润、种子来源丰富的地区。
在田埂及水渠堤上洞穴较多,洞穴十分简单(图13.7)。一般有2~5个洞口,以3个居多,直径1.5~3cm。洞道分2~4叉。洞道全长约40~120cm,内有岔道和盲道。洞深不超过180cm。全部洞系在100cm范围以内。洞内通常有1个圆形的巢窝。窝内有少许干草,冬季也有少许存粮。巢近于球形,结构紧密坚实,不易脱落。用大麦、水稻、谷子等叶及干草交织筑成。内铺甜苣、芦苇、风毛菊等花絮。其体积为9cm× 10cm × 5cm,巢重106~180g。每一洞穴多有2~5鼠。此外,有时还筑有很短的临时洞,作为摄食和暂时隐藏的地方。由于姬鼠的活动力很强,常常更换洞穴,所以常利用一些空隙筑巢,或隐蔽在粮堆、草堆下。
食性杂。主要以种子、植物的绿色部分以及根、茎等为食,尤其喜食水稻、麦类、豆类、禾谷类、甘薯等。总的来说,以淀粉类(种子)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及绿色植物居次要地位。食物随季节而异,秋、冬季,大多数姬鼠以种子为食,春天开犁播种后,除盗食种子和青苗外,还大量捕食昆虫,而到夏季则食植物的绿色部分、瓜果以及捕食昆虫等。在个别居住地(特别是在幼林的杂草中)每年温暖时期,昆虫占所有饲料的75%~85%。姬鼠的日食量为8.5~11g,但日食量随食物的含水量而增长,食物含水量达50%时最高。冬季储粮不多,通常它所存的食物仅够1~2d食用。在实验室条件下,一只体重29g的黑线姬鼠一昼夜能吃花生米6.8~9 .7g或麦类6.2~7 .2g。在冬天的晚间仍能出洞觅食,这可从冬天雪地上的足印得到证明。与其他许多鼠类一样,在缺食缺水的特殊情况下,往往有残杀同类现象,强大的个体能把弱小的同伴吃掉。黑线姬鼠善游泳和潜水,能在水下潜游1~2m。游速快,持久力也较强,在水温12.5℃下能游15~18min,水温较高时更久。在辽宁,进入冬季,地表裸露,迁移到山上人工林内的黑线姬鼠食物源已近枯竭,绿色植物枯死,种子、草籽十分贫乏,害鼠储粮不足或无存粮,被迫至危害落叶松林木的韧皮部作为补充食源(王景胜等,1996)。
以夜间活动为主,黄昏和清晨较为活跃,黄昏是活动最频繁的时候。9∶00~10∶00和14∶00~16∶00也出来觅食。不冬眠,夏、秋两季活动最频繁。随自然条件和食物来源而迁移。放水灌溉或田中积水,不利于生存繁衍时,即向田埂集中。夏季天气炎热,作物生长茂盛,隐蔽条件虽说良好,但这时谷物尚未成熟,食源严重不足,又非主要繁衍时期,故多不挖洞筑巢,随食源而流窜移居。入秋后,天气逐日转寒,又值繁殖高峰季节,此时多筑巢以避寒和产仔,这时田埂、堤坝上鼠洞明显增加。入冬后,由于地表裸露,田地内食源缺少,加之洞中不存粮或存粮甚少,为觅食有的鼠迁至附近村庄场院和草垛中,少数进入人房住室。翌年开春转暖后,又重返田野。
雄鼠的巢区面积为1034.7± 70.1m2,活动距离为53.4± 2.4m;雌鼠的巢区面积为76.91± 56.9m2,活动距离为45.4± 2.6m。其迁移活动比较频繁,在样地内,逐旬的存留率平均为0.667(以该旬的存留数量除以上一旬的存留数量)。黑线姬鼠的季节性迁移也非常明显,秋季大部分姬鼠从田间迁移到谷物堆下,小部分迁移到人类建筑物里去。在田野随着田间作物的播种和收割而逐渐转移。例如,在川西平原,春季4~5月份主要在各种小春作物地栖居,6~7月份随小春作物收割后,多数迁到田边地角的麦堆内;秋季作物成熟,又迁到秋熟作物地内栖居。秋季作物收割后,少数在田间居住,多数迁到稻草堆中。
黑线姬鼠繁殖力强。繁殖期因地区而有所不同。北方较短,南方较长。在东北,繁殖集中于夏季,如在大兴安岭伊图黑河,5月份妊娠率为28.18%,6~8月份妊娠率为40%~80%,9月份孕鼠已很少,妊娠率仅为5.74%,10月上旬以后未发现孕鼠;4~9月为繁殖期。在川西平原繁殖季节在2~11月份,冬季12~1月份未发现孕鼠,2月份妊娠率最低,为1.3%。孕鼠的消长与数量的季节变动和幼鼠大量出现的规律基本相符,均为双峰型,5月份妊娠率为82%,而6月份则为一年内数量最高的春峰期,10月份及11月份妊娠率分别为40%及60%,而11月份为一年内数量的秋峰期,但春峰数量高于秋峰数量。每胎仔数以5~7只的为多,占65.15%。