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4 16:32
  • 提问者网友:趣果有间
  • 2021-04-04 06:4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显贵时,置负郭常稔①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妇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女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②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而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公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有疑过之。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③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④者,又岂少哉?况于它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庭,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  注:①稔:庄稼成熟。②屏:退避,引退。③廪稍:官府发给口粮。④瘠:z
,通“胔”,尚未腐烂的尸骨。(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逮:达到,实现。B.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充:高。C.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  觞:酒杯。D.其规模远举,有疑过之      举:全面。(2)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推崇的“义”的行为的一组是①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③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④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⑤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⑥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身居高位,自奉节俭,而以俸禄购置义田,养济族人,死后,子孙们竟然没有钱财为他举办像样的丧事,但他却把道义留给了后代。B.晏子乘破车,驾瘦马,却使父系、母系、妻子的亲族以及三百多士子衣食无忧,正体现了孟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思想。C.那些三公、卿、大夫、士,宅第宏伟,车驾华丽,歌伎众多,妻儿富有,但都仅是满足一个人的私欲而已,而对于本族之人门都不让进。D.本文赞扬范仲淹的事迹,批评了当时士大夫只顾自己享受、不管他人死活的恶劣风气,采用了古今映衬、正反对比的手法,写得严谨简洁而又感情饱满。(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2)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3)公之忠义满朝庭,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玩家
  • 2021-04-04 08:10
答案:1.C;2.B;3.C;解析:(1)觞:罚酒。(2)①③④⑤句是“义”的行为。②句是推行义田的措施;⑥句为齐侯赞赏晏子之义,行为本身不是“义”的行为。(3)“宅第宏伟,车驾华丽,歌伎众多,妻儿富有”是与三公的等级相符的,卿、大夫、士不在其列。(4)  答案:(1)使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女、娶妻、生病、丧葬都有资助。  (2)我曾经仰慕晏子好行仁德,齐君了解贤者,而桓子能认错服道义。  (3)范文正公的忠义誉满朝廷,业绩流布边境,功名传遍天下,后代一定会有史官记载的,我可以不用赘述了。  参考译文:范文正公,苏州人,平时乐于用钱财帮助别人,选择那关系亲近而贫穷、关系疏远而贤能的人,都予以帮助。当他贵重显达之时,购置近城保收的良田一千亩,称做“义田”,用来养育救济本家族的人们。使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女、娶妻、生病、丧葬都有资助。选择家族中年长辈高而且贤德的人主管账目,经常总计收入和支出。每天的饭,一人供给一升米;每年的衣服,每人分给一匹细绢。嫁闺女的发给五十千钱,闺女改嫁的发给三十千钱;娶儿媳妇的发给三十千钱,再娶的发给十五千钱;丧葬发给的费用和闺女再嫁的数目相同,孩子的丧事发钱十千。族人聚居的九十多口,义田每年收入供分配用的稻子八百斛,用它所收入的粮食,来供应在这里聚居的族人,充裕有余而无枯竭之时。退居在家、等待职务的人予以供给,出仕为官的人则停止供给。这就是它的大致情况。  当初,范公还未贵重显达时,就曾有过这种愿望,而无力实现长达二十年之久,后来做了西部边境的统帅,又入朝参与主持朝政,从此才开始有了俸禄赏赐的收入,而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志愿。他去世之后,后代的子孙修明他的事业,继承他的志向,和他在世的时候一样。他虽地位高俸禄多,却终生过着清贫的生活。逝世的时候,甚至没有钱财装殓,子孙们也没有钱财为他举办像样的丧事。他只是把救济贫寒、养活亲族的道义,留传给儿子而已。  古时候晏平仲乘破车、驾瘦马。陈桓子说:“这是隐瞒君主的赏赐啊。”晏子回答说:“自从我显贵以后,父系的亲族,没有不坐车的人;母系的亲族,没有衣食不足的人;妻子的亲族,没有挨饿受冻的;齐国的士子,等待我的接济而点火做饭的有三百多人。像这样,是隐瞒君主的赏赐呢,还是彰明君主的赏赐呢?”于是齐君使用晏子的酒杯,罚桓子饮酒。我曾经仰慕晏子好行仁德,齐君了解贤者,而桓子能认错服道义。又仰慕晏子的仁德有亲疏层次之分,而言辞有井然的次序。先说父系亲族,后说母系亲族,再说妻子的亲族,最后才提到关系疏远的贤者。孟子说:“由爱自己的亲人而施仁德于民众,由对民众仁德而爱惜世间万物。”晏子的作为接近于这一点啊。现在从范文正公的购置义田这件事来看,是比晏平仲还要贤明啊。他施行的规模的久远和全面,恐怕是要超过晏子的。  啊!当今世上那些身居三公职位的人,享受万钟禄米,他们宅第的雄伟,车驾的华丽,歌妓的众多,妻儿的富有,仅是为满足自己一个人的私欲而已。本族的亲人不能登门的,难道还少吗?何况说帮助疏远的贤者呢?地位在他们以下的是卿,是大夫,是士,禄米的充裕,享用的丰富,也仅是为满足自己一个人的私欲而已。本族的亲人,拿着破碗讨饭,成为沟中的饿殍的,难道少吗?何况对于其他的人呢?这些人都是范文正公的罪人啊!  范文正公的忠义誉满朝廷,业绩流布边境,功名传遍天下,后代一定会有史官记载的,我可以不用赘述了。唯独敬仰推崇他的道义,因而记叙“义田”之事以留赠世人。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醉吻情书
  • 2021-04-04 08:22
我检查一下我的答案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