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中学语文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5 10:20
  • 提问者网友:星軌
  • 2021-01-05 00:3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认识人自己戴茂堂  ①几千年来,关于人的认识依然莫衷一是。历史表明,在人所认识的一切对象中最难于认识的就是人自己。  ②历史上,哲学对人有着双重误解:要么把人看成是超自然的一员,因此认为人与神(上帝)无异;要么把人看成是自然中的一物,因此认为人与物(动物)无异。前者看不到人的(动)物性,后者看不到人的(精)神性。两种视野下,人都不成其为人。显然,关于人的理解必须有一个新的开始。  ③事实上,人总是从两个空间表现自己。就它从外面被感官感知而言,它在物质的世界中表现自己;就它从内部被心灵反思而言,它在精神的世界中表现自己。维持和繁衍生命是人的物性,寻求生命的意义是人的神性。没有神性,人将成为自然力的玩物和物质的寄生虫;没有物性,人将成为法力无边的超人或完美无缺的上帝。  ④我们承认,人的生存离不开物质世界,离不开自然人性,因为这里有人的感性生活。然而,人的生存更离不开精神世界,离不开自由本性,因为这里有人的野性生活,并且这才是人的理想的生活目标。把人从自然中提升出来的是精神。动物没有精神,精神只是属于人。  ⑤只有超越物质的生活,才能重建精神的庙堂,唤来神性的高扬,并且只有彻底地超越,才能使人上升到无限的生命层次。所以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强调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作为芦苇,人会被宇宙所吞没;作为思想,人能囊括整个宇宙。  ⑥显然,人不可能完全是(动)物,也不可能完全是神。人处在物与神之间。——这就是人的全部奥秘所在。历史上,哲学对人的双重误解皆源于将人的位置摆在了动物与神这“两端”而不是“之间”。  ⑦人具有双重角色,但又不是双重角色中的任何一个角色。也就是说,人既不是动物,又不是神。实际上,生活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要么只是罪恶深重的,要么只是完美无缺的。绝对的动物性和绝对神性都是外在于人的。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人是渺小的动物和伟大的神二者之间的一个连环。  ⑧而这一连环格局直接导致了人类的困惑。动物没有精神性,所以不对自身的肉体性感到困惑;神没有肉体,所以没有困惑的对象。生命从个体一旦觉察到自己的两重性,就开始为人性内部的分裂而苦恼。这就是人的生存矛盾。  ⑨这一连环格局不仅展示出人性的分裂之苦,而且表现出人性的张力结构。人的位置在物与神这两端之间的游移不定恰恰可呈现出人性的强弱变化。在物与神之间是一片虚空,在这片虚空中我们恰可以自如地建立自己的支点,移动自己的位置。  ⑩既然人的本性在于自由。那么,“人是什么”这个问题本身就提得不恰当。人根本不是“什么”,他不能定义,没有“本质”。不仅人与动物不同,而且人与人也绝不相同。所以,人生在世,关键在于“做”。而做人就是自己不断地冒险去扮演一个前所未有的角色。(选自2002年第三期《中学语文》有删减)1.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人理想的生活应是________。2.第②段中“历史上,哲学对人有着双重误解”这双重误解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回答。________3.第⑧段中“人类的困惑”指的是什么?________4.第⑨段中“人性的张力结构”是说________。5.结合上文和自己的理解,谈谈在人生的历程中应怎样摆正自己的位置?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不想翻身的咸鱼
  • 2020-10-01 18:03
答案:解析:  1.虽然离不开物质世界,但却要更注意提升精神。  2.前者看不到人的(动)物性,后者看不到人的(精)神性。  3.人内心的崇高使人希望摆脱其实摆脱不掉的固有的自然属性。  4.“人”的不确定性带给人无限丰富的创造可能和自由空间。  5.无论英雄还是凡夫俗子,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任何人都难以预先确立自己的位置,人总是在变,而且不得不变。因此,要与时俱进,创造自我。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往事埋风中
  • 2020-10-29 01:01
这个问题的回答的对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