长江流域一带较东北繁殖期长,如苏北大丰和皖北淮南市,在2月下旬就有个别的黑线姬鼠开始交配,并陆续繁殖至10月。而在江南,繁殖期又较长江以北的长,如上海在11月还可见个别的黑线姬鼠有怀孕现象。在江苏镇江12月下旬生态气候较为适宜和野果丰富的芦苇滩上,仍能发现有怀孕的黑线姬鼠。在浙江(杭州、义乌)差不多全年都能繁殖,不过在寒冷季节,其繁殖力很低,每年也有两个繁殖盛期,即1~5月和7~9月。而秋季的妊娠率多超过春季,因此,在秋季繁殖盛期之后,就形成了种群数量的高峰阶段。平均每胎仔数为5.17~5.18只。从上海到四川长江南北,黑线姬鼠的繁殖有2个高峰:一个在5~6月(如皖北淮南、四川成都地区)或6~7月(如上海);另一在8~9月(如淮南)或9~10月(如上海、成都地区)。第1个峰较第2个峰高。黑线姬鼠每年可生3~6胎,每胎4~6仔,有时多至10仔。孕期21~23d。初生幼仔体重约1.9g,体长约30mm;3d出现稀疏软毛,6d出现上门齿,8d露出下门齿,耳开;9~11d睁眼,这时体重约5.6g,体长约58mm;11d个别的背上黑线明显;14d出现臼齿;18~19d能自己取食。雌性幼鼠生长到体重21~22g或体长约83mm时,个别的即开始性成熟。雄的生长到21~22g,个别的也开始性成熟。当体重达28g、体长105mm 时基本上都达到了性成熟。
分布在南方的黑线姬鼠,在春季数量有所增加,形成6月份小高蜂,而秋季繁殖后,数量一直在上升,到秋末冬初为种群数量最高阶段,此后数量开始下降,但冬季数量下降的现象不如寒冷地区明显。
黑线姬鼠与其他鼠类相比,生长速度较慢。春季出生的雌鼠在体重15.5~18g和体长74~95mm时开始性成熟,约为3月龄,雄鼠性成熟稍晚。约在体重为19~21g,体长约77~102mm,大约为3~3.5个月龄。秋季出生的生长期更长,直到第2年春季才达到性成熟,长达7~8个月之久。性成熟之后的小鼠仍不断生长,体重和体长还增加到1.5~2倍。因此,可以根据体重划分年龄,体重越大繁殖指数越高,其繁殖力随着体重的增长而递增的现象相当显著。
在自然界中黑线姬鼠的寿命为1.5~2a,少数个体可达2.5~3a,但是几乎完全更新一次种群则需要两年的时间。对于小型啮齿动物来说,这种生命持续的时间就算是比较长的了。
黑线姬鼠幼年组、亚成年组、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的平均肥满度分别为7.35,4.98,3.44,3.21,2.76,其中老年组肥满度最低,幼年组肥满度最高。雌雄性个体间肥满度差异不显著。春、夏、秋三季的肥满度分别为2.94,4.16,5.634(杨天佑,2001)。
3. 地理分布
黑线姬鼠生态值高,繁殖力强,故分布范围较广,西从中欧、东欧、前苏联至中亚、南从西伯利亚、乌苏里至朝鲜以及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包括新疆北部额敏地区)、华东、中南、西南和台湾均有其踪迹。
黑线姬鼠在中国有5个亚种:
黑线姬鼠指名亚种(Apodemus agrarius agrarius) Pallas于1771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新疆(额敏塔城一带)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俄罗斯伏尔加流域。
黑线姬鼠台湾亚种(Apodemus agrarius insulaemus) Tokuda于1941年命名。分布于台湾本岛。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
黑线姬鼠东北亚种(Apodemus agrarius mantchuricus) Thomas于1898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辽宁、吉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和朝鲜边境。
