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女子古代叫什么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5 08:11
- 提问者网友:沉默的哀伤
- 2021-02-14 17:10
十八岁女子古代叫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枭雄戏美人
- 2021-02-14 17:47
问题一:古代女子满十八岁叫什么 高中里老师有说过,不过好像没有关于18的说法: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叮幼学:十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弱冠: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问题二:古代女子18岁叫什么 古代把十八岁的女子称作二九年华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20岁(男)——弱冠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问题三:十八岁少女在古代称为什么?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20岁(男)——弱冠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余下全文>>问题四:古代女子成年叫什么 古代女子成年叫:及笄。
及笄: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及笄,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另外,也称“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如:待字闺中)。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问题五:古代女子满十八岁叫什么 18岁女子还真没有什么称谓,可借用于“碧玉年华”。
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问题六:古代把十八岁的女子称作什么 古代把十八岁的女子称作二九年华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0862335.html问题七:古代女子满十八岁叫什么 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伐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问题八:女子十八岁叫什么年华 “豆蔻年华”一词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他用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拟体态轻盈、芳龄十三的少女,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传至今。后世使用“豆蔻年华”一语形容少女,虽然不拘泥于杜牧所说的“十三余”这个具体年岁,但也有个大致的限度。 豆蔻年华的中文解释 【解释】: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示例】: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玲珑可爱”。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 【近义词】:黄金时代、金色年华、黄花少年 【反义词】:风烛残年、桑榆暮景、人老珠黄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翻译】:豆蔻年华的英文翻译 1、marriageable age;2、(said of girls) in their teens
所以按照古代的标准不是很准确,因为古代女子比较早婚,而现在女子18岁一般还很清纯,所以泛泛地说是豆蔻年华是可以的!
传统观点, 一般被认为是孩子与成人的交界年龄, 十六岁时,虽非完全无忧无虑,但是人生的许多重要的烦恼还未被列入思考范围(不包括少数命运多舛的孩子),这时一般被人们称为人生的花季,意思是纯洁美好; 十七岁时,事业问题,感情问题,责任感开始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出现,并逐渐被强化,这是成长的必然过程,会出现很多感情波折,就象一场美丽的春雨。 16岁的花季,17岁的雨季这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这是一个爱拼才会赢的季节。也许过去或多或少的痛楚会占据我们的脑海,充斥我们的心房。但,过去的早已过去,失去的早已失去,不要为早已过去的和早已失去的而悲伤.悔恨,它毕竟不属于现在,让我们封锁记忆,在风雨中礌起来,找回执着:不要说放弃,请相信:日子里总会有阳光,追去中总会有希望!16岁的花季,17岁的雨季,这是一个充满好奇的季节。
十八岁是什么样的年华没有特别的界定,但是说是花样年华确实最为贴切的,因为经历的花季雨季之后或许有的还是高考过后,踏出大学校园的女孩子,一般总是充满欣喜,开始在大学里面玩起来了,或者说有的女孩子已经在性方面成熟起来的,成天牵着男朋友逛街,这些美好的事情,一般都发生在18岁的花样年华!问题九:古代女子15岁 叫“及 什么的来着? 拼音也打出来啊 笄礼,即绩民族女孩成人礼,古代嘉礼的一种。俗称“上头”、“上头礼”。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冠(笄)之礼是我国汉民族传统的成人仪礼,是汉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它在历史上,对于个体成员成长的激励和鼓舞作用非常之大。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叮幼学:十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弱冠: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问题二:古代女子18岁叫什么 古代把十八岁的女子称作二九年华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20岁(男)——弱冠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问题三:十八岁少女在古代称为什么?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20岁(男)——弱冠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余下全文>>问题四:古代女子成年叫什么 古代女子成年叫:及笄。
及笄: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及笄,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另外,也称“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如:待字闺中)。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问题五:古代女子满十八岁叫什么 18岁女子还真没有什么称谓,可借用于“碧玉年华”。
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问题六:古代把十八岁的女子称作什么 古代把十八岁的女子称作二九年华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0862335.html问题七:古代女子满十八岁叫什么 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伐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问题八:女子十八岁叫什么年华 “豆蔻年华”一词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他用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拟体态轻盈、芳龄十三的少女,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传至今。后世使用“豆蔻年华”一语形容少女,虽然不拘泥于杜牧所说的“十三余”这个具体年岁,但也有个大致的限度。 豆蔻年华的中文解释 【解释】: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示例】: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玲珑可爱”。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 【近义词】:黄金时代、金色年华、黄花少年 【反义词】:风烛残年、桑榆暮景、人老珠黄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翻译】:豆蔻年华的英文翻译 1、marriageable age;2、(said of girls) in their teens
所以按照古代的标准不是很准确,因为古代女子比较早婚,而现在女子18岁一般还很清纯,所以泛泛地说是豆蔻年华是可以的!
传统观点, 一般被认为是孩子与成人的交界年龄, 十六岁时,虽非完全无忧无虑,但是人生的许多重要的烦恼还未被列入思考范围(不包括少数命运多舛的孩子),这时一般被人们称为人生的花季,意思是纯洁美好; 十七岁时,事业问题,感情问题,责任感开始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出现,并逐渐被强化,这是成长的必然过程,会出现很多感情波折,就象一场美丽的春雨。 16岁的花季,17岁的雨季这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这是一个爱拼才会赢的季节。也许过去或多或少的痛楚会占据我们的脑海,充斥我们的心房。但,过去的早已过去,失去的早已失去,不要为早已过去的和早已失去的而悲伤.悔恨,它毕竟不属于现在,让我们封锁记忆,在风雨中礌起来,找回执着:不要说放弃,请相信:日子里总会有阳光,追去中总会有希望!16岁的花季,17岁的雨季,这是一个充满好奇的季节。
十八岁是什么样的年华没有特别的界定,但是说是花样年华确实最为贴切的,因为经历的花季雨季之后或许有的还是高考过后,踏出大学校园的女孩子,一般总是充满欣喜,开始在大学里面玩起来了,或者说有的女孩子已经在性方面成熟起来的,成天牵着男朋友逛街,这些美好的事情,一般都发生在18岁的花样年华!问题九:古代女子15岁 叫“及 什么的来着? 拼音也打出来啊 笄礼,即绩民族女孩成人礼,古代嘉礼的一种。俗称“上头”、“上头礼”。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冠(笄)之礼是我国汉民族传统的成人仪礼,是汉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它在历史上,对于个体成员成长的激励和鼓舞作用非常之大。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