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王昌龄为什么得罪朝廷

答案:1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3 19:34
  • 提问者网友:爱了却不能说
  • 2021-03-02 23:16
王昌龄为什么得罪朝廷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夜余生
  • 2021-03-03 00:09
王昌龄仕途不顺的原因,那就是得罪了当朝某些权贵。 王昌龄有可能得罪哪些当朝权贵呢?在某一份关于王昌龄的网络资料上我曾经看到这样的记载: “张九龄以推荐周子谅而被问罪,谪贬为荆州长史。张九龄左迁离京后,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敢直言者……王昌龄因对张九龄罢相表示同情,得罪了李林甫等当朝权贵,被贬岭南。” 王昌龄对张九龄颇怀敬仰,听说张九龄被罢了相位谪贬荆州长史,内心忿忿不平。面对满朝大臣都各自自保,不敢直言,王昌龄这位芝麻小官看不下去了,于是站出来为张九龄说几句话,这一下好,摸了老虎屁股了,王昌龄遭贬岭南不可避免了。 关于王昌龄跟李林甫的关系,没有太多的资料印证,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唯一资料,是王昌龄的一篇《上李侍郎书》。 “上李侍郎书 昌龄拜手奉书吏部侍郎李公座右:夫道有一,昌龄有心,明公有鉴,三者定矣。而又元气潜行,群动相鼓,乘时则利,遇难则否,斯亦分於数矣。今或者序觚旁礴,以为已任,发心不中,中无不通。虽大愚之人,犹知不可,况贤智之士乎?兹数者,如昌龄之心,非不知也;明公之鉴,非不明也。惟明公能以至虚纳,惟昌龄敢以无妄进,故未便绝意,愿就执事陈之。若明公以为隅曲,置之度外,则昌龄未识定分,为向时之客。乘时不利,动则遇否,至虚不纳,无妄不进,将使天下之士,永绝望於明公矣,岂独小人哉?初闻明公克举大体,不尚小节,竭智附贤,贯道选数,亦已确镇外物,翕然有归。於是穷居独闲未用之士,将遁幽贞千里,未审明公何以待之?夫夷吾穷困,乐毅羁旅,孔明躬耕,子房养志。此四贤未遇之时,则乃不遇,意固不能俛首步,与众人争得失於吏曹之门。就使四贤生於明时,无所服用,则下士之不若也,亦当与众人四方而来,竦明公之门,未审明公何以处之?伏惟明公居堂上之阴,知日月之次;睹堂下之士,知四方之贤。若者终不自若也,伏惟明公熟察焉!天生贤才,必有圣代用之。用之於天子,先自铨衡,则明公主司天下,开塞天下之所由也,可不慎之? 嗟乎!持衡取士,专在文墨,固未尽矣。况文章体势,其多面焉,苟不相容,则太迂阔。一时不合,便即弃之,伏恐伤钩赜之明,结志士之怨。吁!可畏也,又有恢恢无明,精诚洞物,大不施小,屈於章句。盖屈寸而伸尺,小枉而大直,君子行焉。党斯人也,木讷自守,默然而退,明公不以为贤。是小人敢正颜色,鼓喉舌,欲伸大直於明公,能容之否?所为直者如何?明公若以为群区一举,自有常式,富贵为怀,曾莫下视。则明公何以异近代、合古人?匪惟高贤雅量,在小子亦知之矣。明公昔未居此任,岂不曰伊人也,弃正任巧,我为宗臣,必将革之?操持升降,正在今日。伏愿密运心镜,俾无逃形,振拔非常,以资天轴,乃明公论。则振拔者亦膺摩赤霄,必将逆进其类,以光王国。自迩及远,其谁曰不当任乎?一为元龟,自可数千百年不衰其政矣!敬之无任,使小人之口,波荡振骇,君子訚訚,以俟贤俊。昌龄久於贫贱,是以多知危苦之事。天下固有长吟悲歌,无所投足,天工或阙,何借补之?苟有人焉,有国焉,昌龄请攘袂先驱,为国士用。棼丝之务,最急之治,实所甘心。昌龄岂不解置身青山,俯饮白水,饱於道义,然後谒王公大人以希大遇哉?每思力养不给;则不觉独坐流涕,啜菽负米,惟明公念之。直科不得不谋其始,夫惟明公深念之。投报徇义,非一言而能尽也。昌龄常在暇日,著《鉴略》五篇,以究知人之道,将俟後命,以黩清尘。” 在王昌龄担任校书郎期间,李林甫任吏部侍郎,是管官的官。 仔细阅读这篇《上李侍郎书》,我们可以发现,王昌龄这份上书主要是给李林甫提建议,要求李大人要注意利用人才,不要让有才能的人因对朝廷失望而远远躲避起来。 再仔细琢磨这篇《上李侍郎书》,我们还可以发现,王昌龄对这位李侍郎颇有看法。吏部侍郎是正三品大员,而王昌龄只是一个小小的九品校书郎,官阶相差很大。但是王昌龄居然敢于跟李大人上书提建议,可见王昌龄已经看不下去了。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两点,第一是王昌龄对李林甫的结党营私行为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第二是王昌龄敢于直言敢于摸老虎屁股的勇气令人咂舌。 关于李林甫这位开元名相,史书上多有记载。旧唐书《李林甫传》: “林甫久典枢衡,天下威权,并归于己,台司机务,希烈不敢参议,但唯诺而已。每有奏请,必先赂遗左右,伺察上旨,以固恩宠。上在位多载,倦于万机,恒以大臣接对拘检,难徇私欲,自得林甫,一以委成。故杜绝逆耳之言,恣行宴乐,袵席无别,不以为耻,由林甫之赞成也。” “林甫恃其早达,舆马被服,颇极鲜华。自无学术,仅能秉笔,有才名于时者尤忌之……” “林甫性沉密,城府深阻,未尝以爱憎见于容色。自处台衡,动循格令,衣寇士子,非常调无仕进之门。所以秉钧二十年,朝野侧目,惮其威权。及国忠诬构,天下以为冤。” 《新唐书》: “林甫无学术,发言陋鄙,闻者窃笑。” 网络资料: “有一个谏官不听李林甫的话,上奏本给唐玄宗提建议。第二天,就接到命令,被降职到外地去做县令。大家知道这是李林甫的意思,以后谁也不敢向玄宗提意见了。李林甫知道自己在朝廷中的名声不好。凡是大臣中能力比他强的,他就千方百计地把他们排挤掉。他要排挤一个人,表面上不动声色,笑脸相待,却在背地里暗箭伤人。” “尽管李林甫装扮得怎么巧妙,他的阴谋诡计到底被人们识破。人们就说李林甫这个人是“嘴上像蜜甜,肚里藏着剑”(成语“口蜜腹剑”就是这样来的)。李林甫当了十九年宰相,一个个有才能的正直的大臣全都遭到排斥,一批批钻营拍马的小人都受到重用提拔。” 以王昌龄的性格,在李林甫这样的领导下面做事,要想在仕途上得志就难了。但是我们的王昌龄同志似乎不在乎这些,不管你领导怎么样捉弄我,不管是谪贬也好流放也好或者一辈子让我在这个正九品从九品的位置上也好,我王昌龄还是王昌龄,该说的话还得说该做的事还得做,不管到哪里照样作我的诗喝我的酒交我的朋友。王昌龄的胸襟到底有多宽广,一般人也难以想象。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