黑线姬鼠长江亚种(Apodemus agrarius ningpoensis)Swinhoe于1870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江西、贵州、安徽、湖北、四川、江苏、福建、浙江、湖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浙江宁波。
黑线姬鼠华北亚种(Apodemus agrarius pallidior)Thomas于1908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陕西、青海、甘肃、河北、山东、山西、江苏、贵州、宁夏、四川、河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山东曲阜附近。
4. 经济意义
黑线姬鼠是农业的主要害鼠;同时由于与水域关系较密切,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内又是血吸虫的主要宿主之一。此外,还能传播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土拉伦斯病、丹毒和蜱性斑疹伤寒等传染病。
1. 鉴别特征 (图13.6)
【学 名】 Apodemus agrarius Pallas,1771
Mus agrarius Pallas,Reise. Russ.,1:454,1771,Simbiesk,banke of Volea,Russia(模式产地:俄罗斯贝加尔湖畔)
【别 名】 田姬鼠,黑线鼠,金耗儿等。
【英 文 名】 Striped field mouse
【野外鉴别】 为普通小型野鼠,属广生性种类。尾较体略短,体背通常有一显著黑色纵纹。
【形态特征】 体长72~132mm;尾长57~109mm,后足长18~25mm,耳长10.2~15mm。颅长22~28 .5mm ;颧宽11~14mm;乳突宽10.4~12 .5mm;眶间宽3.3~5mm;鼻骨长8.6~10 .2mm;听泡长5~6mm;门齿孔长4.8~5 .9mm,上颊齿列长3.6~4 .6mm。
体背面黄褐色,通常有一显著黑色纵纹;体腹面灰白色,毛基灰色,毛尖白色;尾背面黑褐色,腹面白色;前后足均白色;耳几乎裸露,具稀疏黑色和浅黄色细毛。乳头胸部2对,腹部2对。染色体数:2n=48,50。
颅骨吻部相当发达,有显著的眶上嵴。鼻骨长约为颅长的36%,其前端超出前颌骨和上门齿,后端中间略尖或稍为向后突出,通常略为前颌骨后端所超出或约在同一水平线上。门齿孔约达第1上臼齿前缘基部。第3上臼齿内侧仅2个齿突。第2上臼齿缺1个前外齿突。第1上臼齿外侧仅有3个外齿突;第1上臼齿的第1外齿突明显地在第1内齿突前面。
2. 生活特性
黑线姬鼠喜居于向阳、潮湿、近水的地方。在农业区多栖息于田埂、防风林堤坝、土丘、杂草丛及柴草垛中。在农田中,以水稻地密度较高。在苗圃、果园、荒地及人房内也有发现。甚至在亚寒带落叶松林的采伐迹地也有分布,但特别喜居于环境湿润、种子来源丰富的地区。
在田埂及水渠堤上洞穴较多,洞穴十分简单(图13.7)。一般有2~5个洞口,以3个居多,直径1.5~3cm。洞道分2~4叉。洞道全长约40~120cm,内有岔道和盲道。洞深不超过180cm。全部洞系在100cm范围以内。洞内通常有1个圆形的巢窝。窝内有少许干草,冬季也有少许存粮。巢近于球形,结构紧密坚实,不易脱落。用大麦、水稻、谷子等叶及干草交织筑成。内铺甜苣、芦苇、风毛菊等花絮。其体积为9cm× 10cm × 5cm,巢重106~180g。每一洞穴多有2~5鼠。此外,有时还筑有很短的临时洞,作为摄食和暂时隐藏的地方。由于姬鼠的活动力很强,常常更换洞穴,所以常利用一些空隙筑巢,或隐蔽在粮堆、草堆下。
食性杂。主要以种子、植物的绿色部分以及根、茎等为食,尤其喜食水稻、麦类、豆类、禾谷类、甘薯等。总的来说,以淀粉类(种子)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及绿色植物居次要地位。食物随季节而异,秋、冬季,大多数姬鼠以种子为食,春天开犁播种后,除盗食种子和青苗外,还大量捕食昆虫,而到夏季则食植物的绿色部分、瓜果以及捕食昆虫等。在个别居住地(特别是在幼林的杂草中)每年温暖时期,昆虫占所有饲料的75%~85%。姬鼠的日食量为8.5~11g,但日食量随食物的含水量而增长,食物含水量达50%时最高。冬季储粮不多,通常它所存的食物仅够1~2d食用。在实验室条件下,一只体重29g的黑线姬鼠一昼夜能吃花生米6.8~9 .7g或麦类6.2~7 .2g。在冬天的晚间仍能出洞觅食,这可从冬天雪地上的足印得到证明。与其他许多鼠类一样,在缺食缺水的特殊情况下,往往有残杀同类现象,强大的个体能把弱小的同伴吃掉。黑线姬鼠善游泳和潜水,能在水下潜游1~2m。游速快,持久力也较强,在水温12.5℃下能游15~18min,水温较高时更久。在辽宁,进入冬季,地表裸露,迁移到山上人工林内的黑线姬鼠食物源已近枯竭,绿色植物枯死,种子、草籽十分贫乏,害鼠储粮不足或无存粮,被迫至危害落叶松林木的韧皮部作为补充食源(王景胜等,1996)。
以夜间活动为主,黄昏和清晨较为活跃,黄昏是活动最频繁的时候。9∶00~10∶00和14∶00~16∶00也出来觅食。不冬眠,夏、秋两季活动最频繁。随自然条件和食物来源而迁移。放水灌溉或田中积水,不利于生存繁衍时,即向田埂集中。夏季天气炎热,作物生长茂盛,隐蔽条件虽说良好,但这时谷物尚未成熟,食源严重不足,又非主要繁衍时期,故多不挖洞筑巢,随食源而流窜移居。入秋后,天气逐日转寒,又值繁殖高峰季节,此时多筑巢以避寒和产仔,这时田埂、堤坝上鼠洞明显增加。入冬后,由于地表裸露,田地内食源缺少,加之洞中不存粮或存粮甚少,为觅食有的鼠迁至附近村庄场院和草垛中,少数进入人房住室。翌年开春转暖后,又重返田野。
雄鼠的巢区面积为1034.7± 70.1m2,活动距离为53.4± 2.4m;雌鼠的巢区面积为76.91± 56.9m2,活动距离为45.4± 2.6m。其迁移活动比较频繁,在样地内,逐旬的存留率平均为0.667(以该旬的存留数量除以上一旬的存留数量)。黑线姬鼠的季节性迁移也非常明显,秋季大部分姬鼠从田间迁移到谷物堆下,小部分迁移到人类建筑物里去。在田野随着田间作物的播种和收割而逐渐转移。例如,在川西平原,春季4~5月份主要在各种小春作物地栖居,6~7月份随小春作物收割后,多数迁到田边地角的麦堆内;秋季作物成熟,又迁到秋熟作物地内栖居。秋季作物收割后,少数在田间居住,多数迁到稻草堆中。
黑线姬鼠繁殖力强。繁殖期因地区而有所不同。北方较短,南方较长。在东北,繁殖集中于夏季,如在大兴安岭伊图黑河,5月份妊娠率为28.18%,6~8月份妊娠率为40%~80%,9月份孕鼠已很少,妊娠率仅为5.74%,10月上旬以后未发现孕鼠;4~9月为繁殖期。在川西平原繁殖季节在2~11月份,冬季12~1月份未发现孕鼠,2月份妊娠率最低,为1.3%。孕鼠的消长与数量的季节变动和幼鼠大量出现的规律基本相符,均为双峰型,5月份妊娠率为82%,而6月份则为一年内数量最高的春峰期,10月份及11月份妊娠率分别为40%及60%,而11月份为一年内数量的秋峰期,但春峰数量高于秋峰数量。每胎仔数以5~7只的为多,占65.15%。长江流域一带较东北繁殖期长,如苏北大丰和皖北淮南市,在2月下旬就有个别的黑线姬鼠开始交配,并陆续繁殖至10月。而在江南,繁殖期又较长江以北的长,如上海在11月还可见个别的黑线姬鼠有怀孕现象。在江苏镇江12月下旬生态气候较为适宜和野果丰富的芦苇滩上,仍能发现有怀孕的黑线姬鼠。在浙江(杭州、义乌)差不多全年都能繁殖,不过在寒冷季节,其繁殖力很低,每年也有两个繁殖盛期,即1~5月和7~9月。而秋季的妊娠率多超过春季,因此,在秋季繁殖盛期之后,就形成了种群数量的高峰阶段。平均每胎仔数为5.17~5.18只。从上海到四川长江南北,黑线姬鼠的繁殖有2个高峰:一个在5~6月(如皖北淮南、四川成都地区)或6~7月(如上海);另一在8~9月(如淮南)或9~10月(如上海、成都地区)。第1个峰较第2个峰高。黑线姬鼠每年可生3~6胎,每胎4~6仔,有时多至10仔。孕期21~23d。初生幼仔体重约1.9g,体长约30mm;3d出现稀疏软毛,6d出现上门齿,8d露出下门齿,耳开;9~11d睁眼,这时体重约5.6g,体长约58mm;11d个别的背上黑线明显;14d出现臼齿;18~19d能自己取食。雌性幼鼠生长到体重21~22g或体长约83mm时,个别的即开始性成熟。雄的生长到21~22g,个别的也开始性成熟。当体重达28g、体长105mm 时基本上都达到了性成熟。
分布在南方的黑线姬鼠,在春季数量有所增加,形成6月份小高蜂,而秋季繁殖后,数量一直在上升,到秋末冬初为种群数量最高阶段,此后数量开始下降,但冬季数量下降的现象不如寒冷地区明显。
黑线姬鼠与其他鼠类相比,生长速度较慢。春季出生的雌鼠在体重15.5~18g和体长74~95mm时开始性成熟,约为3月龄,雄鼠性成熟稍晚。约在体重为19~21g,体长约77~102mm,大约为3~3.5个月龄。秋季出生的生长期更长,直到第2年春季才达到性成熟,长达7~8个月之久。性成熟之后的小鼠仍不断生长,体重和体长还增加到1.5~2倍。因此,可以根据体重划分年龄,体重越大繁殖指数越高,其繁殖力随着体重的增长而递增的现象相当显著。
在自然界中黑线姬鼠的寿命为1.5~2a,少数个体可达2.5~3a,但是几乎完全更新一次种群则需要两年的时间。对于小型啮齿动物来说,这种生命持续的时间就算是比较长的了。
黑线姬鼠幼年组、亚成年组、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的平均肥满度分别为7.35,4.98,3.44,3.21,2.76,其中老年组肥满度最低,幼年组肥满度最高。雌雄性个体间肥满度差异不显著。春、夏、秋三季的肥满度分别为2.94,4.16,5.634(杨天佑,2001)。
3. 地理分布
黑线姬鼠生态值高,繁殖力强,故分布范围较广,西从中欧、东欧、前苏联至中亚、南从西伯利亚、乌苏里至朝鲜以及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包括新疆北部额敏地区)、华东、中南、西南和台湾均有其踪迹。
黑线姬鼠在中国有5个亚种:
黑线姬鼠指名亚种(Apodemus agrarius agrarius) Pallas于1771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新疆(额敏塔城一带)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俄罗斯伏尔加流域。
黑线姬鼠台湾亚种(Apodemus agrarius insulaemus) Tokuda于1941年命名。分布于台湾本岛。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
黑线姬鼠东北亚种(Apodemus agrarius mantchuricus) Thomas于1898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辽宁、吉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和朝鲜边境。
黑线姬鼠长江亚种(Apodemus agrarius ningpoensis)Swinhoe于1870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江西、贵州、安徽、湖北、四川、江苏、福建、浙江、湖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浙江宁波。
黑线姬鼠华北亚种(Apodemus agrarius pallidior)Thomas于1908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陕西、青海、甘肃、河北、山东、山西、江苏、贵州、宁夏、四川、河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山东曲阜附近。
4. 经济意义
黑线姬鼠是农业的主要害鼠;同时由于与水域关系较密切,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内又是血吸虫的主要宿主之一。此外,还能传播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土拉伦斯病、丹毒和蜱性斑疹伤寒等传染病。
- 3楼网友:轻雾山林
- 2021-01-10 03:55
养只狗 可以防鼠 又可以防贼
再养只猫
再养只猫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